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具有制衡功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亦称法人治理结构),就担负着既要使经营者能够顺利行使经营权,又要实现治理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制衡关系的双重任务。没有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不能保证投资人实现营利的目的,所以,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探讨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应该从利益主体的角度进行。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各利益主体通过市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法人治理结构的众多问题,其核心是妥善处理利益主体间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的矛盾。研究法人治理结构,必须看到有几个利益主体,法律承认他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其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煤矿经营者和工人都从各自利益出发.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因此有必要分析各行为主体的动机,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有产权制度是国家对在财产占有、支配、使用、收益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利、责任、义务加以规定的法律制度。因此,改革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就是要对传统的财产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塑造、调整,使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利、责任、义务明晰化。改革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还意味着改变和重新确立国家的经济职能、国家在财产权运动中的地位。重新塑造新的国有产权制度必须以遵循商品经济运行规则为出发点,以确保公有制为原则,为使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经营者产权约束机制的弱化。能源类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国有股股东的代表之间虽然是委托代理关系,但二者同时又都是受人之托。所以,能源类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可以采取有损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却能增加国有股东代表利益的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能源类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国有股产权代表之间的合谋、国有股产权代表的非终极所有者地位以及国有股产权代表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如何开展税收筹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目的。税收筹划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行为自主化和利益独立化之后,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虽然通过税收筹划后按较低税率纳税,从短期看应纳税额是减少了,但随着企业收入和利润等税基的不断扩大,从长期看国家税收收入总量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从而实现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双赢。因此,国家税收部门不仅允许企业开展合法的税务筹划,而且予以鼓励。  相似文献   

6.
一、所有者缺位国有产权虚置 ,所有者缺位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产权归属不确定 ,产权利益不明确。各级政府部门 ,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被认为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 ,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但他们仅是国有产权代表的另外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在他们的背后仍缺乏真正的所有者 ,更谈不上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和约束 ,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依然缺位。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剥离出来的一部分 ,原国有企业形成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控股 ,原国有企业的经理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上市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 ,集代表所有者的…  相似文献   

7.
每个企业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目前,关于如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看法各异,但有些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往往会使企业在围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不但不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反而会使企业的利益更加有限。那么,如何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呢?一方面是外部求“双赢”,另一方面是内部能“共赢”。  相似文献   

8.
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拨,是整合企业资源的一种途径。为了规范这种无偿划转行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8月29日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以下简称《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对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致使这种无偿划转积累了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莹 《化工管理》2008,(8):24-2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与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同时市场经济更是一种法治经济.依法纳税是企业的应尽义务。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为了减轻税负.企业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少缴税、免缴税或延缓税款。正是在这种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纳税筹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在萨缪尔逊笔下,政府作为社会代表总是在最大化“全民利益”或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种有关政府的假设,使政府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体,不如说像一个凌驾于世俗社会和人类七情六欲之上、全知全能、只行善事、代表社会主体进行最大化选择的“超人”。但在现实生活中,能让人对这个假设置疑的事情太多了。因此有人提出,用描述现实中追求私利但有可能在追求私利过程中增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市井民众的“经济人”概念延伸应用于分析政府行为的理论。政府也在“最大化”,但最大化的也是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是全民利益;  相似文献   

11.
国资委近日表示,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化的,应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到经国资监管机构选择确定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出《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一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反映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关系边界及主体关系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企业是由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员工以及供应商、消费者、规制者等利益相关者(主体)组成的关系网络,因此,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的关系网络。然而,关系网络的限度与范围又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模式。本文通过构建企业的多主体模型,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NetLogo,动态模拟了构成企业的不同主体的关系模式对企业的关系边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企业的关系边界有着重要影响:合作依赖模式下,企业关系边界有缩小的趋势;竞争对抗模式下,企业关系边界有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速缓慢;竞合互动模式下,企业关系边界有快速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寻找价值管理的度量指标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界关于公司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管理的首要职责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已经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一种主要观点。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的主流地位从未从根本上动摇。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党要始终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说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与满足职工的需要是一致的,企业与职工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型设计院已承接EPC项目,如何保质保期地完成承接项目,同时将利益最大化是这些总包商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承包商从投标阶段到结算阶段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对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从偏向宏观走向侧重微观,体现了改革的深入和细化;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是思考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投资主体权益问题的理论基础;从微观经济层面总结了煤炭工业企业所有制的变化历程;基于对理论、历史与现状的思考,分析了煤炭工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各方投资主体面临的权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资局局长张佑才说1997年必须花大力气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果断实行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健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入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主体,建立转让审批制度,防止低价转让,产权转让收入主要用于国有资产再投入。针对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好卢斯有者职能不分,国有资产管理责权不清、无人负责,以及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等问题,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1997年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祥兰 《化工管理》2010,(10):11-14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改善"则是当前最适合我国企业实际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而精益生产无疑是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借鉴的"改善"现场的最强有力武器。从降低成本出发,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资产产权重组、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特别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推进,“共有制”已经并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其特点,把握其走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共有制的共同特点如下:符合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指针;突出了产权的共同所有;强调了经营收益和劳动收益;体现了产权运作市场化、资本化发展走势和内在要求。当然,不同的“共有制”在产权主体、资本剩余(收益)索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又各有其不同特点。“横店式”共有制这一模式是在著名企业家徐文荣带领下,由乡…  相似文献   

20.
改制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已成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改制企业逃废债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固有缺陷引起了企业逃废债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