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投资者需要更多的实时信息,这对传统审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新审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如难以实时获取充分适当的电子审计证据等问题要求从实务层面创新传统审计方法。持续审计正是为应对这些挑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本文在分析构建我国持续审计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实现的技术途径、实现模型、持续审计的实施流程等多角度构建了新审计准则视角下我国持续审计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2.
美国最先提出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概念,我国开始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后,整合审计已成为审计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在比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必要性和作用做出了阐释。文章的最后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被审计单位电算化会计管理实际,探讨了审计人员实施财政审计中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创新传统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相似文献   

4.
关于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运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奇云 《中国市场》2008,(48):89-91
本文分析了风险管理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区别,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目前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风险管理审计的法规及准则的不完善、企业管理观念落后、内审部门组织地位不合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技术简单成为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运用的制约因素,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聂海波 《商场现代化》2014,(25):158-16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审计工作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审计业务模式已不可逆转地从常规的手工审计开始转向信息化审计,然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应用程度不高,建设相对滞后。本文从信息化概念出发,分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实施的必要性,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国企内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然后基于国有企业的视角,针对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提出了有效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各个产业领域推进信息化管理,显著提升了工作质量与效率。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随着各种计算机技术在铁路企业中的运用,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深入,而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加速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铁路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从铁路行业特点的入手,探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铁路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结合铁路行业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内部监督体系最重要的部分是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各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使基建设施和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如今,国家大力支持现代化职业教育,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发展的需求,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分析高校从传统的建设工程造价结算审计思维方式,向现代化工程管理审计思维方式的转变,探讨工程管理审计思维方式在现代化模式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阐述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效开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当前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开展审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与审计同仁共同探讨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推进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商》2015,(28):144-145
本文描述了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的现状并论证了实施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认为政府审计应当从医疗废物管理的内部控制薄弱点、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环节、交接环节和相关政策这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审计,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议我国审计机关培养更多针对医疗废物管理审计的人才、在实践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构造出适宜我国国情的审计体系、加大对民众的宣传医疗废物管理的力度和监督政府部门对各项规章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实施,能够改善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内涵和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制度、明确审计内容、优化审计机制与模式等有效措施,以期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吕新民 《商场现代化》2009,(20):124-126
面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环境,出现了数据式审计模式,它代表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方向。在该模式下,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摆脱了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局限,通过深入到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能获取更多、更广泛的审计线索。然而,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式审计中的广泛应用,并不能代替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在整个数据式审计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数据式审计下的审计专业判断的运用和体现作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其审计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复杂化已经不可改变,审计人员要能够对审计程序进行全面规划,及时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技术,以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针对ERP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本文将就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展开简单叙述,并建议可通过改进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采用并行审计,进行事中审计;采用在线审计,实施连续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技术创新,以促进审计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其审计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复杂化已经不可改变,审计人员要能够对审计程序进行全面规划,及时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技术,以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针对ERP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本文将就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展开简单叙述,并建议可通过改进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采用并行审计,进行事中审计;采用在线审计,实施连续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技术创新,以促进审计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审计行业自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突破,必须寻求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依托:云计算.云计算技术运用型审计过程中,就形成了“云审计”,其有着传统审计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社会审计中的应用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可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风险在政府审计中也同样存在,政府审计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借鉴风险导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闫萍 《消费导刊》2009,(11):198-199
当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递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据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传统的审计理论和技术手段受到冲击和影响,计算机审计应用而生。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审计已势在必行,而应用程序审计是计算机审计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程序审计方法有所了解,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本文从应用程序审计方法入手,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袁书生 《财经界(学术)》2010,(8):215-216,2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级深入,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渐正规,那么传统的管理审计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了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因此风险导向审计是我国审计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本文是笔者就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倩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165-166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一个全新的方向。它改变了社会经济环境,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商务运作模式。从审计客体和审计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经济市场已逐步进入双审时代。本文通过对整合审计已有法规、指引,学者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整合审计的文献除集中研究有关的法律规范、指引、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外,国外则集中审计成本、效率及关系等,国内主要集中于整合审计效率、实施主体及内部控制范围的界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审计工作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保障,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传统审计工作所使用的非数字化数据比例也逐步减少,传统审计工作已经开始无法适应时代发展。此外由于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审计无论是使用工具还是审计流程、方法较之传统审计工作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工作中所使用的审计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信息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这种信息化内部审计也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从审计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必要性、难点以及原则方面简要概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