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振玺 《广告导报》2006,(10):106-108
随着近几年电视媒体前进步伐逐渐放慢。电视媒体的发展从过去的快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持续稳定的平台状态,尽管速度降低了,但是竞争却是越发激烈。随着竞争在强度、力度、广度、深度上不断的加剧,各电视机构都加大马力梳理自己、了解对手、分析观众、摸清市场、研究竞争环境;对频道、对栏目、对节目的品牌发展建设也进行了大量、各种的尝试,其中不乏精妙之举。在各频道高招、奇招、险招迭出的竞争格局下,央视经济频道从自身的频道特色、资源和定位出发,基于对电视市场、收视市场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在国内首次推出“编播季”概念,频道编、播体系正式实行按“季”播出。概括言之,按“季”播出的核心就是让观众在方便的时间看喜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如火如茶,各级电视台先后成立了多种类型的专业频道,其中农业频道也应运而生,目前在全国已经开通的农业电视频道共有5套,分别是中央电视台第7套、少儿军事农业频道、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重庆公共农村频道、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和山东临沂电视台农村科普频道。立足于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农业频道,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农民朋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电视媒体应该制作出什么样的农业电视节目才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收视需求?农业电视从业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工作理念才能制作出真正贴近农民,切实反映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电视节目?就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10亿农民,按理说作为影响最大的电视应当有像模像样的农业频道,但到2003年底,电视开办专业对农频道的只有山东、吉林两家。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大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三农”电视的边缘化状况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5.
频道专业化作为近几年推进电视产业化运作的举措,对于省级电视媒体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强势媒体充分改变过去栏目竞争思维,适应频道竞争形势,加速电视区域收视市场细分化,从而锁定尽可能大的受众市场。2006年,四川广电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全国省级电视媒体中最耀眼的传播平台之一。其旗下在成都收视市场的5大地面频道,面对来自中央台、外省卫视以及成都台等频道的冲击,竞争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在以内容制胜的传媒时代,四川广电加大了栏目创新力度,在频道定位和转型上做出了战略性调整,提升了媒体区域传播影响力。本文结合四川广电两个地面频道的转型来做个案分析,以期让广大广告主对此有更深的认识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熟悉广东地区媒体的人都知道,仅在几年前,广东地区电视媒体市场还是香港和境外频道的天下,据AC尼尔森在广东地区的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1999年,广州地区境外及香港电视与内地电视的收视市场占有比例为72.5:27.5;2000年,比率为68.8:31.2;2001年,比率为64.3:35,7。连续三年,广东的境内电视和境外电视的收视份额比率呈现7:3的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会召 《广告导报》2007,(9):113-113
入户,是电视媒体满足观众收看需求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电视台都需要使自己的频道和节目进入观众家庭,也就是“入户”,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看到频道,才能看到节目,才能产生“收视率”、“到达率”、“频次”……因此,入户率是衡量一个电视媒体广告效果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电视观众市场容量已经饱和、频道数量激增的背景下,电视市场的竞争进入收视份额比拼阶段,电视媒体的品牌战和淘汰赛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9.
1996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的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频道正式播出。农业频道是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繁荣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为主旋律的频道。  相似文献   

10.
7月30日,北京电视台手机电视开播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作为技术平台和内容合作伙伴,尚视互动在发布会上展示了通过手机观看高质、流畅的流媒体手机电视收视服务。并对即将开通的直播、点播以及轮播手机电视服务与新媒体频道-奥运“随身加油站”进行了现场演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倩  饶丽娟 《广告导报》2007,(4):113-119
2006年中国电视市场,在宏观环境上,广电政策接二连三出台,整个电视市场规范和创新并存;在不同媒体行业竞争中,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逐渐壮大,数字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传统电视媒体市场面临更多的竞争;在传统电视市场内,中央级、省级、市级电视频道竞争进一步升级,娱乐选秀大战、独播剧大战此起彼伏。本文将结合CSM媒介研究的127个城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从整个电视市场的收视环境、观众的收视特征、频道竞争、节目竞争与发展特点等方面——对2006年的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的分析与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纵然省级电视地面频道的生存与发展有千般难、万般险,然而总有有志者能够在困境中突围,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功频道”。比如以一以贯之强调“民生”的江苏城市频道,有着“优秀节目孵化器”之称的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利用互动开创传统电视媒体新时代的齐鲁频道,在境内外优秀电视媒体竞争中的广东地区第一粤语频道珠江频道,在不断改版中涅檠的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  相似文献   

