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的艺术     
对领导者的忠告如果把一个团体比作拔河队,那么你一定要去当啦啦队长,这比去当拔河队里最强壮最有力的那个队员要好得多。提出问题抱怨下属只提问题不想办法这是不正确的。能提出问题就证明他在思考。你鼓励他而不是指责他,下一步他就想出办法来了。忠诚假如你对更大的上司过于忠诚,有些甚至连你的下属都能断出来的错误决断,你也不想法顶住,而是一味盲从进而损害了大家的利益,那么,你的上司得到了你的忠诚,而你却失去了下属的忠诚。正确的作法是你要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来顶住,这时如果实在顶不住了,你的下属也会认为你和他们站在…  相似文献   

2.
部门经理与下属为各自的方案争执不下,最终演变为将下属调离。这样做的合理性经得起推敲吗?下属坚持己见有错吗?如果你是主管,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3.
所长无用     
《中国招标》2014,(46):38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们的长处,到用不到你们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  相似文献   

4.
你想过到香港去打工吗?如果你是资讯或金融方面的“专才”,赴港打工也不难  相似文献   

5.
《西部人》2004,(7)
1.你现在的鼻子是不是就是你小时候跌伤的那个鼻子?2.医生先生,当某人在睡眠中死去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安静地死去,直到次日早晨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说的对吗?3.问: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答:他威胁我说:“我必须把你干掉,因为你知道我的身份。”问:他把你干掉了吗?4.是你还是你兄弟在战争中遇难了?5.问:我现在出示证据三,请问你知道这张照片吗?答:照片中是我。问:拍照时你在场吗?6.问:史密斯女士,你的首婚是怎么结束的?答:死亡。问:是谁的死亡结束了这场婚姻?7.问:你现在怀孕几个月了?答:到11月8日整三个月。问:很明显,怀孕的日期为8月8…  相似文献   

6.
《广西经济》2005,(2):56-56
有一天,一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当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船夫:“你会物理吗?”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教授又问船夫:“那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  相似文献   

7.
思晓 《浦东开发》2003,(9):37-38
“你去健身了吗?”“今天去跳操吗?”“我想去锻炼锻炼肌肉!”……不知何时,人们问候语逐渐由传统的“吃饭”改变为“运动”,而同事、朋友、情侣间约会地点也逐渐从茶馆、网吧、电影院转移到了健身健美场所,健身已不仅是时尚的代言词,它已经逐渐走进现代人生活的节奏中。  相似文献   

8.
“你去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吗?怎么样?那里的建筑设计够水平吧?想不想认识其中一位参于设计的大师?他是个留学生,比我们都年轻他是美国ISID国际室内设计师联合会职业会员,什么?你问我是怎样认识他的?那叫‘不  相似文献   

9.
又到上海时     
澄波  王华 《东北之窗》2011,(13):66-67
夏天来了,地道的大连人都会互相询问:“你上海了吗?”“上海”,是大连人的习惯用语,她的本意就是“你到海边去玩了吗?”或者说是“你到海上游泳了吗?”现在,除了居住在大连的人,众多的客人也喜欢“上海”。你可以有N个理由爱上大连,大连之夏的阳光、沙滩、海浪,一定是你钟情于这颗北方明珠的不二理由。  相似文献   

10.
秦超 《改革与开放》2014,(2):87-87,89
在任何一个团队里都有一个领头者,这个领头者带领着整个团队去完成团队要求的目标,这个领头者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而在这个团队中,领导者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就是领导力。以前的领导力相对来说比较强硬,而决断力成了领导者的专利,就是领导者依靠硬权利去领导下属工作,当上下级出现意见不一致时,沟通、协调的互动相对较弱,一般都是领导者定路线规章,然后大家去执行。过去的领导力不够灵活,进入新的世纪,社会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领导方式,要求领导者的领导力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道》2014,(8):32-32
去过以色列的人,很难忘记在机场经历的安检震撼。“谁替你整理行李的?”,“有谁碰过你的相机?”,“你同事知道你要去以色列吗?”……正经回答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随便一个旅客,起码要花10分钟。  相似文献   

