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由湖北省水产局组织的鱼类专家组4月10日云集武昌,对湖北省石首市长吻鮠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成果进行全面鉴定。专家认为,石首市省级长吻鮠良种场对从长江捕获的长吻鮠在池塘内驯化和鱼苗繁殖“三率”等技术、苗种开口饵料,特别是在幼苗阶段采用的先进驯食技术,  相似文献   

2.
搞好长吻鮠的人工繁殖,为大面积进行商品鮠鱼生产提供数量充足,体质健壮的长吻鮠苗种,这是发展长吻鮠养殖的首要一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长吻鮠人工繁殖经历了试验,示范推广,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根据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并吸取各地先进经验,将长吻鮠人工繁殖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长吻鮠是中国特有的名贵鱼之一,历来就是餐桌上的名馐珍肴。网箱养殖长吻鮠具有生长快、品质好、投资小、效益高的优势,仉其病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从事网箱养殖长吻鮠多年,在其疾病防治上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比较成熟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鮠颡、鮠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鮠属,是一种大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和鳞片,是淡水鱼中的珍品。因其吻较其它鮠属鱼类为长,故叫长吻。一般体重l—3kg,最大个体达17kg,近年来,该鱼的天然资源日渐减少,市场价格昂贵,2003年长江自然鮠鱼价格每kg高达150元以上。现将有关长吻鮠的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池塘养殖长吻鮠比养殖一般特种水产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其发展势头迅猛。但许多初养者只看到长吻鮠市场行情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特殊技术要求,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让初养者少走弯路,现将我们在长吻鮠池塘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技巧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池塘条件1、水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易排易灌。池塘水深能保持1.5m~2m。2、面积单个池面积500m2~2000m2,以长条形鱼池较好。因为长吻鮠不爱游动,喜欢群居于池边、池角和低凹处,池塘面积太大不仅浪费水体,更主要的还在于难以做到让鱼吃匀吃饱。3、底质…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石首市16个乡镇办区的200多名水产养殖专业大户一大早就自发来到湖北省长吻鮠良种场,听取石首市长吻鮠养殖专家的技术授课,他们还参观了该市焦山河乡的长吻鮠网箱养殖基地。据悉,被石首市政府定为“市鱼”的长江名贵经济鱼类长吻鮠在“十五”期间,养殖面积要达到2万亩,网箱1万口,并制作石首三宝之首的“笔架鱼肚”70吨,产值要达到6亿元。目前,该市正在掀起一股长吻鮠养殖热。  相似文献   

7.
<正> 万安县鱼种场6月份从广东引进5000尾长吻鮠鱼进行池塘养殖,9月2日出现烂皮病死鱼现象。经试验,采用抗菌素与维生素合剂治疗效果更佳,一般3天可控制死鱼,一周恢复健康。现将长吻鮠烂皮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头顶及身体两侧出现灰白色腐烂斑块或稍有充血,体表失去光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又名江团,肥坨,因其刺少肉嫩,味道鲜美,而深受人民的喜爱。在其天然资源日益匮乏的当今,选择网箱养殖实为一条很好的致富之路。网箱养殖长吻鮠,当年鱼苗养到年底尾重可达100-200g,第二年能长到尾重500g-1000g的商品鱼,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吻鮠,俗称鮠鱼、江团、肥沱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属鲇形目、鮠科、能属,分布于长江干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中。长吻鮠具有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肌肉中富含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和含肉量占体重的87%左右,常吃长吻鮠能够补血、调中、益阳。长吻鮠的鳔特别肥厚,约占体重的5%,新鲜时为银白色,可干制成名贵的鱼肚,是为闻名中外的名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长吻鮠人工繁殖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苗种培育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苗种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孵化出膜至驯化转食的水泥池中间培育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驯化成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过多年的长吻鮠网箱养殖,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不断学习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充分掌握了长吻鮠的生态习性,达到了适宜长吻鮠网箱养殖的要求,才能搞好其网箱养殖。就此,我们浅显地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生态习性1长吻鮠生活在水体底层,白天一般群集潜伏于水体下层,夜晚则分散到水体中、上层活动,不善跳跃。它的背鳍和胸鳍各有一根硬棘,后缘有细锯齿。在人工操作或遭遇凶猛鱼类攻击时,背、胸鳍张开,进行自我防卫。长吻鮠背部体色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水质清澈的水体中饲养出来的长吻鮠,背部为黑色。相应网箱养殖要求(1)网箱网目应…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15日,广东郁南发生一起因养殖户水质管理不当而造成的长吻鮠死鱼事件,在笔者指导下,通过相关水质调节处理措施,死鱼情况得到控制,效果明显。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长吻鮠池塘面积为5.6亩,水深约1.5m,长吻鮠规格350~450g/尾,密度2700尾/亩,以投喂冰鲜鱼为主。5月11日,长吻鮠有暗浮头和食欲减少现  相似文献   

13.
由于池塘养殖长吻鮠比养殖一般特种水产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其发展势头迅猛。但许多初养者只看到长吻鮠市场行情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特殊技术要求.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让初养者少走弯路。现将我们在长吻鮠池塘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技巧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网箱养鱼,是综合利用水域资源,进行规模化水产品生产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模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长吻鮠在不同的生产阶段都适应网箱养殖。网箱养殖长吻鮠不仅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而且也便于起捕和根据市场需求量来人为调节成鱼的上市季节,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养殖收益。1.设箱水域的选择。在生产养殖过程中,不管采取怎样的养殖模式,水环境直接关系到了养殖成败,网箱养殖长吻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普遍饲养的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被称之为"四大家鱼"。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它们即使达到性成熟,到繁殖季节也不会像鲤、鲫鱼那样发情追逐,产卵受精。为了促进其发情产卵,必须通过人工注射催情药物辅以温流水刺激。西北地区家鱼催产时间一般为5月上旬。为了达到人工早繁的目的,可以在亲鱼培育过程中适当加入温流水,调节水温稳定在22-28℃,确保积温达到亲鱼早繁要求。经过2-3个月的强化培育后,  相似文献   

16.
长吻鮠在水温低于13℃时,摄食量明显减少。水温在10℃以下时.几乎停止摄食。在湖北宜昌一带,网箱养殖水域水温在13℃以下的时间大约从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期长达三个月左右。长吻鮠能在越冬时为了维持基础代谢。主要靠消耗自身体内的营养物质。首先是糖原。接着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质。结果使鱼体重下降,肥满度降低。当体内的生化物质消耗过多时,必然会影响到鱼体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鱼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养殖周期,通俗的解释是指某一批种苗在鱼塘里养成上市的商品鱼所耗费的时间,生产上往往以年为单位。鲤、鲫鱼和大口鲇的养殖周期一般是1~2年,草鱼、青鱼、鳙、中华倒刺鲃、长吻鮠、团头鲂的养殖周期一般是2~3年。养殖周期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成品鱼的规格、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希望对养殖户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满足各地养殖户对南方大口鲶大规格鱼种的需求,1998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期间,我们利用电厂余热加温,培育亲鱼,进行了人工早繁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基本达到了批量生产苗种的目的。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亲鱼培育 试验地点在武汉市青山热电厂。亲鱼培育池面积100平方米,水深1.4米左右,池呈三角形,池壁四周用水泥砌制而成,底部水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网箱的长吻鮠成鱼运输方法,经历(12~16)h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鱼依然鲜活,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长吻鮠属温水肉食性鱼类,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在南方能安全越冬,而且在冬季还可摄食生长,是目前水产养殖中较为理想的优质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