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生产安全事故的演化规律,基于长沙市2019—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的数据,从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区域、行业和领域分布、事故等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9—2020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1月、8月、10月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较多,2月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少;非主城区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高于主城区,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在空间上的分布比较均衡;道路运输和工矿商贸行业在全市生产安全事故中占绝大多数;工矿商贸行业中,建筑施工行业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一般事故所产生的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重大事故的事故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其间,国家旅游局共接到安全事故报告2起,死亡4人。其中一起发生在南非,一辆载有20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于10月1日发生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另一起发生在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第一峰景区于9月30日晚发生游客溺水事故,死亡1人。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上升,从建国初期每年3000人左右飙升到近几年每年12万人以上,特大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呈增加态势。如“十五”期间,生产事故造成了672914人死亡,平均每年死亡13.46万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660起,平均每年发生132起,不到3天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  相似文献   

4.
扫描     
《环球财经》2010,(9):10-11
德国杜伊斯堡音乐节发生踩踏事故,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德国杜伊斯堡市7月24日“爱的游行”音乐节上发生踩踏事故。德国杜伊斯堡检察院检察官罗尔夫·哈费坎普表示,当日在踩踏事故中,受伤人数达51人。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区的经济腾飞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而安全事故的防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则需要不断进行安全技术改造,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制,各部门竭力在各方面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所发生的损失。要使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生力量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内河水域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高度重视、极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内河水域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台一起特大恶性沉船事故造成死亡282人;2000年6月22日四川合江又发生了一起由于沉船造成死亡130人的特大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7.
牛登岩  刘京灵 《发展》2011,(7):123-123
一、安全事故造成的原因分析 纵观近几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给企业、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首先,事故的发生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次,事故的发生有偶然性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再次,事故发生后再亡羊补牢。就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分析,职工长期工作在一线,无时无刻不受到“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     
226048起上半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7月30日通报,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6048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7763人,同比分别下降3.8%和13.9%。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矿山重大事故同比上升,重特大事故发生地区较为集中,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较大以上事故比例仍居高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近日,贵州毕节5名农村流浪男孩的“非正常死亡”,让农村失学儿童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由此暴露出社会管理、社会救助的缺位,催人反思。  相似文献   

10.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行业。通过研究分析某省电力公司近十年间发生的电力安全事故,采用轨迹交叉论,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方面对事故进行反演分析,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更好地保障电力安全。  相似文献   

11.
新论集粹     
“补牢”非得“亡羊”后?最近,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深刻。仅2月15日一天,吉林中百商厦和浙江海宁,一南一北的两起大火就无情地吞噬了90多人的宝贵生命。王赐江文章说,尽管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善后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逝者已矣,任何有力措施都再也无法挽回骤然逝去的鲜活生命。本来火灾之前,就有种种迹象,但有关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却对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无动于衷,有的责任追究也常流于形式。更有胜者,早已习惯了“亡羊”之后的“补牢”。事实上,此时的“补牢”已无实际意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1日,重庆公路运输集团所属利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利民公司”)一辆大客车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石门大桥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20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这次事故发生在国庆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夕,给社会带来很大震动和影响。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派出工作组到重庆组织抢险工作。重庆市委、市政府当天召开紧急会议,详细部署抢险和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说起瓦斯二字,人们立刻会与“煤矿爆炸”联系起来。的确,瓦斯已经成为煤矿死亡事故的罪魁祸首。据统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接近70%;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占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新论集粹     
什么是重庆氯气爆炸事故中最恐怖的徐迅雷在重庆发生氯气泄漏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15万群众被疏散的事故后在人民网上载文说,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从“泄漏发生”到“爆炸发生”到“爆炸再次发生”,其间近23个小时。作者认为,该事故的恐怖不在泄漏和爆炸本身“专  相似文献   

15.
解决矿难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知何时.矿难逐渐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年年“荣跃”我国十大灾难的榜单。根据政府的统计.2004年1月至11月间.我国共有5286名煤矿工人死于事故。另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显政在2004年11月举行的煤矿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我国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4.7天一起。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  相似文献   

16.
宗仁 《东北之窗》2010,(21):31-33
10月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正式施行。此前舆论关注的突击提拔“矿长助理”现象。正是表达了社会各界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歪风邪气的强烈不满。资料显示。在我国发生的多起死亡10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遇难者里绝少有煤矿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由于农村安全文化落后、农民安全意识不强和农村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全区农村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人伤人的总数仍然较大,占各类事故伤亡人数的比重仍然较重,如南宁市所辖六县每年农村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达300多人以上。这些血淋淋的统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安全生产事故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和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汪睿 《北方经济》2006,(5):34-35
我国是煤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做了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资源无偿的批复是煤矿安全事故背后腐败的根源,而矿难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非常严重的管理问题。并强调“安全生产必须要用重典来治理乱局”(李毅中,2006)。国家现有矿山资源的矿产权不清晰导致矿难频发(张维迎,2005)。单一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煤炭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中的企业(董进才,2005)。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李毫峰、高鹤,2004)。煤矿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安全设备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是矿难发生的直接原因(芮素生)。执法不严导致矿难频发(罗云,2006)。毋庸质疑,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是我国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对煤矿安全的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这与其说指出了问题的症结,还不如说这只是提出了问题。要降低煤矿安全事故。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象,而是要找出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背后的原因,要找出是什么因素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本文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背景出发,发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不顺畅,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企业基层发生安全事故后,有人就常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来进行自我安慰,结果事故仍然不断发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截至5月15日,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285起、死亡36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8.8%和8.17%;但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发生14起、死亡7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40%和45.8%,尤其是5月12日发生的河南安彩集团信益二期工程事故,是近几年罕见的建筑施工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