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
鲍宜平 《活力》2005,(10):66-66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组织,主要开展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以及科技鉴证等业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招投标机构、评估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专利事务所;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具有执行主体和社会服务的双重功能。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层面的竞争力。但是,据汤森路透评出的“2012年全球创新力企业(机构)百强”榜单中,中国公司已经连续2年榜上无名。《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也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本文以我省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经济面向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自主创新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河南省创新发展的经济基础较为扎实,创新发展的环境逐渐形成,并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但仍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较弱,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困难,科技创新投入较少,创新意识薄弱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基于此,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我国目前种业体制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要提出对国有种子的科研体制进行改革,将国有的科研机构以及其附属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以企业作为主体的育种机构以及经营机构,进一步对品种的保护机制进行完善,最终有效建设把科技创新当作推动力的新型的种业系统。  相似文献   

6.
释放各类主体的绿色创新活力,是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要求。本文使用大气污染防治发明专利数据发现,极具中国特色的环保考核显著激发了实质性绿色创新的数量,初步形成以排污企业、科技企业为主,研发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的绿色创新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考核虽能促进排污企业、非环保专门化科技企业、个人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却未能在整体上推动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作为绿色技术的主要需求方,排污企业对低质量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偏好,其自主创新主要集中在止于“达标”的低质量创新上,这也间接影响了其他主体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改善动机。因此,倡导企业绿色生产,形成各类主体竞相迸发、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新格局,是建设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获得区域竞争优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含义和特点,并在对武汉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在积极创建创新型文化,不断更新创新观念,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创新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构建武汉新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自主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技创新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中,产学研工作正成为...  相似文献   

9.
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主体的内涵,其次论述了唐山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再次论述了国内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实践经验,最后给出推动企业成为唐山科技创新主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谷”一直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难题,其中有个关键原因在于转化涉及主体较多,至少包括7类主体即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科技金融、客户,应该用什么机制和制度创新来规范这些主体?文章通过涉及7类主体的12家单位的深度访谈调研以及对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的案例研究,得出了7大主体协同过程中的主要瓶颈问题和对比分析,以及案例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政策支持与创新氛围、产业领域契合度、多主体协同作用机制四个方面鲜明做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5点结论与启示: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灵活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充分重视企业主体作用;科技成果转化要形成以企业为主、多元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尊重产品开发规律,各主体回归其应有的“角色”本位;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  相似文献   

11.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通过。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体系的新特征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怎样的创新主体?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推进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主体。然而,长期以来创新资源不能有效地向企业集聚。譬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特检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创新科技工作机制,多方位推动科技工作的开展,科研成果丰硕,初步建立了"集法定检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特检技术机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并完善,利用查新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手段,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是当前查新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首先将科技查新对提高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然后讨论如何利用科技查新促进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不断发展,从而使科技查新能够更加科学完善地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涉农企业科技创新模式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开始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模仿创新。这是由涉农企业技术储备和经营实力决定的,中小微型农业企业更倾向于模仿创新,大型领军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和能力条件建设,政府要强化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地位、从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培育科技领先型骨干农业企业、支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经贸委在“全国企业科技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九五”期间企业要形成有利于自立创新的科技进步机制。(1)企业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将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法规和滚动计划,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企业为主体,高校、研究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共同推进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企业采用国内自主研究开发的新成果;继续组织“一条龙”项目,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工业性试验,促进产品工业化;推广节能降耗、以电子技术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加快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2)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提供企业,特别是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把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发挥各主体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作为战略重点。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洪波 《民营科技》2014,(4):252-252
深入挖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民间科技力量,联接机构与农户,融合科技与生产,搭建农业科技入户的新桥梁。更好的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科技创新、示范和推广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科技文献平台)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它面向政府机关、高校、企业、院所、事业机构等创新主体及社会公众,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快捷、便利、优质、全面的文献服务。利用科技文献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预前服务,可以通过文献的检索,客观地对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独创性做出评估的论证,避免项目的盲目研究或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茂 《企业科协》2007,(7):23-24
近年来,威海市科协以企业科协为主体,以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为内容,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讲创新、比贡献,争做科技创新能手”活动,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共有92个企业的14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讲、比”活动,取得科技创新成果200余项,年创经济效益2亿余元。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青海省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改革开放促发展、依靠科技增效益、调整结构创特色的思路,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实现了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7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摆脱了连续八年的亏损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