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向为世人关注的牟其中案又面临新的变局。控告牟其中诈骗罪的证据、是否属实?民事和刑事两部分的审理为何出现事实冲突?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8日,各种消息渠道同时传来最新消息:“南德公司总裁牟其中昨天被捕了!”被捕?被拘?被收审?措辞有待核实,但不同消息来源一致指出:南德公司总裁牟其中因巨额美金外汇案,再次失去自由!记者立刻驱车赶到南德公司总部,除了守门人,大楼空空如也。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相当多数的中国公众,特别是媒体而言,牟其中无论是“首富”还是“首骗”,都在传说中。这一层事实预示着1999年11月1日武汉中院对牟的公开审理,更像一场近距离地观看“明星”的“表演”。  相似文献   

4.
从牟其中到瞿兆玉,从刘晓庆到杨斌.这些昔日光彩照人的中国富豪们,在财富的巨大迷雾前纷纷落马。这些人物,以往的发家史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在短短十数年之内,财富迅速积聚,有的甚至还名列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他们的暴富和“暴卒”引起了境内外各方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民营经济生长20年,弹指而过。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既有联想、希望集团这样的辉煌,也有太多的悲怆。回眸20年,在这短短的岁月里,一幕幕悲剧性事件接连上演。巨人、三株、飞龙、爱多等一个个曾经让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名称已随风飘逝,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隐痛。伴随着这些悲剧性事件的是一个个悲剧性的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开创者、经营者,他们曾经有过笑傲“江湖”的意气风发,最终却昙花一现,甚至身名俱毁,给后来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和叹息。在这些商业历史风云人物中,牟其中———这个从“首富”到“首骗”的民营企业家成…  相似文献   

6.
成败牟其中     
牟其中超前的思维与实践的断裂,不仅仅是南德的悲哀,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深刻警示。牟其中曾是最早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企业家,也是中国企业级史上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从入狱至今,十几年来,牟其中一直不认为自己有罪。当  相似文献   

7.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2-15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罪设立之初对打击贷款诈骗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刑法对该罪规定的疏漏之处日益暴露出来。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的贷款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贷款诈骗罪的竞合犯罪给司法部门认定这类行为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8.
贷款诈骗罪是发生在金融领域中非常突出的一类犯罪,但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和理论上的分岐,导致刑事司法中的不同认识.本文着重就贷款诈骗罪的主体、非法占有目的、相关界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立法上将法人列入贷款诈骗罪主体范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已经具备的观点,为司法机关统一准确地界定提供法律依据,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在金茂大厦设下的骗局:五星级的气派,投资4亿元的项目,很多久经生意场的老总被这“刺目”的光环迷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3,(14):44-44
日前,<法制日报>辟专版探讨"非暴力犯罪逐步废止死刑".该报认为,在尚不具备完全废止死刑条件的今天,探讨并促进对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减少与及时废止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它相对自然人犯罪而言,是指由单位(或法人)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蓝潮永 《辽宁经济》2000,(10):26-27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罚原则,并在分则中对各种单位犯罪的罪状和处罚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刑法中直接涉及单位犯罪的法条有百余条,单位能构成犯罪的达百余种,而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完全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对单位这一特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和程序的规定,致使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惩处只能参照刑事诉讼法对自然人犯罪的规定,缺乏必要的程序性依据。现就诉讼程序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探讨。   一、犯罪单位诉讼地位问题   犯罪单位是指为谋…  相似文献   

13.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14.
15.
康学璞 《发展》2010,(11):41-41
"单位犯罪"这一概念是我国立法之首创与独有。刑法理论上则通常使用"法人犯罪"一词,但无论是法人犯罪理论还是单位犯罪理论,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一致的,即研究与自然人相区别的社会组织能否成为刑法上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6.
祝捷  王罡 《特区经济》2005,(4):237-238
<正>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  相似文献   

17.
王毅青 《开放潮》2006,(5):52-54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犯罪。自然人犯罪,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所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事立法中所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是自然人犯罪。一般而言,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侮辱等犯罪,显然是自然人犯罪。但对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的犯罪,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这一类犯罪,制造、贩卖、传播淫秽物品这一类犯罪,究竟如何判断是自然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呢?事实上,我国《刑法》对一些单位犯罪规定的定罪处罚标准与自然人犯罪相比,有较大甚至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正确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正确区分二者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