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产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分治造成的"非国民待遇";自然弱势;市场失灵;组织缺位;政府不作为或异化。比较而言,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是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最主要根源所在。要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现阶段行政主导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权益,必须改变行政主导,建立多中心治理体制,最核心的是政府、雇主、农民工工会的良性协商-合作机制。无论是行政主导,还是行政主导向多中心治理的转变,行政本身的清晰定位和明确的责任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谈农民工医疗卫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差体现在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强度大、劳动保护不够、权利保障差、生存压力大、健康意识薄弱、经济承受能力差等方面,主要由制度缺失、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农民工自身的弱势处境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注等原因造成。要改善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国情和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障制度,试行政府托管下的市场化、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社会多方协作治理结构,以多种方式帮助农民工,增强农民工的维权和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其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本文分析了政府管理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政府对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培养、流动、配置、保障等几个环节,具体体现在工资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指出政府可通过制度的适当安排,从内在方面使农民工自身具有改变其弱势状况的能力,从外在方面保障农民工获得的这种能力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受制度环境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农民工群体作为"漂移的社会"的特征,提出农民工的"依法维权"解释模式及其维权特点,认为造成农民工弱势地位不仅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法侵害;农民工对"法定权益"的维护会向对"基本权利"的争取方向发展。当前,政府进行制度改革,增强农民工维权能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民工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又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居住环境比较恶劣,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现有住房保障制度是造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一个原因。根据发达国家(地区)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实践给我国的启示,我们可以从界定保障对象、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住房金融政策和农民工住房保障配套法规、健全保障退出机制等几方面着手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我国现有国情的限制,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相关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实践中,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收入保障权、劳动安全权、健康居住权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甚为激烈.农民工权益相关保障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提升农民工群体的人权保障水平,还有利于解决农民工信访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合理地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将对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青年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组成部分,合理而完善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促进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聚敛财富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帮助和解决“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建立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权益、加强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等方面,来解决“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从而为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浅谈女性农民工生存的边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国有女性农民工6000万左右,她们职业技能较低,社会阅历很少,再加上其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其城市生存状况在男性农民工之下,被专家称为"弱势中的弱势"。年轻女性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关系到社会公平问题,也是城市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大问题,长此以往将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女性农民工边缘化的问题,应该强化政府的保护责任,发挥社会组织的帮助作用,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提高女性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提高她们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是关键,但农民工进城就业要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就业选择与劳动用工制度等制约。目前,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推进改革,打破现行制度的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法律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女性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女性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社会保障问题也受到众多学者的日益重视。对此,国家应建立女性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农民工"平等权的宪法文本分析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就业者的身份迁徙到城镇而实现了劳动权时,即转变为城镇劳动者,成为与城镇市民同等的权利主体,他们的权利应当得到与城镇市民同等的对待与关怀,享有平等的权利。农民工的权利平等是一个宪法问题,其基本权利的保障必须在宪法层面上予以解决,即农民工的权利应当得到国家政府的平等关切;农民工平等权利需通过宪法诉讼与宪法救济加以实现;国家需修正分配平等的理论与政策;废除农民工的观念歧视。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正日益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也日渐突出。按照“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从法律制度及政策等方面完善关于农民工的各项制度及规定,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这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宏观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收入与农户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粮食单产、优质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农户家庭投资能力呈正相关,与农户家庭农业劳动时间呈负相关.农户家庭社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家庭收入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粮食主产区应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农户家庭投资能力,从而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拓展农民就业新空间;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进行制度创新,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6.
信用认知是影响农户拖欠借款的重要因素,并且认知程度越深,拖欠贷款的可能性越低.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公共费用缴纳情况、区位年平均家庭收入显著地影响农户拖欠借款的行为,而户主年龄及其受教育水平、纯收入及借贷利率对农户拖欠借款行为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二元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存在被强化的倾向,制约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农地不应当成为农民生存的根本保障,但进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的基本条件是农民享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当前并不具备大范围剥离农村土地社保功能的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分批渐进剥离农地的社保功能,并率先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必须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力争早日剥离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创业已经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大动力,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则是农民创业成功的加速器。从具体案例的分析来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小规模的初级阶段,缺乏制度建设及融资渠道。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甘肃省部分贫困县的实地调查为例,对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农技推广人员的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缩小各利益主体行为差异的角度提出推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些建议,即:建立和完善农民信息反馈制度;多渠道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广技术的简易化处理;建立和完善“小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户”,带动农民采用新技术;引入有效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技推广人员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