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2P网络借贷平台凭借其简洁方便的融资程序和低廉的融资成本,填补了银行业借贷的不足,对传统金融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监管难题也客观存在。文章首先对我国P2P的规模、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2个维度分析了P2P的风险,其中内部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网络借贷平台、投资人这3个方面,外部风险在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应从准入监管、运营监管及信息披露这3个方面加大对P2P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馨  李慧敏 《改革》2015,(2):60-68
P2P网络借贷具有贷款期限短、金额小、重视贷款者信用材料、融资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现阶段,我国P2P网络借贷面临政策法律风险、监管风险、洗钱风险、操作风险、网络风险、信用风险。防范P2P网络借贷风险,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明确监管主体,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扩大征信范围,完善全国征信系统建设。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角度来讲,应完善网络技术,降低网络风险;明确金融职责,强化操作流程。从借贷者和贷款者角度来讲,应建立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的互信。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之一,近年来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以2009-2016年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P2P网络借贷研究的相关论文为数据源,借助SATI软件和Ucinet作为分析工具,从年发文量、学科分布、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和共词矩阵共现网络等角度分析国内P2P网络借贷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P2P网络借贷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平台监管、风险研究、借贷交易行为研究等四大热点领域,研究实力不容小觑,建议相关机构和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推动我国P2P网络借贷更加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行业相结合,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在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中,P2P网贷平台发展尤为突出。2015年,P2P网贷平台开始出现突然"死亡",无数投资者卷入其中。P2P网络借贷的监管仍处于初期,无法匹配网贷的发展,文章运用经济学博弈论的方法分析监管机构与网贷平台两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策略和收益函数,结合博弈分析结果对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震 《中国报道》2013,(2):60-61
P2P网络借贷平台有需求、有供给、也有中间服务商,但是却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正式的中文翻译为"人人贷"。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  相似文献   

6.
P2P(peer to peer)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指的是个人对个人的信贷平台。P2P平台能满足不同借贷人的资金融通与投资的需求,区别于以往的银行贷款模式,将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按照peer to peer的方式一一连接,可以说是金融与借贷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但现如今,P2P作为在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同时,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监管方法不完善等原因,平台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文章对P2P平台披露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试图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监控模型,促进P2P平台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肖烨 《中国经贸》2014,(14):132-132
P2P平台促进了民间借贷的繁荣,为舒缓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创造了全新的模式。但相关法律规定模糊以及监管真空,致使其存在较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对于风险的关注以及法律监管的呼唤成为行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P2P行业蓬勃发展。文章基于对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从借贷双方行为、运营模式、法律监管监管、网贷中社会资本四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文章对P2P平台相关方向深入研究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日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但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倒闭、借款人跑路现象层出不穷也揭示了P2P网贷市场平均风险较高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文章通过建立P2P网络借贷的"柠檬"市场模型来分析平台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P2P网络借贷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和结构解析,总结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机理,探寻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的影响因素。基于ISM模型构建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联结构,IS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借款收益、出借人对平台的信任、政府资金投入为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最直接影响因素,而借款人的硬信息以及银行对平台的监管是P2P网络借贷系统协同运营的根源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宏观调控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De Economist》1879,28(1):331-338
  相似文献   

12.
《中亚信息》2012,(3):46
РоссийскиеСМИсообщают, что "Роснефть","Транснефть" и CNPC согласовалиновыеусловияпоставокроссийскойнефтивКитай. Согласноизменениям,российскиекомпании  相似文献   

13.
14.
施彦 《新财经》2013,(12):44-45
“我现在就看好P2P,线下我已经做过了,现在我要做线上。”曾为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高层的章元(化名)野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P2P这一舶来品自进人中国,便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中国大江南北复制传播。章元在金融领域拥有数十年经验,对他来说,拿到数千万元投资开创一家全新的线上P2P平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经营下去。因为在“淘金客”不断杀人P2P平台市场的同时,P2P行业正迎来一轮“倒闭潮”。2013年10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或多家宣告倒闭,倒闭名单上有东方创投、钰泰财富、宜商贷、力合创投、银实贷、福翔创投、天力贷和铜都贷等。P2P已处在十字路口,未来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从2007年在国内兴起至今,P2P网络借贷已发展出不同的模式,改善了民间借贷困难的状况,但也一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不同模式,以失败的网络借贷公司案例引出贷款人、借款人、经营者以及国家与社会四方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最后阐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民间融资的自身优势,各类小额贷款异军突起,而依托于互联网的P2P借贷一经开发,迅速传到各国。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施俊 《新财经》2013,(11):17-17
10月份以来,至少已有4家P2P(个人网贷)公司爆发系统性风险,投资者的高收益化成为泡影,陷入本金都难以追回的困境。面对种种恶性事件,P2P行业的安全性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作为网络中介服务的P2P商业模式,何时又为何会把业务与“兑付、偿付、挤兑”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在网贷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失信所引发的问题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介绍了P2P网贷平台的主要模式,分析了P2P网贷信用风险的来源,并提出了P2P网贷行业信用风险控制的措施,包括加强道德教育、设立自律自查机制、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完善监管与法律、建立信息共享与批露机制、相关产业的净化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