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选取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代表指数,采用溢出指数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第二,中国债券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很小;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金属和工业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最大。第三,在发生全球性极端事件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大。根据结论,提出了中国应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完善和优化中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加快推进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升值的背景,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对我国CPI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及传导路径。通过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发现2005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显著,并且主要的影响途径是通过国际贸易,货币供给的传导途径的作用并不明明显。 相似文献
5.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大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现状,从供需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探讨了引发其波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围绕政策调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机制。最后,从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有效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6.
202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际能源价格已回落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国际粮食和金属价格仍高于疫情前。2023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由需求主导,高通胀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将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枢持续下移。与此同时,极端天气等供给侧因素将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直接推高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并对国际投资产生威胁,因此在研究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拉美地区通货膨胀的影响,前者梳理了价格冲击的传导机制,后者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了11个主要拉美国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汇率变化。基于此,得到以下结论:其一,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向拉美国家的传导机制是有效的;其二,在拉美地区,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通胀的影响程度大于燃料类,而燃料类大于矿物类;其三,墨西哥和南美洲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稳定性高于中美洲国家。鉴于通胀会通过宏观政策调整、投资回报率变化、汇率风险、经济社会不确定性等渠道影响国际投资,为此,中国在对拉美地区投资时要及时作出投资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8.
9.
8月以来,在次债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流动性有紧缩的迹象。但投资者出于回避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需求,流入商品市场的资金反而增加。在美联储降低基准利率50基点之后,预期欧元区将结束加息周期,并可能在年内进入减息周期,英国因为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导致流动性紧缩严重,预期年内至少减息一次。主要经济体进入减息周期将进一步增加全球的流动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现震荡走高的特征。其中,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高涨,农产品价格后起勃发。受美元走弱、需求回升、投机增强以及涨价预期等因素影响,2011年国际商品价格总体维持高位震荡,甚至有继续冲高的可能。国际原材料进入高成本时代,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风险,对此应制定防范策略.做好提前应对。 相似文献
12.
13.
14.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变化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以石油、农产品及金属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已经对我国CPI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建立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等策略,不断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倒V”型走势,其他品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则呈现高位震荡态势,这对国内CPI的上涨形成较大压力。下半年,国际油价可能回到90-100美元/桶的区间,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走高,第三季度以后工业原材料价格将有所上涨,除农产品外其他品种对CPI的上涨压力将有所缓解。建议密切监测重点品种库存和产量变化,着力疏导储备与流通体系的薄弱环节,审慎引导企业参与大宗商品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09年初急剧下跌至谷底。2009年2季度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罕见的强劲反弹,创下近40年来的最大涨幅。2010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和美元继续走弱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但涨幅预计会大幅减缓。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供求关系调整、全球流动性变化、美元汇率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V”型走势。2020年初,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从185.57的水平迅速下跌.至4月21日跌至106.28的谷底后持续回升,至12月31日达到167.83的水平,较4月谷底反弹57.9%,较年初仍下降9.6%。 相似文献
18.
19.
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开局
2009年第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率先走出衰退阴影,在犹豫和观望中走出了凌厉上行之势。代表一揽子商品的RJ/CRB指数由年初低点200点附近,一路上涨至年底的283点,全年涨幅超过40%。主要商品期货价格也是节节高攀,国际铜价从3000美元/吨下方,涨至7400美元/吨的年内新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2015M1至2021M2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作为大宗商品价格衡量指标,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作为我国股票市场变量来构成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结合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特征、结构和宏观经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果存在滞后性,产生的原因为物价层面﹑贸易层面和商品期货市场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