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进行绿色消费成为人们广泛参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主要途径。郑州市作为中原大省的省会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的消费行为对郑州市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也是绿色消费的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对推动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消费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对郑州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实证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法,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200名学生为样本,研究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态度、认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改善郑州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现状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本文在介绍女大学生日常消费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例,探讨了结伴购物时"同伴类别"、"群体凝聚度"和"个体易受影响度"三个变量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结伴购物对个体的冲动性购买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相比家人陪同,朋友陪同的情况下,个体的冲动性购买欲望和购买意向会更加强烈。另外,当陪同群体具有较高的凝聚度时,或者当个体易受影响度较高时,不同陪同群体(家人或朋友)对个体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日异月新,绿色低碳经济也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目标。大学生属于消费的特殊群体,是践行绿色消费的潜在力量。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因素来分析,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未来绿色低碳经济有推动作用。文章围绕绿色环保的基本理念,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背景,分析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问卷数据,研究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及其因素,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从电子邮件阶段到信息发布阶段再到如今的电子商务阶段,经历了一个时代的飞跃。当今立足于网络的新型消费模式已经被人们所接受,而作为消费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在进行网络消费时却往往会因为其身份、需求、心理等因素让其消费行为有悖于消费诉求,造成消费异化。消费异化对人类、自然环境以及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成长于社会高速发展转型时期,物质生活宽裕,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潮流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预防消费异化,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林  万晨阳 《消费经济》2012,(2):92-94,57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由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三部分构成。本文以364名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了解程度一般,不过大多数市民还是支持绿色消费的,在绿色消费行为上,一般来说在涉及到健康、经济利益的时候,城市居民更加倾向做出绿色消费行为。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在家庭中的身份、婚姻状况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三者互相影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伦理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它体现了消费者的一种消费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培育和践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每一个企业自主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绿色责任管理,而且要求每一个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积极实践绿色消费、伦理消费。从大学生的角度,针对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消费问题,提出推进大学生群体伦理消费行为的三个策略:实施消费者伦理消费教育、营造积极的伦理消费环境以及对伦理消费行为的奖励。  相似文献   

8.
绿色消费是以健康和环保为目标的消费行为。当今政府非常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明确提出要提倡绿色消费。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对绿色消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杭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的情况,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放式问卷和面对面访谈,对"95后"在校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冲动型消费,按照冲动消费心理可以划分为纯冲动型消费、刺激冲动型消费和计划冲动型消费,而对于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冲动消费而言,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可能会来自于参照群体、价格因素、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潮流和趋势。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不但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有助于商家针对大学生群体制定合理的策略。本文从创新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消费流程是阻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行为和心理影响着人生价值观。本文以大学生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探讨大学生消费问题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社会,青年消费群体和中年消费群体扮演着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消费角色。社会环境和时代需求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随之表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消费行为也千差万别。本文以中、青年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消费价值的差异,及由此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众消费行为作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同的内外压力源对其从众消费行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内部压力指向和外部直接压力对大学生的从众消费行为是否有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压力指向会对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发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内部压力对其从众消费行为有更高的影响作用,但两者都会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认识从众行为的内压影响因素有利于正确了解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内在动机,对帮助其建立正确消费习惯,减少从众消费行为有重要的理论帮助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品,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构成了学习的主要群体,也成为极具特色的信息消费群体。信息消费状况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而调查问卷是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水平评价的具体反映,调查问卷的有效性、适用性、客观性、稳定性对于调查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大学生信息消费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为高校大学生信息消费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社会消费氛围的影响。诚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进而探讨大学生应如何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并提出教育引导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也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阐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意义,通过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了解目前少数大学生不理性消费的一些表现,并加以分析归类。最后,从学校教育引导、家庭配合监督、学生积极参与等几方面提出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误区及其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露 《商场现代化》2006,(3):160-161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结构多样化、追赶时尚潮流、消费差距大和阶段性强的特点,大学生的消费存在着种种误区,应该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给予正确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其进行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其消费趋势,对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提高企业营销的针对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观念。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商业化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受到了周遭环境的不同程度影响,对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详细分析,再根据问题找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促进绿色消费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绿色消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相关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权衡、消费态度直接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情境因素、主观规范、感知有用、参照群体通过绿色消费态度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基于以上结论,从绿色产品生产、低碳方式宣传、政策机制制定、绿色文化营销方面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的建议,以满足消费者期望,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