12.
张君 《中国经贸》2008,(4):83-83
去年,朋友们见面第一句都问“买了吗?”,现在见面时的第一句“赔了多少?”。那会儿你要是去银行,不排队那都不正常,无论你是真的投资还是跟风,总之,无人不谈基金、股票,好像个个都是投资理财的行家。可是在当前基金、股票狂跌之下,为什么”当局者“不及时抽身隐退还要坚守呢?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eter DeMarzo学者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3.
倘若有人对你说,他要在100天内,让1000万人买下同一本书,该书名叫《学习的革命》,你相信吗? 如果这个人又告诉你,他要斥资1亿元去促销这本书,而且竞然“不是为了赚钱”,你肯相信吗? 1000万册什么概念,排成一列,能从北京到广州;用卡车装,能装满1000辆,这样的“大话”楞是让“科利华”说了。 一亿元!这个在中国出版界很少见的数字让这本《学习的革命》享受了非同寻常的“待遇”,几乎整个12月里,电视观众们都能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中,看到著名导演谢晋为此书做的广告。谢导在广告中郑重宣告:“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孩子的一生。”神情庄严得让记者联想起他执导的电影《鸦片战争》。 正是这一本书,一时间把中国出版界的许多人搞糊涂了。因为,除了一些领袖人物的选集、中小学教科书和《新华字典》等极少数图书外,中国出版界还从没把一本书印上1000万册,这横空出世的究竟是什么“奇书”?  相似文献   

14.
一日晨练,跑步时碰到一位刚退下来的老同志,年龄满打满算也只有50岁。他有点儿木讷地说:“我老了……”我一怔,问他:“你怎么就老了?”他无奈地摊摊手:“没得事干了,还不老了吗!”说话间,他又似有点儿委屈地补充道:“……其实,我还可以再干10年、20年的!”说完,他生硬的转着手里的健身球,转身走开了。  相似文献   

15.
寓言二则     
人的世界   狐狸抓到一只兔子,要吃掉它。   兔子说:“你还敢吃我 !你看过电视节目《动物世界》没有 ?”   “看过又怎么样 ?”狐狸说。   免子说:“这个节目处处说明动物们总是弱肉强食,人们如此揭发动物世界的残暴,你还要吃我不感到可耻吗 ?”   “你说的那个 !”狐狸说,“那是人拍摄制作的玩意,如果让动物来摄制一部《人的世界》,将会看到他们那里比动物世界残暴得多。——对于我们,谁愿意为动物感到可耻就去可耻好了,那是一种很富有理想色彩的情感,可我现在需要的是一顿现实的中餐。”   1999年 7月 狼 鼠   …  相似文献   

16.
染智 《珠江经济》2003,(8):12-14
许多似是而非的论调.许多是彼非此的排它性观点.许多感情用事的抱怨,许多盲目的苛责。如果要“扬长”的话,为什么非要“抑珠”呢?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两年来,在这样的论争中.笔者一次次地感丑无奈.很多时候只好闭嘴,但却没有停止观察和思考。香港真的不行了吗?深圳真的要被遗弃了吗?珠三角真的要衰落了吗?想想看媒体在热炒时何等地不负责  相似文献   

17.
曾子 《开放潮》2005,(6):62-64
“老婆,我走了。”他在门外扔下一句话,然后提着自己的行李箱,和你吻别。你站在门边,心情复杂地望着他乘坐的出租车扬尘而去,是庆幸解脱?还是有些淡淡的失落?《文学与人生》曾子文章讲述了新“留守”女人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18.
工程建设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非常严重。你想揽到业务吗?那你就得向发包工程的实权人物送上几万元支票。送礼,在建筑行业是“秘密公开”;受礼,在发包单位是“公开秘密”。得到了业务而否认送礼,大家便会把你当外人,以后的知心话更也不会向你直说了;发包了业务而说是“公事公办”,那么下属们不说你是撒“大”谎便说你是“大”傻瓜。  相似文献   

19.
“你想得骨质疏松吗?请喝牛奶!”“你想得慢性病吗?请喝牛奶!”“你想让小牛犊毙命吗?请给它喝鲜奶!”当你听到这些让人胆寒的传言时,还敢喝牛奶吗?一直以来,牛奶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怎么忽然之间就成为危害健康的“杀手”了?牛奶究竟怎么了?为了还牛奶一个本来面目,本刊编发了以下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你想得骨质疏松吗?请喝牛奶!”“你想得慢性病吗?请喝牛奶!”“你想让小牛犊毙命吗?请给它喝鲜奶!”当你听到这些让人胆寒的传言时,还敢喝牛奶吗?一直以来,牛奶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怎么忽然之间就成为危害健康的“杀手”了?牛奶究竟怎么了?为了还牛奶一个本来面目,本刊编发了以下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