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的动态变化及其内在机理,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对于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法制教育无关,与外部力量的干预高度关联。研究结论:农民土地所有权认知不是现行法律文本意义上的宣传教育的结果,而是农民作为认知主体自主建构土地产权象征意义的过程。新一轮农地制度创新要赋予农民永久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和对抗外部干预的救济权,以保证农地使用权的长期稳定,促使农民在长期稳定使用权的基础上建构起象征意义的土地所有权认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权属出发,回顾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分析农地产权结构。结果表明: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所有权归属逐渐由国家向集体转变,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产权结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所有权以集体发包和农户承包的方式派生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再进一步派生出农地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土地权属认知模糊和农地产权残缺。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法律禁止土地流转.1982年宪法确认国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宪法和<民法通则>对于城市公有土地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都是禁止流转的.  相似文献   

4.
徐琴 《农业经济》2001,(4):33-35
70年代的农地产权改革,在经历了定额包干、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等多种责任制形式,最终基本确立了“包干到户”这种产权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的所有权仍归集体,农户具有了比较完整的使用权,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作为社区的代表,仍承担着土地的某些统一经营或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承包合同中集体所承担义务的履行和集体权益的维护,土地使用权的分配、监督和调整,农业公共设施的建造、管理和服务的供给,这种产权形式较好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收益、处置权的分割,建立了“交够国家的(地税)、留足集体的(租金或提留)、剩下全是自己的”的新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是农民的命根子。 2 0世纪 50年代全国进行的土地改革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的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使农民的利益同土地经营好坏直接联系起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因此 ,党和政府把家庭承包经营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 ,长期稳定下来 ,并宣布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 0年的政策。同时 ,要求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但是 ,…  相似文献   

6.
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 ,为我国的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笔者认为 ,发展农村股份经济还需解决好土地规模经营、小农经济与大市场、村委会同农民关系等问题。一、解决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农村生产领域建立股份合作经济不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 ,即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 ;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但同时不排除使用权的进一步分割和流动。使用权的流动与集中丝毫不意味着农民产权的减弱 ,因所有分割流动的产权都能在经济上得到体现。这样 ,既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7.
建议及早制定《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条例》,确立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按土地使用权优于土地所有权的近代物权法精神,对农民的农地使用权设定耕作权  相似文献   

8.
农垦是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农业企业,土地是农垦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生产资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垦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经济业务逐渐增多。正确缴纳土地处置税费,关系到农垦收益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更应该成为党和国家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实践体验。一、农垦土地使用权转让业务和涉及的税费按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的土地在权属方面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其中所有权又分为国家所有和农民集体所有两种土地所有权;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方面,分为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是未来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现实选择,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想选择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二元土地制度,表现在产权形式上,有"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之分;在农地的交易方式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只能被政府征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由使用单位或个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农地则由农户以承包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但集体土地使用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以及具有什么内容的权利?综观世界各国,土地权利一般都通过民法体系中的物权法来设置,土地物权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最根本权利。  相似文献   

11.
<正>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由农业生产经营者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产生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场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分离,改变了土地集体经营的模式,使农民获得了对农地的自主经营权。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首次以法  相似文献   

12.
集体土地征收涉及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改变,关涉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存权益的保障。而征地权的扩张和滥用,使得征地者"左手违法,右手执法",将农民排斥在征地程序之外;土地征收程序因农民参与权的缺失而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积极探索农地征收中的农民参与机制,是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立法的一个突破现实困境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产权博弈理论构建了农地产权升级的理论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部分地区农地产权由组集体所有收归村集体所有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效果。作者指出,所有组集体都在同一个自然村是农地产权由“组有收归村有”的重要条件;乡村干部寻租机会对“组有收归村有”具有正效应;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越小,农地产权升级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不清,确权工作滞后。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由于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执行主体虚化,导致有些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混乱,给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农地租赁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租赁制实证研究边锡禄,郭京华我国在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建立起农地集体所有、集体使用经营制度。当时,农地的所有权和使用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不必实行农地租赁制,“左”的农业政策也不允许农地租赁制出现。1979年以来,农村改革中建立起集体所有、家庭...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财产,实现土地产权是中国农民自古以来的不变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实现了产权平等,通过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摆脱了产权异化,从“两权分离”中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由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土地财产权。实现农民土地产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琴 《农业经济》2001,(4):33-34
70年代的农地产权改革,在经历了定额包干、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等多种责任制形式,最终基本确立了“包干到户”这种产权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的所有权仍归集体,农户具有了比较完整的使用权,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作为社区的代表,仍承担着土地的某些统一经营或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承包合同中集体所承担义务的履行和集体权益的维护,土地使用权的分配、监督和调整,农业公共设施的建造、管理和服务的供给。这种产权形式较好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收益、处置权的分割,建立了“交够国家的(地税)、留足集体的(租金…  相似文献   

19.
一、突出了农地产权改革这一关键环节(一 )坚持以产权改革为动力 ,解放生产力的原则首先 ,传统的农场产权制度及所决定的生产组织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是低效的 ,土地经营效益、劳动效益、管理效益都不高。其次 ,农地产权单一化 ,农地所有权与生产者名义上是合一的 ,实际上是农业职工既没有所有权 ,也没有使用权。重“所有”不重“利用” ,重“占有”不重优化配置 ,重“归属”不重产权权能分离 ,致使职工缺少珍惜土地、积极投资、承担责任 ,提高农地产出效益的劳动热情。再次 ,团场集中统一经营管理不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和特点。划小经营…  相似文献   

20.
把集体所有权、承包使用权和土地经营权"技术分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产权抵押对于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重要作用在农地流转和农地金融创新中,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浙江试点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民的融资瓶颈问题。截至2014年12月末,试点县市已达2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3.47亿元,较年初增长135%,支持农户618户。近年来,浙江农信在全国率先启动"普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