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有必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和当前经济发展走势的多维度,充分认识新常态的深刻背景和内涵要求。必须转换发展思路,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在事关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效增长的关键环节上,实行科学定向、聚焦重点、战略突破,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常态,既是由过去时发展而来的现在时,更是蕴含着巨大变革、创新活力,迈向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未来时。认识新常态很重要,适应新常态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常态是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渡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的一种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  相似文献   

3.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了系统阐述。这一重要讲话对统一全党认识、指导今后各项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习讲话和会议精神,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3)
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在GDP增长速度方面不同于旧常态,而且在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及其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都不同于旧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及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显著特征之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要求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要有新思维、新常态。不能再把公有制与私有制看作是一种对立关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为了更好地把公有资本的优势与私人资本的优势结合起来,以增强中国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崔朝栋教授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上的征文《对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论述了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认识问题。本刊将崔朝栋教授的文章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开创广西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基本前提。财政厅根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分析和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确定了2015年财政收支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全区组织的财政收入预期完成2310亿元左右,比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将出现一些新的转变,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视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个词语,并将“新常态”定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当前及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将会把新常态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也会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篇文章将主要对新常态的认识、适应及如何把握新常态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8)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大逻辑是对片面、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增长主义"的又一次遏制。但是,要把新常态的指导思想真正贯彻落实好,有效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增长主义倾向,还需切实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得当。前不久,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暨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理论研讨会"上,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李济广教授题为《经济新常态与生态文明的维护与建设》的发言。他的发言论述了经济新常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本刊将他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9)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山西农业发展也呈现出"新常态"。文章从山西省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概括出了山西农业发展的"新常态",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新常态"的产生的深刻原因和外在表现,为深入认识山西农业"新常态"提供了详细的研究基础,为寻找新的理念引导新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进入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初步表现出新常态经济提质增效的实质特征。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经济发展的逻辑框架下,结合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从经济增长、自主创新、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区域协调、改善民生、混合所有制、金融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等九个角度,对当前和近期宏观经济发展进行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宏观经济,对其新走势进行科学研判,对经济新常态的新特征准确认识,并对其做到主动适应,是中国在新发展阶段起点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围绕,分析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同时为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积极引领,将相关政策思路建议有效提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云和县轴承产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常态下云和县轴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常态下云和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如编制产业规划、实施差异化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处于发展新阶段中的中国经济,它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做出了系统性的阐述。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各领域的新常态。比如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明确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中国容忍经济放缓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披露,人们对新常态也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正在变化中的中国经济,传导最高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认识。1一、"新常态"的特征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新常态"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增速正式告别8%的快速增长,潜在增长率在2020年前后回落至7.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与水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英震 《当代经济》2016,(8):14-17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新常态.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得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准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扬州作为苏中板块的核心区域和宁镇扬协同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更需要理性认识和把握新常态,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思路,扭住关键,在逐步解决问题中探寻契合扬州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11)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我国酒店业如何回归市场、回归企业的本质,努力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文章从对新常态经济的认识、适应及其引领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业内决策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的发展正在酝酿以3D打印、分布式能源、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也必将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外需变化等诸多"新常态"经济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常态"作为对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的描述,在政策层面和经济学界层面已经形成了高度认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战略逻辑选择。"旧"常态的高速增长,是基于后发优势的追赶进程。我国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增长动力来自于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和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形成了以增量扩能为主的经济结构和以规模速度为特征的粗放增长方式。随着追赶进程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改革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我国体育服务业在面临问题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要充分的对新常态进行认识并适应它,将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住,对挑战要积极的采取措施予以应对,重点提升自身的能力及实力.本文在对政治和经济的环境变化和我国体育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体育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王颜红 《当代经济》2016,(35):34-3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和推进淄博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