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包制不能明确产权码? 一、“两权分离”质疑我国企业改革是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的逻辑思路展开的。在不改变国家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赋予企业充分的经营权——对国有资产实际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资产归企业“所有”,只是在最终的法律归宿上企业没有“所有权”。不言而喻,若这种分离能有组织保证并付诸运行,那对强化企业利益倾向、增强企业活力无疑具有积极作用。现行的租赁制和承包制就是两权分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十六大提出政企分开后,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国有资产改制,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至此十年之际,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有必要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新、老三会"关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也是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经营权分离的过程。通过对英美国家公司发展不同时期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演进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两权分离依次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同股不同权等阶段,不同形式的两权分离带来不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手段,推动着公司治理的演进。通过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也证明了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共同演进关系。针对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产信托:深化企业、银行业和信托业改革的重要机制张小燕在我国近年的经济改革中,有三个令人注目的难题:其一,国有企业的法人产权难以确立。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从而"政企分开",经十几年的实践,迄今未能解决。基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集行政主体和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5.
张品修 《财贸研究》1994,(5):7-9,20
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必须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宏观上实现股东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微观上则实现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在股份制下实行“委托—代理”制,股东授予董事会以决策控制权,董事会授予经理人员以决策管理权,消除了政府的行政干预。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必须使国股股票、股权上市交易,实行国有资产的价值化、证卷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沿着“两权分离”的方向,有条不絮的进行着。企业发展需要长期业济的支持,而产权变革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因此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仍应通过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进一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又使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可能性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产生丁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又使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可能性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和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完全分离,其治理结构不同于国际企业的两权分离,华人家族企业即使在规模很大时其所有权与经营权也不会彻底分离,甚至相反,在掌权者家族拥有的所有权已经比例很小的情况下,经营权仍能在掌权者家族中父子相传。本文尝试着对华商家族式企业和国际企业在经营权与所有权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华商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财务总监并授权,独立于被监督单位的对其财务活动进行专业、专职财务监督,是资产所有者的经济监督行为。这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乏力或无效的问题,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和措施上制止企业的经营权侵犯国家的资产所有权,国有资产贬值、流失严重等现象的发生。委派的财务总监应明确相应的职权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企业大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直接导致产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基于我国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文章以国有企业为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王子林 《财贸经济》1991,(10):47-50
近几年来,产权界定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心的热门话题,但对产权界定的内涵、目标、规则和现实任务等还没有取得基本的共识,明显地影响改革深入,还需要认真探讨。一、产权界定的要害是塑造什么样的国有资产体制产权范畴在我国广泛运用,根源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这样一种实践:由于所有权代理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使得源于所有权的代理权和经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从“承包经营责任”的试验过渡到现在的触动产权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益普遍。两权分离过程中,代理问题正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在现代公司治理运动中,改善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形成健全的公司运作机制,以保证公司的运行,以股东的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共存的局面。在这些经济形式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一个新的亮点。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条件下,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会计监督不到位,引发了一些管理上的矛盾,如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较差,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较低,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要解决两权分离下产生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同时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加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很严峻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严峻问题,并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完善方案提出了笔者的设想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所有权中的分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两权分离模式下的农地政策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既定政策的"三权分置"将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但在现实实践之中,作为"三权分置"政策基础的权能分离理论,是源于西方产权制度的经济学概念,无法对我国"农地三权"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无法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推进。为此,应当在坚持农地所有权的基础之上,对承包权及经营权进行清晰的权利界定,强化承包权为成员权,并创设经营权为物权,从而实现在稳定承包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国合商业进行的一些改革,由于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所以未获理想效果。“国有民营”(供销社系统为“公有民营”)的出现,为解决两权分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从平顶山市的实践来看,“国有民营”确实是目前条件下,保证国家税收,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变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就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国有资产立法不够完善、资产报告统计口径不统一、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不够和未建立完整的国有资产指标评价体系四个问题,提出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的措施建议:强化外部监督审计、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培养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与私人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问题类似,在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下存在着国有资产全民所有权与政府控制权的分离以及政府享有的所有权与企业经营者拥有的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借鉴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制衡的结构设计原则,按照国有资产的三层委托代理关系,本文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政治委托层次、行政委托层次和经济委托层次的三重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当初是国营企业,其含义是全民所有、政府经营。政府不可能直接经营企业,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来委托(实质任命)给企业经理来直接经营。这就产生了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国家把企业委托给了政府,政府又把企业委托给了经理,出现了国有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两权分离使得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成为必要。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尽管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负责人拥有了相当充分的独立决策权;企业负责人以竞争者的身份进入市场,参与激烈的竞争;企业负责人拥有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