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根据作为其构成的贸易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平衡在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赤字和盈余情况,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年轻债务国、成熟债务国、债务减少国和年轻债权国、成熟债权国、资产清偿国。所谓国际收支平衡周期就是指一国随着其经济发展将顺序经过年轻债务国、成熟债务国、债务减少国和年轻债权国、成熟债权国、资产清偿国这六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该在20国集团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使其充分反映世界经济实力的变化,有效应对危机,保障世界经济平稳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之后,世界金融体系也由单方面的美元核心转变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世界贸易中的角色越发重要,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币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加突出,这对于人民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伴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亚洲投融资需求的增加,一带一路战略正带领着中国的金融行业开创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据此,着重对中国以及亚洲近年来在世界贸易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总结出国际投资贸易以及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未来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并对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旦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就会有大量资本流出中国,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美国基于国内经济形势而进行的货币政策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些经济体或地区陷入危机的重要外部因素,中国正在面临同样美元风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单方面向盟国开放市场,削减关税,进行不对称的合作,试图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体现了美国在贸易方面的多边主义。这种失衡的结构最终让美国无法承受贸易逆差,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崩溃。在该体系瓦解前,即1970年代初,德国的马克成为美元走软以及美国充满极大变数的货币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对手。美国1969年曾实施贷款限制,推高了利率,在欧洲美  相似文献   

5.
提升债权国地位 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对外金融发展的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一是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二是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三是从对外债务国转变为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这些变化一方面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却面临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如何重新审视和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调整对外金融资产结构,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和美元持续贬值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关注,一些经济学家发出了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的警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即以资产为本位的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心国家美国和外围亚洲国家形成了双赢的局面。该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美国能够承受更大规模的经常项目赤字,并由此获得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操作空间。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是其雄厚的金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发展演变、优势劣势、瓦解原因以及其瓦解后的国际货币市场的体系格局进行分析解读,介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的国际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引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的背景,进而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客观因素。此外,本文还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进行解读并探究了其存在的积极意义以及缺陷,分析了这一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的原因,并对其瓦解后的世界货币格局进行了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卿 《商场现代化》2010,(9):133-135
和美国金融体系以市场主导不同,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主导加银行主导为其主要特征。在中国银行体系可能因出口下降企业倒闭、房价下跌而出现不良资产反弹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扩张性政策和宽松信贷措施将使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新一轮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黄金储备居国际首位,它与英法等国共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次由正式法律文件进行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果,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建立实质上是为美国谋取世界霸权,有利于西方国家战后的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了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但是它本身存在着诸多不公正,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协调。因此探讨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由美元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共同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状态,具体表现在美国经常项目和财政支出的赤字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贸易顺差及官方机构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在同时大幅增加。30年前已破裂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解释这一状况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结合DFG等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着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元贬值,美国人为什么不急?美元贬值,美国人为什么不急?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需要从一个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开始。简单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通过一个固定的比价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  相似文献   

12.
金融债权大国崛起动因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国际投资头寸来看,中国目前拥居官方和金融投资债权国与私人和直接投资债务国双重身份.促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在于以储备资产为主的对外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深层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总量和结构因素.金融债权国地位带来了国民财富流失、内外失衡加剧等负效应.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投资模式转型,抑制对外金融资产过快增长,摆脱债权国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计划金融体系、改革开放至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市场化经济体系、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业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中,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也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存在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内部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等问题。 中国要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落实金融服务的本质主体在实体经济上,以及加快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常小鹏 《中国市场》2014,(12):129-130
"碳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山西省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甚至阻碍碳金融的发展,因此构建健全的碳金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解释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与构成,总结并简析了构建碳金融体系对山西碳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意义,并参考省外金融体系研究的经验与教训,最后提出了山西如何构建碳金融体系框架的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加之当今世界各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体系上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关联性,金融体系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甚至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问题的核心部分。金融体系全球化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经济利益相互联合,从而达到全球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国际化的发展,金融体系全球化发展将对世界各个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对金融体系全球化进行充分的认识,针对其发展历史、起源及动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全面推进全世界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元指数在2007年中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跌走势.在受美国经济衰退及次贷危机影响下,再度深幅下跌。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元跌势依旧,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最严峻的一场考验。尽管如此,美元霸权地位在短期内还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7.
管涛 《国际贸易》1997,(7):36-38
可能付出的代价——中央银行汇率调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管涛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并行的时代。各国对本国货币对外价格即汇率的管制大大放松,官方(如中央银...  相似文献   

18.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国际经济、金融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此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陷入无序的状态,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1976年召开的牙买加会议不得不承认了浮动汇率这一事实,这标志着国际货币体制进入了牙买加体系的新阶段。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美元发行不再受黄金约束,美国对外债务也不再受其黄金储备约束;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庞大的净对外债务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长期来看,以亚洲国家为外围主体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这一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久存在,因而以“逆差+顺差”为特点的美国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持续的,美国的经常项目很可能会经历一次趋向平衡的调整过程。同时指出了中国对美国经常项目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世界经济中复杂的问题,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发展的挑战和压力。对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