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子龙  彭传利 《活力》2008,(5):58-58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治标的同时兼顾治本。  相似文献   

2.
分拆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问题,并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文章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不良贷款的生成和银行坏账处置的各种方法进行考察和分析,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拆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进一步处理不良资产、加快国有银行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银行不良资产是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重大隐患,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大量积聚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长期的、大幅度的高于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背景下,深入探讨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体制成因及内部原因,从制度安排上防范和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燕 《现代企业》2001,(10):42-4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不断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大倒退,这对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金融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怎样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而银行是金融风险的浪,银行的不良资产又是爆发危机的根源,同时,商业银行的生存命脉在于它的信贷资产质量,而我国目前四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虽经剥离不是资产至资产公司,但不良比率依然很高,这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使商业银行无法按照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进行正常经营,更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鲍旭红 《价值工程》2005,24(5):107-110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必须尽早化解。本文论述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转移信用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金融创新工具,能有效地化解不良资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有助于防范金融危机。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运用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实际化解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王琪 《新远见》2010,(3):90-99
自80年代末,我国的银行业一直为不良资产所困扰,大量的不良资产沉积且还在不断增长,不仅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安全,也给整体经济运行制造了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我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主要有国家扶持方式、资产重组方式、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方式、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但这些处置方式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并存着许多不足有待于继续完善。我们现在既要解决过去的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也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应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协调配合原则。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最终处置,应当从增量、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7.
不良资产评估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良资产的评估,尤其是其中不良债权的评估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国内外评估行业都没有成熟的可借鉴经验,在实际的评估中,应注意几方面的问题:评估对债务企业的要求、评估的价值类型、评估咨询报告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作为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已经被很多国家成功运用于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也开始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初步尝试。然而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现行制度环境和法律框架下的推行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本文在深入分析这些现实障碍与困难的基础上.对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环境重塑提出了中肯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广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痼疾。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张英明 《企业经济》2002,(7):135-136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诱使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外部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行为软约束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和信用活动的软约束,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失控,加重了企业还债负担,使银行回收贷款困难;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则导致了投资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出现了"经济过热"和过高的通货膨胀,使得大量信贷资产呆滞于陷入困境的企业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仍然不断动荡的条件下,高度重视并有效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借鉴国际上处理银行危机的经验,组建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将银行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盘活部分不良贷款,探索处理我国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功之路。 自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从四家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接收的贷款总额为1.4万亿。其中,对601家国有重点企业实施了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运用各种资产重组手段,恰当地  相似文献   

16.
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商业银行累积了不少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管理,不利于深化当前我国银行业改革。因此,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风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以及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维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着手,对其风险防范及法律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的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燕资产的可行性。剖析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内部管控、法律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增速一直维持在高位,增加了运营的风险性。为此,如何有效控制、消除不良资产成为紧迫之需,而债转股可将银行债权转换为对企业的股权,为企业与银行突破资金困境、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随着债转股政策的实施推进,出现了目标定位不准、实际操作困难以及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以债转股的内涵为研究基点,并透过不良资产的发展现状,阐释债转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有效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改革开放20余年来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产权基础仍然没有多少变化,当前金融运行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贷款风险大,人民币和外汇逾期、吊滞、呆账贷款分别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居高不下,且有继续增长的势头.截止2003年3月末,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剥离不良资产1.4万亿元,使得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到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