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 《商业研究》2000,(2):25-28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当代跨国公司经营行为及当代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中的 动向及特征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优势, 积极发展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医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国外的大型制药企业纷纷采用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化经营,近些年我国医药企业也不断尝试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理论入手,重点介绍国际投资和贸易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并且运用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本文给予简单的促进我国医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马车",对外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化解我国过剩产能更是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渠道,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更是我国极为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2003年-2014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并借鉴投资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东道国GDP、外资开放程度、法律制度、监管治理、政治的稳定性和腐败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和"一带一路"沿线需求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檀 《上海商业》2021,(4):108-112
知识产权保护是各国关注的热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发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直接影响,也是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当年实现"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186.9亿美元。中国在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受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也愈加显著,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OFDI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因变量,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再加入影响OFDI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东道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推进,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更是不断攀升。现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以日本为例,对其经济转型时期对外直接投资做出总结以此为鉴,从而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的对外直接投资浪潮,并提出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法律和税收政策;抓住契机提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整体实力;加强对于企业的融资和技术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思想,李克强总理也表达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新的机遇之窗。以此为契机,本文阐述基于此构想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主要介绍了与亚洲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重要的发展策略。2013年以来,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与沿线及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对外投资数量也呈持续的增长趋势。新加坡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范围内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家。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对新加坡产生的影响,以及新加坡自身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借助对外的产业布局,对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产业布局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乾坤  包歌  郑玮 《财贸研究》2021,32(8):9-26
基于2000-2011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相关数据,将投资目的 地划分成"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两种类型,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和企业所有权(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的视角检验了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生产率优势对于促进企业选择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不大,但能显著地促进企业选择到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相比于对非"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对于企业选择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大,且更加显著;企业在选择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其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弥补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不足.此外,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的生产率和所有权异质性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进行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既要维持快速增长又要保障利益安全,这需要在理论上探明东道国风险和投资速度之间的关系。为规避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东道国,我国企业倾向于以集群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在宏观上体现为我国对该国具有较快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速度。基于此,本文在宏观上度量了我国对各东道国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速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出于集群规避风险的目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倾向于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而在建有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东道国,风险则不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速度,间接反映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风险规避功能。进一步地,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本身也能提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速度,直接反映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5年"一带一路"44个国家税收数据为样本,编制国家税收竞争力综合指数,测度"一带一路"国家税收竞争力水平,并基于GMM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一带一路"发展中经济体税收竞争力两极分化明显,发达经济体税收竞争力水平较高;(2)"一带一路"国家税收竞争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税收负担竞争力和税收管理竞争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最大;(3)由于税收竞争力差异的影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了"一带一路"市场规模较小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4)经贸合作区的设立可以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税收竞争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FDI理论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加大,有必要对FDI理论进行分析研究。FDI理论研究始于发达国家,回顾FDI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对发达国家FDI理论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投资理论等进行评述,分析不同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为我国对外投资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大部分企业为进一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始注重对外投资。然而,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进而导致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基于此,本文在概述"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外投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投资环境风险、货币金融风险以及投资方式风险,并针对这些投资风险,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以希望为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拓展了旅游产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渠道,对于旅游消费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旅游企业对外投资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一带一路"背景下,有利于拉动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力量,为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机遇.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旅游企业对外投资缺乏充足经验,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为保障旅游企业的顺利对外投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理念,提高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遴选竞争优势领域,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以增强企业自身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为全球合作发展与治理开出的一剂中国药方。文章在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该战略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产业、企业类型及投资方式,并探索性地指出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潜在风险,以期对其规避提出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178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跨越东道国反倾销壁垒的动机。其次,中国跨越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承认和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些结果在采用不同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度量方法时,依然稳健。因此,实证结果具有可靠性。本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有关跨国直接投资动因的理论,是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代表的。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适用于发达国家,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说服力就非常有限。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学者穆恩和罗伊又提出并逐渐完善了‘对外投资不均衡理论”。此理论认为,正是资源和要素方面的不均衡,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特别是向发达国家进行投资。这两种理论虽然相对独立,但是也有联系,若是将两个理论相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套解释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动因的理论:即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新折衷理论。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例,分别从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要素整合优势和速度优势五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对外投资,在投资行业环境、投资主体、投资合作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因此,应熟悉海外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建立对外投资保障体系,注重投资方式与投资伙伴的选择,以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及进一步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季红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7(9):93-101,10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主流理论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解释力存在局限性。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应吸收资源基础论和企业网络理论的合理内核,从而使理论的解释力更强,并更具动态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