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陕南移民搬迁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明放  彭洁 《特区经济》2012,(10):173-174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的鲜明特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面临的资金问题、征地和选址问题以及产业开发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南大移民     
在陕西,饱受自然灾害之威胁的地区主要在陕南。地处秦巴腹地的安康、汉中、商洛,几乎每两三年就要经受一次洪涝地质灾害的侵袭。把身处偏远山区、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生活贫困的279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彻底搬迁出来并安置好,这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以安康市为例分析了陕南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以陕南移民搬迁为抓手,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的对策。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支撑;坚持改善生计为本,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以安康市为例分析了陕南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了以陕南移民搬迁为抓手,推进陕南城镇化建设的对策。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支撑;坚持改善生计为本,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提起乐业移民工作。不知道的人不多,但要问起2006年乐业移民搬迁安置攻坚大会战.有的人恐怕不一定清楚。  相似文献   

6.
为从根本上消除或事先规避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山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陕西省于2011年5月6日正式启动实施了被称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移民工程"的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情况陕南处于秦岭南麓,巴山北麓,是陕西省南部地区的简称。行政区划上,陕南地区包括安康、汉中和商洛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中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文章认为,在陕南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点睛之笔;政、产、学、研结合是文化产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决定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这不仅是造福陕南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按照"三化融合"做好陕南移民搬迁,不仅能从根本上促进陕南人民抗灾、避灾和安居乐业,而且对加速陕南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童卫华 《老区建设》2013,(23):34-35
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境内,系省级重点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30.1618亿元。今年3月29日大坝施工队伍的正式进场,标志着该工程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与此同时,该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该工程将直接导致移民10088人,涉及县内5个乡镇,18个行政村,109个村小组。目前,已确定移民安置点20个,可安置移民11000余人。该工程的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主要是通过做大做强中心集镇、强化中心村建设以及高标准建设县城移民安置小区等有效手段来吸纳和安置移民。  相似文献   

10.
近日,陕西省政府常务会决定,将从明年开始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让一些农村居民从贫困山区搬出,彻底远离地质灾害。据介绍,这两项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和39.2万,其规模将远超过三峡移民的150万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康为对象,以规划编制、规划审查与项目审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为重点,对陕南新型城镇化的移民搬迁工程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存在质量监管介入不够、规划深度不够、多规融合缺乏等问题,需要高质高效编制移民搬迁系列规划;强化规划审批和主动跟踪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加大跨区搬迁;以合同为中心规范招投标,确保新型城镇化下移民搬迁规划建设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2.
吕军  朱美霞 《老区建设》2013,(13):51-52
自2008年以来,新干县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已历程五年。该县以《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的原则,以人为本,统筹发展,谋求实效。五年共投入移民扶贫专项资金973万元,累计搬迁605户2227人,建设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16个,新建移民住房605栋,令新干"三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喜人的"六变化"。变化一:搬迁移民户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移民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移民搬迁型社区的特点,分析了移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移民搬迁型社区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加大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移民的市民化转变;通过公共活动塑造新的社区共同体;主动筹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降低政府社区管理的成本;大力培育社区精英、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移民搬迁型社区的特点,分析了移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移民搬迁型社区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加大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移民的市民化转变;通过公共活动塑造新的社区共同体;主动筹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降低政府社区管理的成本;大力培育社区精英、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5.
5月17日,乐安县鳌溪村附近公路沿线的山丘上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该县炉桐村稠溪地质灾难性害滑坡危险点整体搬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约640万元,其中省项目资金500万元,将一次性搬迁安置移民237户、  相似文献   

16.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辖10个县(市、区),180个乡(镇)、街办,国地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省定贫困村87个,按照全国2300元的扶贫标准统计,至2012年底,全市农村仍有贫困人口38.5万人,并且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面临着"耕作难,行路难,上学难,就业难,就医难,娶妻难"等六大难题。为彻底解决这些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困难,近年来,宜春市围绕"整  相似文献   

17.
《今日重庆》2009,(12):38-41
继三峡之后。又一曲移民壮歌在乌江唱响。2003年,乌江彭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启动。2005年初,搬迁安置正式启动,到2008年蓄水。仅用了3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关注的三峡百万大移民工程,最早是湖北省宜昌市于1992年11月15日率先拉开序幕的。12年来,宜昌市坚持开发性移民万针,累计搬迁移民4.06万户、12.5万人,完成移民工程1000多项。与此同时,宜昌市对三峡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9.
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自2007年以来共搬迁775户4600人,建成48个集中安置点。在安置区共建成移民住房138.1万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达360平方米,住房结构全部为砖混结构。在十二五期间还有7500人需实行深山区移民搬迁。一、所获成效1、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移民搬迁区域大多生产方式落后,刀耕火种,甚至毁林开荒,致使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森林火灾频发。生活在山区的农民长期依靠森林资源,造成过度采伐,使森林蓄积量急剧下降,土壤受到严重侵蚀。通过对居住在深山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20.
姜英汉 《老区建设》2012,(23):43-44
江西省都昌县是一个湖区农业大县,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不均,一部分群众 仍居住在环境恶劣的深山区、库区、血吸虫重灾区和生态保护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2008年都昌开始享受西部延伸县政策实施移民搬迁,五年来共搬迁26个自然村、712户、3337人,让他们彻底告别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向小康生活迈进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转移工作. 一、居住地转移实现城镇化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不搬离恶劣的生存环境,就谈不上奔小康,因此,我们对仍生活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群众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实行微机管理,只要群众自愿,政府就会分期分批实施整体搬迁,将他们转移到条件优越的安全地带.在做好搬迁工作的同时,更要做好安置工作,一是无土安置,把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城镇化;二是有土安置,无法安置到集镇的,必须安置到近路、近校、近医院的地方,同时要避开次生灾害发生,确保移民安居乐业;三是敬老院安置,把那些孤寡老人安置到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