13.
光阴似箭,转眼间到了2005年的初夏时节,随着国内电视市场的发展,各电视媒体都在加强、扩大自办频道影响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特别是省级媒体的卫星频道,由于其覆盖面广、收视影响以及市场价值可以涉及到全国这一其它频道无法比拟的优势,更是在竞争中各显神威,争奇斗艳。而广西卫视宛若其中的一朵小花,从生根、发芽到绽放,在2004年初全方位改版后经历了一年有余的时间,终以其独到的定位另辟蹊径,在众多卫视频道中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从而为该频道、也为广西电视台带来了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4.
当今,我国电视媒体的节目同质化特征明显,已经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为此,业内有识之士热衷着手建立品牌,力图通过节目品牌的优势,杀出重围脱颖而出。随着“定位”学说的逐渐被认同,人们对电视媒体品牌的本质认识更为深入,意识到电视媒体品牌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即让品牌在观众的心智收视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节目的代表品牌,才能长久地影响观众收视取向。当今,电视媒体应该先作定位,再创品牌;可以这样说,我国电视媒体竞争的“定位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5.
吴欣阳 《广告大观》2013,(11):54-55
重庆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经营影视、新闻、都市、公共、少儿等实力频道,形成绝对的电视影响力。其中,新闻频道、影视频道长期雄踞本地收视表现前两名,具备无可比拟的媒体影响力。与此同时,都市频道立足都市生活,以“幸福频道,重庆坐标”关注都市百姓“喜怒哀乐”,被誉为最具重庆城市味道的电视频道,而公共频道更独辟蹊径,以专业法律服务为特色,积聚相当一部分的高品质观众。可以说,新闻、影视、都市、公共、少儿频道已经形成一个强势、精准的地面频道群体,以不同收视表现、不同频道定位的整合媒体平台,成为垄断本土、领先西部、影响全国的强势电视频道群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09,(12):142-142
2009年,作为安徽电视台最具民生性、公信力、亲和力的第一地面频道,安徽经视在民生栏目、民生活动、民生剧场这三驾马车的协力推动下,收视同比提升30%以上,继续领跑电视媒体收视。  相似文献   

17.
齐友发 《现代商业》2007,(6Z):216-218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包括新房合、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五个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个关键环节中,农民和农村的基层干部是最为根本的,应该抓住这一根本。同时,要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不断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要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传统农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广西卫视曾经邀请了20多位传媒权威专家为打造特色频道谋划蓝图,其后收视率和经营收入不断走高。时隔三年,在广西卫视“使命与影响力”的研讨会上,广西卫视又为电视市场送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相比于三年前的特色频道建设,相比于当今各个电视媒体的“品牌”口号,这次广西卫视特别强调“媒体使命”和“东盟”特色,成为我国首家以地缘特点为内容特色的频道。  相似文献   

19.
是电视领域节节拔高的一枝独秀,是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忠实践行,也是品牌树立、产业链打造的燎原星火,2002年亮相荆州电视台的《垄上行》栏目已成旧谈,如今华丽蜕变后的垄上传媒集团成为了媒体开拓农村市场的领跑者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全媒体的典范。而这背后是从一档栏目到一个市级频道、再从一个省级频道到一个集团公司的十余年艰辛跋涉和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是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是新农村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保证。价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有利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机制。要抓住重点,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农民增收上创新突破。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价格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价格工作,拓宽农村价格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