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席财务官》2021,(4):19-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行体现了国家对财税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是财政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预算制度改革引领作用的体现,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强化单位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审计监督发现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共性问题的角度出发,探...  相似文献   

2.
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客观需要和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也应该是我国预算改革的最终目标。本文在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实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分析了预算绩效管理对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并结合基层人民银行实际,提出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公共预算真正开始于内战之后,并经历了线性预算、绩效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五次重大的预算改革。其中有两次是关于绩效预算的改革,回顾这两次改革的演进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绩效预算的内涵,对完善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探索建立部门和单位预算整体绩效报告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针对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的"碎片化"问题,按照新时代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总要求,基于整体性治理范式,建构了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制度的系统集成模型.在对比分析美国为代表的国会主导型绩效报告制度和英国为代表的行政主导型绩效报告制度等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的"整体"属性及其制度框架.完善我国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制度的基本路径是理顺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主体的权责关系,建立全过程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机制,编制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指南,推动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报告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实行财政绩效评估制度是我国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本文拟对财政绩效评估的若干问题,作些尝试性的探讨。财政绩效评估实施主体财政绩效评估的本质,是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实践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  相似文献   

6.
郭畅 《时代金融》2014,(1X):7-7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我国在预算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在绩效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了绩效预算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我国在预算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在绩效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了绩效预算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预算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政府会计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为国家财政治理提供基本保障。2014年以来,以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为标志的政府会计改革全面启动,力图为现代财政治理提供坚实的信息与技术支撑。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其能否促进以及如何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有助于促进财政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协同进行,对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经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预算管理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必然取向。然而,市场经济国家在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完备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基础上的。浦东绩效预算体系建设,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在简要肯定浦东近年来在绩效预算改革方面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阐释了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1。  相似文献   

10.
绩效预算是西方国家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预算管理模式。但绩效预算的实行需要社会相关制度环境的配套。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实施绩效预算的基本条件。中国预算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解决财务合规性问题。待相关条件具备后,再选择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经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预算管理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必然取向.然而,市场经济国家在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完备的制度建设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基础上的.浦东绩效预算体系建设,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在简要肯定浦东近年来在绩效预算改革方面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较为详尽地阐释了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1.  相似文献   

12.
论绩效预算在我国实施的制度约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绩效预算为依托的政府支出管理改革.这场以落实与监督公共财政受托责任为目标的改革是在政府民主化程度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稀缺与公共部门理财观念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但在对绩效预算制度进行本土化分析时,并不能得出该制度目前完全适应我国预算管理实践的结论.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进行这种制度"移植",还会面临许多来自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约束.这决定了我们在引入绩效预算制度中必须走一条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效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力求规范,行动上先易后难,问题上注重化解,成果上  相似文献   

14.
以绩效为基础的绩效预算对世界各国的财政预算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预算管理也正在从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方向改革.基于此,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以期能对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将“预算绩效评价”作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开启了财政绩效化改革的进程。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意义重大(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运用凯顿的预算模式理论研究了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主要结论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应该以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为目标,中国预算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政治控制与行政控制纳入预算过程.最后,虽然新绩效预算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预算模式,但是,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的条件.即使对于实行新绩效预算来说,先实行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分别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预算审查结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健全支出绩效考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是当前各级财政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一、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重要组织部分,是财政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在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任务。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第一次提出“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的概念。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创新管理方式,通过从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向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扩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引发了大家对实施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本文基于广东省科学院及院属科研单位在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探索科研事业单位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创新机制,创建科学有效的部门整体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以期为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实施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2011年4月,财政部第一次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我们在总结我省省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2021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加强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和各项制度之间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搭建现代财政体系框架的过程中,厘清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结合沧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