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铁本"让银行"贴本"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向斌 《南方金融》2004,(7):54-57
近年来从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到“铁本”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相继出现了问题。如何破解关联企业信贷风险这一难题,使商业银行不再因“铁本”而“贴本”,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燃眉之急,也是各家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铁本”为鉴,笔者剖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关联企业风险的“软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应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因为“抓小病”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催生了医患同谋等道德风险,也不利于保险范围的扩大,并且我国已具备了放小的基本条件,“放小、应抓好现有职工医疗保障的显性化、货币化等工作,“抓大”应确定好大病的范围,采取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模式及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算控制费用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丁树雄 《理财》2006,(12):71-72
很多企业老板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个性。在他们各自不同版本的企业“宪法”中,很多管理条律都被企业员工私下贴上了各种标签——“飘忽”、“多变”、“易逝”以及“笔走龙蛇、蜿蜒崎岖、不着边际”等,以此来刺激老总们那套空洞而无效的“不作为”管理行为。被员工们贴上标签的诸多“不作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谨防从"破坏性建设"滑向"建设性破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进行中的股权分置改革,事关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破坏性建设”,大方向完全正确;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若干与法制和诚信建设要求不相符的不良迹象。如不及时防范矫治,很可能会使股改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5.
"两会"呼唤民营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的初春,首都北京春风骀荡,春光溶溶。“两会”的召开更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春意。“两会”期间,从共和国总理到代表、委员都坦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也同样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今年是金融改革关键性的一年,而这场改革的成败不仅于中国经济改革至关重要,而且与老百姓的钱袋子密切相关。所以,“两会”中的金融话题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这期策划愿意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进“两会”会场,走进高层论坛,去倾听从那里发出的最强音,去寻找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一、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减负增收。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加之国家对农业税全部免征,实现了农民税费“零负担”的目标。各地应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收入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刘晓蕾 《金卡工程》2009,13(11):32-33
“入股”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之一,能够使农民既不束缚于土地又不会丧失土地所给予的保障,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和优势。针对我国目前相关立法原则性色彩较强、缺乏可操作性规定的问题,确保这一流转方式作用的发挥,必须进一步明晰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依据、性质、效力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我国国有银行发展的现状,结合农行山西分行的实际,笔认为,全面借鉴和嫁接我国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在农行系统内创建“大银行”内的“小银行”,是当前农行深化机制改革,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设置"金股"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股权创新,“金股”的设置在欧洲、亚洲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国有银行股权结构中设置“金股”,一方面,政府可以保持对银行的战略控制权而不参与银行的日常决策和管理,实现政企分开;另一方面,扩大战略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力,从而激发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李炜光 《新理财》2006,(9):14-15
就在8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开始审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蹉跎了六年之久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终于要尘埃落定了。这可能是我国争议最大、拖延最久的一次税制改革了。围绕着“两税”并还是不并,学者们、企业家们,官员们、网民们发表了不知多少议论和见解。在这项今后必将在中国赋税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税制改革就要进入尾声的时候,我们认真回顾、总结一下它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其中不断发生摩擦、碰撞的各色思想、观点,对于我国其他领域的改革发展和治国、理财思想的丰富完善,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1.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切实为"三农"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成为了当前党中央的一个重要任务。回顾2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每一次大的飞跃,农村改革每一项大的突破,都离不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因此,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2.
王信川  梁友 《理财》2005,(1):64-65
在整个“2004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过程中,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位网友在投票后留下这样的话:“李金华之所以被老百姓关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过他的审计报告,让百姓看到了政府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不是口号,他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他突破障碍,让公共财政更加透明;他坚守诚实,大声说出实话,勇于面对问题,用行动告诉我们:维护国家利益,是重于泰山的责任。作为近年来“审计风暴”的直接推动,“铁面”是对李金华最好的诠释。“审计风暴”使李金华成了一个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人物,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住以铁腕和柔情感动中国的2004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获得——  相似文献   

13.
"公司+农户"组织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当前,“公司 农户”组织运行面临矛盾与困境,其经济学根源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契约双方势力悬殊使农户易被“套牢”、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以及组织与制度缺陷等。“公司 农户”组织的改革与创新方向是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县乡财政有点吃紧。有些乡镇片面追求税收进度,要求农业税一季完成,有的甚至要求全年所有税费一次性完成,并为这一任务的贯彻落实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于是,村组干部为完成乡镇政府下达的任务,不惜采用集资、借高利贷等手段,先将乡镇这一“碗”满上,村里的缺口则在农民头上慢慢地“熬”。于是出现了一种叫做“上清不下清”的税费征收现象,由此带来诸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标榜某些商品的“高品位”,有些商人给推销的商品贴上“化”的标签,眼下一些以“化”虚名包装的商品更是失却了化的本来的涵义,可以说这是一种商业入侵化的泛化现象,化赝品淹没了精神化产品的原创主体,价值判断,真实的生存环境及化的体系模式。通过澄清有关化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以期使我国的商业化健康 发展。  相似文献   

16.
按照规模效益、资源最优配置和与市场层幅对应的原则,建立经营层次提升、总分行职能转换、管理层次减少、以二级分行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扁平化组织机构体系,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一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体系,实现管理的“扁平化”。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两个转变 实现高效发展──“九五”时期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随着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分设而进入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进一步深化国家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观念、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政策措施之一。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应强化“三定位”,即将经营思想定位于农村,将信贷投向定位于农业,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民,才能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才能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明确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标志着中国改革和发展重点开始转向农村,这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缺位下的利率政策与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投资需求缺乏利率弹性,企业在申请贷款和进行投资时很少考虑利率因素,所以,利率无法在投资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发挥作用,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已成为中国投资领域的痼疾。而对利率政策的调整改革,又使我们面临一种两难局面,即提高利率会触动既有利益关系,降低利率又会使投资状况更加恶化。研究表明,“市场机制”的缺位是造成这种两难局面的根源所在,冲破这种两难局面的关键在于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进行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