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彰显重要,传统分析都以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信用问题,能使信用问题的研究更趋完善和全面.这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心理分析与数学模型对产生信用风险的有限理性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璐 《商场现代化》2006,(34):199-201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形象和企业的国际声誉,阻碍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因此,有必要及时为我国外贸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有效的抑制企业失信行为的发生。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贸企业信用现存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国外外贸企业信用体系构建的一些成功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的外贸企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已建立,但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反经济信用现象”,阻碍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发展行业自律的功能、建立政府信用行政行为以及专门的资信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经济信用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借贷信用到社会契约——兼论中国信用体系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信用这一概念的内涵演变轨迹,并以之为参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信用概念的原始含义即借贷信用,接着阐述其内涵如何随契约化交易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发生扩充式蜕变,由借贷信用扩充为契约信用,再由有债信用形式拓展到更广泛的无债信用领域。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国信用现状的考察上,根据前半部分的理论推演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关于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5.
便捷、环保、低价,并且有效解决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共享单车浪潮席卷全国。但很快,有关乱象也开始层出不穷,企业野蛮生长,市场秩序混乱。作为应对,社会各界进行了监管机制上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随后有人提出通过信用机制规范用户行为。前景理论是行为科学以及行为经济学中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它能够帮学者更正确地认识人的决策行为模式。本文将从前景理论的视角,分析信用监管机制在共享单车违规行为监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治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苗霞  杨蕊 《现代商业》2007,(26):168-168
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市场的运转效率。本文从信用的经济学意义角度出发,对信用进行了经济学评述,体现了了信用一词的契约经济部分的意义,最后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浅谈了一下当务之急,对信用缺失现象的阻止。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研究信用行为的重要意义,述评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将信用行为划分为三个维度,继而构建了电子商务信用行为管理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理论对模型进行递推,基于Bar-Shalom-Campo信息融合算法实现多维信用行为的信息融合,最终推导出系统信用值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信用经济建设呈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让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时代发展的现代商业产物,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信用经济背景下,近年来也迅猛地发展。然而现有法律法规、传统经济模式、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以及信用体系等几个方面与共享经济之间的矛盾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弊端。因此,提出发展"共享+信用"模式,推动共享不良记录接入个人征信系统,以及加快激发共享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等解决对策,以便解决目前共享经济面临的问题,促进共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雷阳 《中国市场》2014,(1):126-128
本文从信仰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信用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信用的三种方法进行讨论:信用的风险管理;信用与制度经济学;信用与信仰。然后比较了基督教的信用文化与伊斯兰教的信用文化。最后强调研究信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经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路线已经从传统的销售转为诚信营销,诚信营销是企业重要的销售手段之一,也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企业对自身进行信用管理的战略,在如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经济市场中,企业若想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的关键是信用机制的建立,本文对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共享单车进行研究,从共享经济信用机制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分析信用机制对共享经济的意义以及共享单车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信用销售逐渐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之间交易的主要方式。一方面,信用交易可以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信用交易也使得公司处于信用风险的境况,来自客户的失信行为可能会使得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严重的还会导致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管理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信用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信用管理流程等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用的博弈分析及信用缺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的本质是契约关系,而契约的遵守是需要保证条件的,这种条件的实现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企业主体方面讲,都显现出政府信用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信用主体的博弈分析,指出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信用扭曲和信用危机等问题的根源是制度性的,提出改善我国信用状况的路径选择是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并就信用缺失问题提出了治理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14.
正视信用缺失 重建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社会信用缺失非常严重,已严重困扰企业经营和金融市场秩序,成为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解决此问题,需要分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因素、当代经济社会的三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中国经济问题症结的病因所在,对症下药,建立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活动中,信用证诈骗的发生屡见不鲜,信用证支付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特征,结合国内外的代表性案例对这些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研究和探讨,站在解决信用欺诈问题、实现国际贸易有序发展的角度,为贸易活动过程中的各个主体提出工作建议,以此来构建更为完善的信用证机制,从法律规范和行为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网站上展示信用图章正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信用的一种主要模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子商务信用图章的经济功能和种类;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为信用图章的经济功能的代表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基于中国样本的特征,应用交易情景模拟方法采集了相关数据,并用统计软件SPSS12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促进网络销售方面,信用图章一般是有效的,且不同信用图章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同种信用图章对不同产品的促销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导致信用与信用制度建设呈现差异化的区域信用.信用成长在区域上的反映即区域信用成长,是"量"方面的信用增长和"质"方面的信用发展的有机统一.区域信用成长机制包括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区域信用成长阶段,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可分为4个阶段,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可分为3个阶段.欧美信用成长是内生机制作用的结果;中国台湾地区是以微观信用主体的内生机制启动下形成的信用成长机制;我国大陆地区信用成长是由外生机制作用形成的.对区域信用成长的实证分析有助于丰富大陆地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闵远光 《商业研究》2004,(18):108-113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秩序,能够促进生产、投资和消费,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调控宏观经济,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经济关系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瓶颈”。构建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规范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有效约束信用行为,以提供经济发展的信用保障,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创新商务信用体系是增强中小微企业、人才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多元利益经济矛盾的有效手段。结合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融资特征,对创新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模式、功能与系统、推广与实施进行系统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信用缺失逐渐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那么在进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如何解决信用缺失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文就当前信用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做出初步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