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观点     
亚行称中国经济在今明两年有望成功实现软着陆从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获悉,中国经济在2005~2006年有望成功实现软着陆,预计中国经济在2005~2007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未来三年增长率分别为8.5%、8.7%和8.9%。亚行发布的《2005年亚洲发展展望》认为,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过热行业降温,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由2003年的9.3%上升为9.5%,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5年亚洲发展展望》是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标志性年度出版物。该报告指出,由于政府将采取更为均衡的发展战略和继续实行宏观调控,再加上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专家观点     
PVC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快按照报道中的海关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出口聚氯乙烯594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7倍,而出口值为457万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21.5倍。聚氯乙烯平均出口价格为769美元/吨,下降了18.7%。有人说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说法果然在国内聚氯乙烯市场中得到了印证。几年来,面对着反倾销后聚氯乙烯产品坚挺的价格和旺盛的供求市场,国内扩产扩能的风潮难以抑制。几乎凡是有能力的氯碱企业都在琢磨或实施着扩产,而所扩产的装置又以投资较少、能耗与污染较大的小规模电石法居多。企业有一种观点:现在是产品销售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专家观点     
“平稳、较快”将是今年中国经济发展主基调2004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有惊无险”的发展并保持了9.5%的高增长率。展望2005年宏观经济走势,此间经济学家们认为,尽管中国还面临着一些长期问题的困扰和短期矛盾的挑战,但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仍较强,因此,平稳较快增长将是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处在本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5年还将是一个较快发展的年头。他说,经过1年多来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趋于缓解、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缓解得到加强。这些为今…  相似文献   

4.
专家观点     
中国各大水域化工行业存在较大布局性环境风险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了对各大水域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的环境风险排查中期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行业均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存在明显缺陷。为吸取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教训,消除化工石化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问题,环保总局组织全国环保部门对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总投资4500亿元的127个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进行了风险排查,其中20个项目由环保总局直接排查。“环保总局之所以选出20个大项目直接排查,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处位置非常敏感,存在重大环境隐患,”国家环保总…  相似文献   

5.
专家观点     
200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如何体现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5年工作时,要求“要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而在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安排中,“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被列在了首位。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的重点会从控制总量转到结构控制。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放、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6.
专家观点     
《电力技术经济》2010,22(3):65-65
2010年1月30-31日,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的首届“能源·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来自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电监会等部门及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权威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相关协会、学会、企业代表,围绕能源战略规划、气候变化应对、新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编辑部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专家观点     
中国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高层领导为2005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正式淡出舞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必然之势。”“整体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中国过去几年高速公路和大型基建项目上马速度之快,是历史上少有的。”易宪容说。“(政府)要想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平稳发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经济粗放增长的…  相似文献   

8.
专家观点     
中亚三国天然气资源可作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补充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预计可建成生产能力1560~1700亿立方米,外输出口能力约900~1000亿立方米。专家认为,中亚三国有联合向中国年供天然气200~300亿立方米的资源储量基础,可作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补充。在日前由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中国油气勘探论坛———对外合作战讨会”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俄油气管道资源研究组的专家说,目前,中亚三国己探明约500个油气田,探明剩余原油可采储量24.…  相似文献   

9.
10.
专家观点     
2005年国际油价震荡持续2004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起落沉浮,从39.2美元暴涨至55.67美元,而后回落至41美元左右,继而反弹至47美元,最近又跌至42美元附近,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2004年油价大起大落,但世界石油资源的供需平衡20年内不会打破,而石油价格的定价机制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定价机制”发生根本变化需求的巨大增长和有限的剩余产能是影响油价猛涨的主要因素,但是基本面以外的偶发因素正在通过国际炒家心理预期的变化促使原油价格大幅波动。这种放大机制未来将愈加明显。同时,美国原油储备体系对国际油价有很强的影响力。三菱商事…  相似文献   

11.
专家观点     
宏观调控继续走微调之路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即使达到阶段性顶点,调整幅度也不会很大,宏观调控应继续贯彻微调精神,用点刹方式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他认为,总的来说,我国经济仍处于相对比较均衡和健康状态中,宏观调控不会因为新的内、外部挑战而改变双稳健政策方向,不会放弃走微调之路。陈东琪认为,从发展规律看,和世界经济一样,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至3年后,一般会出现减速,因为经济运行总是会有周期波动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有自身的内在波动规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一个跨度为50…  相似文献   

12.
专家观点     
>>发改委:尽快调整能源资源价格体系>>>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日前在专题讲座上建议,尽快调整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价格体系,不能靠压低能源价格控制物价水平。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尽快开征燃油税,并可考虑开征能源税。他指出,应积极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最有效的经济杠杆,需要对资源和能源价格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才能引导现在的能源和资源高消耗型增长方式实现转变。他表示,不能靠压低能源价格控制物价水平,近期要尽快解决电煤价格市场化问题。周大地建议,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  相似文献   

13.
专家观点     
发改委:尽快调整能源资源价格体系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日前在专题讲座上建议,尽快调整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价格体系,不能靠压低能源价格控制物价水平。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尽快开征燃油税,并可考虑开征能源税。  相似文献   

14.
15.
专家观点     
2006年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从国际环境、国内体制政策环境和供给条件看,2006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从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与2005年大体持平,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2005年。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别是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保证了信贷和土地的调控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全国各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6.
专家观点     
国内石油市场下半年供应仍偏紧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呈大幅下降趋势。但专家指出,石油实际消费量增速大大高于表观消费量增速,国内石油市场仍呈供应偏紧状态。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2005年1至5月中国总的石油表观消费量为13324.9万吨,同比仅增长0.11%,而去年同期增速为21.74%。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2441.7万吨,同比增长5%。中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龚金双指出,上半年虽然石油需求增速下降,但仍保持5.6%的增长速度,其增速大大高于表观消费量增速,使上半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有所…  相似文献   

17.
专家观点     
中国要在战略高技术上打破国际垄断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日前在北京说,在未来15年内,中国要在战略高技术上打破国际垄断,以保障国家安全,并能在重要国际技术前沿进行探索与创新。他说:“中国将针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系统集成以及前瞻性战略高技术的研究和布局。”战略高技术中的“战略”意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国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信息技术,在战略…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