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超市的出现带来了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 ,它不仅赢得了“家庭食品业”和“价格破坏者”的美称 ,而且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购物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促进了商品包装业和产品标识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带来了整个零售业的超级市场化。一时间 ,超级市场林立 ,就连传统的百货店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购物中心也纷纷超级市场化。然而 ,真正的超市是什么样子 ?超市该如何运作 ?超市在零售业中应如何定位 ?其生命力如何 ?这些问题一直在人们心目中是个疑团。由吴文盛等教师最新著述的《超级市场经营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通览全书 ,我…  相似文献   

2.
超级市场简称超市,1930年首次出现于美国纽约牙买加皇后区,超级市场的产生被称为继百货商店之后零售业态形式的又一次革命,这一业态形式在我国零售业中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以“无人售货、自助服务”的特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自己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有逐步取代百货商店的地位而成为零售业主流的发展趋势。目前,超级市  相似文献   

3.
王婉芳 《全国商情》2006,(10):76-78
生活方式理论认为,零售商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生活方式而不断调整业态是零售业变革的根本原因。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廉价商店、邮购商店、专门商店和购物中心等不同业态,满足的是消费者不同生活方式引发的消费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化为导向,来发展我国零售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零售业的环境指数、业态生命周期与业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环境理论与零售生产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首先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冰箱拥有率、小轿车拥有率等主要指数分析中国零售业环境的变化;然后结合西方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分析我国百货业、超级市场、便利商店、仓储商店的发展;最后,分析了中国零售业业态变迁的过程、目前多业态并存的变迁结果,并提出了中国零售企业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便利店是超级市场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级市场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由于中国人均收入增加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继大卖场及超市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兴的零售业经营方式,便利店已成为零售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含义上说,它是一种具有食品杂货店特点的便利店,但又使用超市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的零售业组织,具有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能。目前连锁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连锁便利店发展大有星火燎原,全国蔓延之势。但仔细审视之下,我们发现目前诸多便利店的繁荣只是局部的、外表的繁荣,其背后蕴藏着潜在的危机和薄弱环节。因此,连锁便利店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需求过剩、市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我国商业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在买方市场和全球化市场条件下,批发行业由传统型迅速发展为现代型,必然要以代理制为主要形式;其企业将取多种形式同时发展方针,并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商业零售业将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超级市场的发展最有潜力;其企业将向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电子技术化,以及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必然成为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唐丽春 《全国商情》2012,(22):46-47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发展极其迅速,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因零售业有其固有的特殊性,使得零售业会计核算相比其他行业有其特殊之处。针对其特殊性,本文对零售业自营、联营和连锁经营等方式的会计核算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模式不断变革的现代零售业,零售商对泛渠道、移动便携支付、自助购物等新技术需求迫切。2013年的中国零售业,不仅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变化,零售企业自我的营销方式、购物体验也在不断变革。移动互联潮流已造就更广大、也更具创意的商业版图,也为零售业的营运模式带来全新可能。而零售行业的设备商也在为移动互联的到来做着积极的准备。海信一改以往单纯的没备、软件产品提供商形象,结合自身技术优势.逐渐转型为"行业解决方案整体服务商"。目前海信已经针对银行、电信、烟草、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客户需求,打造了相应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随着零售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数据收据管理,将会成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随着零售业的迅猛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竞争压力与日俱增。零售业在所有业态中最具有活力,因为该行业直接面对的是客户,因此,必须将客户作为其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客户关系管理在我国零售业中的应用是行业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零售行业的创新不是锦上添花,而更像是雪中送炭。新常态是近期被提及得非常多的一个词,所谓新,则意味着现在的创新跟过去的不一样,而同时把创新作为一个新的常态。回顾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创新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战前,零售业是以单店经营为主的模式,百货公司是当时零售业最主流的业态;二战后到80年代中期,随着连锁零售业技术的发展,连锁零售业成为主流;80年到现在,新的业态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零售业政府规制机构缺乏独立性是影响零售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当前流通体制改革应该重视零售业政府规制机构独立性建设。零售业规制机构独立性受到规制机构设置、规制立法、规制机构人员独立性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根据政府规制机构独立性的要求,从机构设置、规制立法和规制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强零售业政府规制机构的独立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零售业后WTO时代的来临,外资全面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必将对我国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鉴国外零售业发展经验,结合国内消费市场实际情况,对我国零售业态的整合战略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面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中南五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之间的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批发零售、国内生产总值和餐饮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各省的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对GDP的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程度在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沿海两省远远高于内地三省;地理位置的空间差异对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对GDP的长期影响程度存在明显性影响。中南五省整体的面板协整方程估计结果同样表明,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省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国际零售业深刻影响着各国的经济运行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零售业国际化是资本国际化在零售业的特殊表现形式。零售业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东道国的巨额零售收入;零售业国际化得以实施的基本手段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运营体系;零售业国际化的目标选择依赖东道国的经济发展阶段;零售业国际化必需的制度背景则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尤其是东道国的市场开放政策。把握零售业国际化的上述动因对东道国零售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资零售企业在湖南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相伴随,外资零售企业加快了在湖南的发展步伐,湖南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本文从进入数量、规模、业态、区域的角度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在湖南的发展态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湖南后对湖南零售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打开城门与外资零售企业同城竞技是湖南本地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电商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出发,通过考察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导出了我国零售的"新生态"与"恒生态"问题。本文认为,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在创建零售"新生态"过程中,很多商家忘记了"恒生态",忘记了零售经营的成功关键是要给消费一个理由,城市超市从小店铺发展成为"自造型、差异化、跨业经营"的零售典范,贵在培育了"新生态"背后的"恒生态",即商业伦理底线、一线专业人才培养、零售营运管理、体系保障等四大支撑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催化、跨界竞争的影响和技术变革的推动,整个流通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重构.本文将这一过程定义为第四次零售革命.本次零售革命对于经济理论深化、产业链体系变革,以及物流体系、支付方式和营销传播的变化都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面对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冲击,零售产业唯有回归零售本质、探索全渠道模式、深化用户体体验、打造物流优势等才能为未来的变革中站稳市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十六年进程,对零售业开放过程中的理论纷争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零售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外先进零售业进入国内市场,在给国内零售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零售业电子商务模式。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零售业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零售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发展虽然面临出口和投资双回落压力、主营业务不明晰、纵向一体化程度低、消费者行为发生改变等问题,但也存在不少重大机遇。在电子商务时代,我国零售业正经历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升级,O2O模式和全渠道竞争将助力这一变革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