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深入分析黄金储备在美欧日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认为美国政府所持有的巨额黄金储备是美元长期维持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地位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欧元区国家的黄金储备是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因素;相反,日元由于黄金储备比例较低,使得日元国际化程度较低。通过美欧日货币国际化经验,对比我国目前黄金储备水平,本文认为,我国应把增加黄金储备作为战略决策,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新货币篮子将自2016年10月1日开始生效。IMF正式承认人民币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并列,成为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SDR是英文特别提款权的缩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一种可以用作IM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它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货币的货币职能视角审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看到: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陷入“去美元化”困境;在国际投资领域,形成了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货币的依赖;在国际储备层面,日元汇率的无方向性,使日元丧失了他国对其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日本央行对于处理资产泡沫与通胀温和之间货币政策的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也就此丧失了日元进一步国际化的黄金机遇。同在东亚崛起的国家,中国与日本在货币崛起阶段有着深刻的经济体量、经济结构、地缘政治、文化根基、外部环境等的相似性,和经济结构、战略视野等的不同之处。鉴于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相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高度可比性,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货币体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足鼎立之势日渐明朗。尽管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然占居主导地位,但多元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中,德国马克和日元都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德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实现德国马克的国际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日元与国际上其他许多货币保持着较大的利差,日元成为了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上最活跃的套利货币。大量的套利日元不仅恶化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经济生态,而且也引致了资本市场的极度不稳定。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由于金融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与监管力量的欠缺,更加面临着日元套利交易的高风险侵蚀。  相似文献   

6.
<正> 欧元现钞成功面世后,亚洲各国央行对增加欧元储备的兴趣越来越浓。根据最新调查显示,亚洲国家中,至少有五国已表示将增大欧元储备份额。“欧元具有在储备货币中增值的潜力。”马来西亚央行报告指出,“随着贸易结算和资本市场运作中欧元使用的增多,这是必然的趋势。”较之马来西亚,新加坡货币管理当局的表示要谨慎得多,称欧元、美元等货币都是该国储备货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否增加欧元要视市场具体变化情况而定。”330亿美元储备的泰国暗示储备以美元和日元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都宣称正在考虑将部分储备转换成欧元。韩国、菲律宾表示没有立即改变结构的打算。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处于下跌状态,人民币贬值。本文从国际储备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在理论上和数据上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国际储备以及货币政策的关系,通过2016年前十个月的数据,建立图表和多元线性模型对2016年前十个月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储备和货币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据此确定,2016年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因素包括外汇储备下降,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增加。同时可以进一步的推断能够适当地通过控制国际储备和货币政策来调控人民币的汇率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从2013年4月10日起开展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直接交易,澳元成为继美元、日元后可直接与人民币进行交易的第三大货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境外交易主体对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需求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本文通过分析资本项目渐进开放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利弊,随后指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索超 《商场现代化》2016,(30):136-137
随着IMF宣布人民币被正式作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即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以及英镑之后SDR货币篮子的第五大货币。其中,人民币加入SDR最基本的标志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本文主要对SDR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概述、人民币纳入SDR的主要方式以及人民币纳入SDR对海内外投资理财的具体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治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外汇储备划分为经常需求和价值储备两部分。通过对这两部分的探讨,得出外汇储备里的货币主要有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但却没有必要确定各部分的具体比例。并且认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应该主要放在价值储备这部分,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方式,来确保其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周边化与东盟国家“货币锚”调整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的周边化是一个由计价结算手段生成储备货币的过程,其路径应该是先升值至一个外汇市场上可接受的均衡位置,然后再实行由市场定价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对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8月10日东盟主要国家的货币和国际货币及人民币进行了回归,发现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美元在东盟国家"货币锚"的地位在下降,人民币在东盟确立了强势货币的地位,东盟主要国家的"货币锚"调整为人民币、日元和欧元。东盟国家"货币锚"的多样化,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国际货币币值的大幅度波动是有利的。而作为这一过程的另外一个方面,人民币必定会成为东盟国家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会得到加快。  相似文献   

12.
一年来,以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这三种主要西方货币问汇价的变动为主体,外汇市场的形势依然很不稳定。1、2月份美元对德国马克和日元汇价在相同的时间内出现了不同的走势(即对日元汇价上涨,对马克汇价趋跌),随后较为频繁的涨跌反覆,6月份又进一步发展为波动中逐步低跌,且愈来愈明显,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基于储备货币视角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的四个传导渠道;并利用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东南亚五国宏观经济的外溢效应。得出结论为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马来西亚、印尼以及菲律宾三国的定期存款利率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中国的同业拆借利率对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尼的定期存款利率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对五国通货膨胀影响的Granger成因不明显,中国同业拆借利率对新加坡和印尼的通货膨胀有明显影响。双边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五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Granger成因。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对东南亚五国金融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反映实体经济状况的进出口贸易影响相对较小,对实际经济的影响需要经历较长的时滞。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日元的贬值幅度超乎预期,不仅创出24年的新低,而且成为最为疲弱的发达经济体货币。导致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完全相左,其背后隐含着的是日本政府希望借助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提振经济与压低国债收益率的重大诉求,但同时因为日美国债收益率的走阔,导致了沽空日元的市场力量加速集结与不断扩容,从而进一步对日元形成压制。日元的贬值无疑刺激了日本的出口,并巩固了日本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地位,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引致了消费市场的改善,但不断放大的贸易赤字也说明,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其实较为有限,而且更重要的是贬值导致了通货膨胀的上升,这会削弱企业投资动能与居民消费能量,进而掣肘经济复苏的脚步,另外,日元贬值所溢出的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以及衍生债务危机与贸易“挤出效应”等外部风险同样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成为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之外第5种"货币篮子"定值货币。当纳入人民币的"新"特别提款权横空出世时,由于特别提款权定值过程改变,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将会体现在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变动之中,人民币带来的最大影响在于特别提款权汇率的能否继续维持稳定性。汇率的稳定性是提升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吸引力的先决条件。只有币值稳定的货币才能较好地执行最基本的流通手段和贮藏工具职能。本文将主要探讨人民币加入一篮子货币之后特别提款权汇率的短期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末,我国金融市场上诞生了货币市场基金这一投资新品种.它的产生直接导致金融结构中主体地位的调整和行为的变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效果.本文从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诞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正负效应探寻开始,分析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现状及其原因,研究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传导功效原理,讨论我国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后货币政策提高传导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纠正美元对其它西方货币汇价不正常的状态,调整货币政策,减少贸易摩擦,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举行会议,决定联合行动干预外汇市场。以此为契机,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急速下跌,日元尤如脱疆的野马大幅度升值。 1949年到1971年美元危机前,1美元可以兑换360日元。1985年9月1美元兑换240日元左右的水平。但是,到了1986年八九月份。  相似文献   

18.
在本币升值背景下,日本与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德国首先着眼于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放开汇率的波动,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而日本试图阻止和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其结果却是日元持续急剧升值,并造成了日本高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综观日本、德国汇率波动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必然趋势;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同时,实现缓慢渐进式汇率改革;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强国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少汇率升值对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促使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联合日本搞亚元,只有我们吃亏。 短期来说,日元是国际货币,日元将成为亚元主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将因此极大推后。  相似文献   

20.
外汇交易者需要关注的交易标的是十分有限的,无外乎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美元/瑞士法郎、澳元/美元、美元/加元6个直盘货币对以及欧元/英镑、欧元/日元、英镑/日元等几个重要非美货币的交叉盘货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