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已经制定了电信、电力和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实施改革方案,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也在抓紧制定之中。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2.
高层声音     
《中国电业》2005,(8):4-4
中国将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曹玉书7月9日在“黑龙江省石油业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说  相似文献   

3.
在近日举行的“国企改革与民企发展研讨会”上.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范恒山表示,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国有垄断行业和国有独资企业的改造上。  相似文献   

4.
新阶段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的三线推进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是中国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战略性突破的“关键之战”。在经济加快发展、市场化深度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必须要有新思维。本文提出,中国新阶段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应实行“三线推进”战略:一是以“引入竞争机制、构筑规模型竞争格局”为核心的市场结构改革;二是以“引入非公有资本,实现公私资本相机参与”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以“放松管制与重建规制并重”为内容的政府监管改革。只有实行上述“三线推进”战略,方能使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与反垄断高层会议与会专家的学术观点。在会议上,与会专家就垄断行业改革历程与现状,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基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与促进经济增长,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推动力,垄断行业的竞争导入,垄断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利益集团与效率损失,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有线电视、电信、铁路和电力等改革的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深化我国垄断行业改革正当其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及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1980年起始的垄断行业改革,解决了垄断行业的供给瓶颈,尤其是电力行业。如今,电力供给已逐步走向正常化、市场化。电力部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确定了自己市场主体的地位。在“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企业追求目标中,实现了服务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7.
女职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半边天”作用:在急难险重关头彰显“她担当”,在创新攻关前沿贡献“她智慧”,在保障民生一线奉献“她服务”,在多彩家园建设中凝聚“她力量”。她们的综合素养能力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大局。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有效激活女职工主人翁意识,成为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重要的时代主题。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将实施女职工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工程作为深化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从根本上维护女职工权益的重要抓手,锻造出一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专多能型电力女“铁军”。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国核工业》2011,(4):8-8
聚焦包容性发展 “十二五”期间,改革依然是强大动力,中国将推进体制改革,只有依赖改革才能解决经济深层次矛盾。他强调,“十二五”期间将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推进国有经济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推进电价和水价的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财政转移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中充分考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问题,兼顾好区域战略统筹、区际利益补偿等问题。电力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能源安全的基础行业。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电力先行,另一方面经济制度的变革也不能缺少电力工业这个环节。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了“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等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体制跨越:“华丽转身”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陕西地电顺应行业改革大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全力推进公司化改造,最终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脱胎换骨,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先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工业》2008,(5):16-16
4月14日,以“中国煤炭市场的变革——进口增长与基础设施”为主题的“2008中国国际煤炭大会(Coaltrans China2008)”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隆重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作题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主题演讲。王显政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推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已从体制、机制、法制、投入和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的三种模式 从行业特征来看,电信、电力、铁路运输、邮政、自来水、煤气供应、航运等基础设施产业被公认为自然垄断产业。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看,国有经济也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航运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然垄断行业将会由国有经济主导。  相似文献   

13.
焦化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三融入”,以“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抓改革,推进科学发展;抓队伍,推进安全保产;抓学习,推进素质提升;抓稳定,推进平安和谐,不断拓宽党建工作新路子,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36条”),其中关于放开市场准入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件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规定不准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参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加强立法、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和按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等。  相似文献   

15.
《施工企业管理》2014,(2):13-13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区间,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逐步向“负面清单”管理迈进,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提高发展“含金量”的一系列行动举措,都在不断释放着改革的红利。  相似文献   

16.
15年前,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在香港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电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海外投融资和资本运营。当时,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不足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中国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以价格改革、扩大准入、建设交易市场为代表的市场化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围绕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推出,油品升级持续推进,环保立法进程加速;继续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全面清费立税,加大简政放权,推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对过程和事后的监管;完成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十三五”期间,油气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将加快推进,进一步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随着未来中国油气改革的加速推进,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产权改革是垄断行业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燃气行业改革应朝着产权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国有相对控股为改革目标,并在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上不断深化改革,以最终实现整个行业改革的完成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进一步推进开放的最强音。当前,中国正在寻求未来发展新动力。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以倒逼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被寄予了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20.
《纺织服装周刊》2016,(47):23-23
“十二五”时期,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下,纺织工业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经济运行到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品牌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决胜阶段。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纺织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为纺织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面对复杂的行业发展形势,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要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