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呈访 《消费导刊》2009,(11):48-48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出口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是我们应对经济危机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的支出决定于持久性收入。为改善我国农民持久性收入偏低的现状,本文提出必须采取消除农民收入中的不稳定因素,扩大农民收入渠道,减少农民增收负担等措施,来切实增加农民持久性收入,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伴随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山西农民的收入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但是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影响农村收入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仍然存在,因此推动农村经济收入长远增长的任务仍然较为困难。对此,以山西农民为例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现状并从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与营业性收入,强化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及优化农民消费状况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春梅 《商》2013,(14):297-29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而农民问题的重点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贵州省农民收入问题有了较大改善,这不仅体现在绝对数量上的增长,还体现在收入结构的较大变化。本文根据具体数据分析贵州省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农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迟缓及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原因,对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一直启而不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例较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进行收益。河南作为传统农业省份,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河南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并通过与全国及发达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比较,针对制约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实现农民土地收益增长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农民增收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民收入也呈较快增长态势。据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从全年看,农业生产收入增加较多,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仍是农民收入增量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最切实的利益,而且是实现社会公平尤其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是制约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安徽省是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民收入低一直制约着安徽省现代化进程的速度,但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显著,且收入非农化日趋明显,其中工资性的收入增长是安徽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推动力。从简单分析传统农民增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增收模式,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用暂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作为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发现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增长更快,且收入稳定性增强,实际收入的不确定性减少。通过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中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相对持久收入要小许多。此外,在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后,暂时收入对我国农民消费的影响加大了。我国农民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只是因为收入较低,确定性收入太低,所以抑制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在农民增加的收入中,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北,增长率也不尽相同。为了分析和掌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调整农民的收入结构,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都有一个飞跃。本文从农村家庭的收入结构分析入手,对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民收入结构进行分析,试从结构分析中寻找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调整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艳  叶慧  王雅鹏 《商业研究》2005,(23):201-204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的目标由单一追求农产品产量转向追求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农民收入增速连年递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在这种状况下,运用通径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主次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不仅有市场、政策及自然等外部条件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相对低下。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渠道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金融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还很薄弱,与农民收入增长关联性不强。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16,(4):38
编者的话: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再单一,在务农之外,还有了工资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短板,农民增收是关键,那么该如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金融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还很薄弱,与农民收入增长关联性不强。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价格因素导致今年农民增收困难,增幅可能小于去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来增幅连续下降的格局,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比上年增加了314元.名义增长率12%,实际增长6.8%,是1996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上年3.23:1缩小到3.2:1。因此,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市场也由冷趋暖,2004年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0.7%,比上年增幅提高了3.9个百分点。进入2005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1.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个百分点,受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影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持续走高,1~3月增长幅度达到11.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乡收入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民收入可能存在的正向影响。通过对1978年~2012年浙江、广东、安徽、吉林、贵州等五省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向量误差均衡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技术证明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对农民收入存在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农民增收受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其自身的正效应,在短期内农民收入对其自身增长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长期来看其通过自身机制实现增长的空间有限,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的发展能更持续长久地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0-2012年中国省级数据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农民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各异,其中转移性收入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表明农村与城镇间的福利差距已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最为显著;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均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此外,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最不利于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阶段农民财产性收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界定、经济功能、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丰富和拓展性的有关研究,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改革实践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梅 《现代商业》2008,13(9):166-169
文章从收入增长、收入构成以及收入差异程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进行阶段性分析,发现我国农民的绝对收入水平日趋上升,但其实际收入增长率呈现阶段性的前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视角,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实证研究了1980-2013年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最重要因素是农村金融发展结构,而影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单向促进作用,双向联动作用还很弱.最后从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角度提出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