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国大多数老板仍直接参与管理,同时身兼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老板估计超过半数。与高超的经营决策水平不同的是,多数老板们的管理水平显得十分有限。如果说许多老板们搞经营是“大师”的话,做管理往往是小学生。由老板们直接管的企业往往在管理上都比较差,而且由于老板的个性与能力的限制,很难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2.
一般企业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种很普遍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经营了十多年。但是,销售额千千把万元、几千万元,企业老是长不大;二是营销管理者(有的是总经理。有的不是总经理)特别忙和累,业务离开他就不行;三是有的认为只有自己行,自己是个大英雄,不相信下属或业务员能把订单拿回来;四是有些管理者总是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文化。自己不行。由于营销业绩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生死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我们营销管理者们的工作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决策方式对于企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工作方式、行为方式及决策方式又取决于管理者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新视点     
吕丁言论集锦(之五)群言堂产生幽默,一言堂激发讽刺;愚官以为自己说什么都对,做什么都会;愚民对于蠢官说什么都听,做什么都跟;愚蠢产生奴性,奴性带来贫困。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呼吁──企业家言论集锦(之三)“经营者错位”亟待解决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提出:国有企业的领导层不仅要把自己看成企业的经营者,还要把自己当成老板,但目前投资者是国家,这种“经营者错位”问题必须解决。周厚健代表认为:“经营者错位”源于国企“老板缺位”,国有企业没有老板,或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板,这种状态对…  相似文献   

4.
李斌 《新财经》2010,(1):28-28
中国人穷怕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放下身段.放下面子,放下架子,拼命地赚钱,心怀做老板的梦想。如今,有些老板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集金钱、事业,名誉于一身。有些老板还在创业的过程中“痛并坚持着”。在平常人眼里,老板们都是精明强悍、春风得意的形象.理所应当地被人们认为,他们会拥有世间最浪漫的生活和最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08,(4):31-33
管理者的任务包括决策。企业并不是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做决策,管理者也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做决策,更不能草率地做出决策.导致企业风险。人们都希望在适当时机做出适当决策,适当决策就是对组织、绩效、成果和对企业持续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管理者们都希望自己做出的决策是有效决策。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做出有效决策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不少企业的老总只是老板而不是领袖级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在川内。企业领袖与老板的本质区别在于企业领袖善于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领导人,用非权力因素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影响人,用企业文化去熏陶和培养人,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去凝聚人心以构建精英团队;  相似文献   

7.
《民营视界》2006,(5):55-56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思考的痛苦是企业员工所不能理解的。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像黄宏生和陆强华事件给老板留下来的将是很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8.
“老板执政”现象之所以出现,一方面,地方党政领导想要利用老板们的“经济头脑”、“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老板们也有参与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但这些老板官员们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能执政为民吗?  相似文献   

9.
罗伊 《中国经贸》2010,(3):51-53
接连两个春节,珠三角地区的老板们过得都不太舒心。去年,他们急着把工人打发回家;今年,他们担心工人们不再回来。  相似文献   

10.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10年前的企业家们常这样说,但此时这句话,和北京人见面说“吃了吗”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老板们见面谦虚客套的无心之语;10年后的企业家们也这样抱怨,不过,此时的这句话就具有很大实际意义了,他们是真为难了。  相似文献   

11.
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而地位可来自上天的缘份.也可凭仗后天的努力和专业的知汉.做领袖则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领袖领导众人.促进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相似文献   

12.
“忙,太忙;累,真累!”每每和一些老板聚会,总是听到这样的抱怨。确实,中国的老板们是太累了,“一边吃快餐,一边打手机,一边接电话……”这真实地反映了很多企业家的生活。我有个朋友是老板,半夜3点睡醒还要打个电话,看看工厂的门卫是不是在偷懒打瞌睡。即便家大业大如娃哈哈的宗庆后,也是十几年如一日,每天7点钟就来到公司,晚上11点之后才能回家,每年光亲笔写的销售通报就超过200份。这能不累吗?  相似文献   

13.
对职场中的商业精英来讲,自主创业和做个打工“贵族”的区别很大,虽说大部分人都跃跃欲试,不断地憧憬着自己的老板梦想。但只是其中的佼佼者才能把企业做成、做大,牌子做响,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老板。即便是通过自主创业成为老板的人群,其中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通过努力自己创办成功一家公司,成了老板。但他可能守着这个企业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用人不疑”这句话相信身处职场的人都非常熟悉,因为这是各级领导们经常挂在耳边的一句话。领导们说这句话当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下属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一般表现在充分的授权,不越级干涉下属工作,尊重下属的决定等方面。但在现实生活中,“用人不疑”大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谈而已。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一个素质不高的老板身上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发生在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所谓“儒商”身上就值得深思了。  相似文献   

15.
“用人不疑”这句话相信身处职场的人都非常熟悉,因为这是各级领导们经常挂在耳边的一句话。领导们说这句话当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下属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一般表现在充分的授权,不越级干涉下属工作,尊重下属的决定等方面。但在现实生活中,“用人不疑”大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谈而已。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一个素质不高的老板身上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发生在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所谓“儒商”身上就值得深思了。  相似文献   

16.
《民营视界》2005,(11):1-1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成千上万的老板们从“专业市场”淘到了“第一桶金”。但不幸的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专业市场的衰落,曾靠专业市场起家的老板们已再无能力走出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7.
小额贷款公司的老板们从未像今年上半年这般迷茫。 一方面,政策一直在释放积极的信号,困扰小贷公司的融资难题,因为私募债、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另一方面,不良率的节节攀升,至今“身份不明”,也使得小贷公司们饱受非议。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6,(39):23-25
如果说经济学家总是过于相信数字,那么政客们则往往过于低估数字;他们这样做是在冒险。拿破伦看不起英国,说它是一个由小店主组成的国家,但是英国崛起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并以此打败了他。冷战期间,西方的战略家也许花了大多的时间担心苏联的军事影响力,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其商业上的弱点。经济学不能决定历史,但是它定下了基调。而最近,数字方面发生了轰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做鞋的老板曾说:“按照我朴素的理解,我们以前赚5%,现在赚不了了;如果能保证5%,那就要升级。升级就是提高毛利率,增加销售额;提升生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位管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一架飞机突然失事,乘机的A公司老板与B公司老板都不幸遇难。事后,A公司一片混乱,呈现出群龙无首的状态;而B公司则依然井然有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就是B公司具备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