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过去30年中,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我国人口红利的兑现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我国在人口红利兑现方面具有老龄人口红利等优势,然而人口素质的偏低也成为了我国在人口红利兑现方面的劣势,笔者通过对我国人口红利兑现的认识与理解,利用SWOT方式来对人口红利的兑现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人口结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老龄产业的市场依赖于老龄人口消费心理及行为,本文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对老龄人口消费市场需求和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做了测算估计,为更好发挥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熊必俊 《中国市场》2012,(46):69-75
当前国内外有些"静态人口红利"论者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降低到66.6%以下,总供养比超过50%判定为"人口红利消失"的做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也违背了"人口统计指标有反映一定时点上人口数量及构成情况的静态指标,还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口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的动态指标。"的原则,夸大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担心。本文介绍了学术界对"静态人口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质疑,并提出当务之急是要走出"人口红利消失"的误区,主张用笔者提出的"动态人口红利"审视和应对人口老龄的挑战,实现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预计未来的三十年,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研究如何应对老龄化危机,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挖掘"老龄人口红利",建立有利于实现"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把养老保障体系分为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两大部分,分别阐述了各自如何完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郑贞 《中国市场》2011,(27):98-100,102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甘肃省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研究甘肃省在老龄化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先是边际趋势递减的正影响效应,三期之后老龄人口抚养比对人均消费持续呈现负的响应趋势,并逐步趋于收敛。由此认为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6.
赵周彧 《商展经济》2023,(6):151-153
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力人口比例、社会储蓄率和较低的总抚养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明显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尽管我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但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人口红利终会逐渐消失。准确预测老龄化程度和速度,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制定政策以缓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减小社会抚养负担。本文建立了一个可以将人口红利量化的综合指标模型,并用来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玲 《商场现代化》2010,(23):70-73
疗养保健客源市场是发展涉外疗养保健服务贸易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日本的人口结构及生存环境对疗养保健服务需求的深入分析,研究日本疗养保健市场,探索我国开发日本老龄人口疗养保健市场的可能性。分析结果发现,日本老龄人口对涉外疗养保健服务有较强劲的需求,我国可以根据这一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涉外疗养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广东省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分组回归的方法,就家庭老龄人口占比对于消费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从家庭异质性的角度,家庭老龄人口占比对低消费、户主低学历及农村家庭的消费负向影响更大;从消费类型异质性角度,家庭老龄人口占比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与通讯支出、衣着支出和教育文娱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部分类型支出的全分位数回归中存在“断点”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8—2008年间甘肃省的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甘肃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78-2008年间甘肃省的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甘肃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1.
莫玲 《商业时代》2005,(29):52-53
有关部门预计我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2050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全国人口的28%以上。当前,我国以占世界3.8%的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着世界20%的老人。提供真实、完善、及时的会计信息,满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需要,对解决我国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着重  相似文献   

12.
张爱婷 《商业时代》2005,(27):13-14
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对我国未来人口的战略目标、生育政策导向及市场经济下生育的调节机制问题的若干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及对我国未来人口研究及人口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劳动力的比例不断提升,使我国逐渐进入了人口红利时期。人口红利的到来,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我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然而,人口红利期并不是无限持续的,这说明人口红利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消失,因此合理进行对策的制定,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十分重要。本文就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来应对人口红利结束,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启航  樊力 《商界》2006,(5):I0010-I0012
全球最多的老龄人口,全球最大的老年用品消费市场。伴随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我国老年用品产业航母。即将开始在世界制造领域显山露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经界(学术)》2011,(15):63-63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7月7日称,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只是下降,而是正在消失。蔡防在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体大会上表示,尽管学术界关于人口红利有很多争论,但如果以人口抚养比指标来衡量,中国这一指标已经接近底部,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16.
黄凡  段成荣 《人口与发展》2022,28(1):117-126
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劳动力的减少持续引发担忧.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探讨了人口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关系,并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两者人口基础和经济贡献的最新情况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我国人口红利正从传统人口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一方面,人口红利缓慢式微,表现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老龄化和高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总抚养比由减转增,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表现为: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大幅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人口质量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积极作用.应通过发展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推进积极老龄化,进一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12)
随着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提出,人口出生率问题再次得到广泛关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基本呈现为高出生率及高死亡率,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正逐年转变为低出生率及低死亡率。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少。因此在人口红利趋缓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人口红利有可能是正也有可能是负,正的人口红利表现为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负的人口红利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即人口负债。在新时代下,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结构呈现新变化,其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发生了新变化。通过测算黑龙江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人口红利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以新时代为背景,提出推迟人口负债和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一、老龄市场商机凸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1999年10月起,我国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行列。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000万人,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增至4.68亿人。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条件.但它的兑现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制度匹配,当它在良好制度环境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下充分兑现时,则有利于储蓄率上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应对老龄社会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