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文章通过对2000~2009年江苏省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10年来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科技进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莹  袁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14-18
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是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法。文章对江苏20年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将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因素分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的变迁以及金融深化,并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已经不再是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而金融深化对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并未产生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理论 ,运用经济计量方法 ,考察漳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 ,实证分析了影响漳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中找出问题和差距 ,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世界经济研究》2012,(4):81-86,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资本、劳动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在1978-2005年资本投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到主导作用,贡献度较高、贡献率较大;但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与贡献度不高,并且呈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证角度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对广州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主要是劳动力数量的增长,经济制度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人力资本增长的作用,物质资本不是促进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以经济增长率为考察指标,按照"谷-谷"法划分,1951-2002年的52年中,日本经济增长与波动呈现出11个周期,并且可明显地划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增长期、平稳增长期和"失去的10年"或低速增长阶段,即出现了两次大的转折.运用增长会计的方法,从生产要素投入的供给面可以解释这两次大的转折:是由于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两次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1.
12.
从总体上看.我市经济正处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第六周期的收缩阶段.经济增长平缓.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与物价继续攀升并存.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更为突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具体分析.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对资本积累、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过去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实现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要摆脱对要素投入的依赖.转而依赖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新疆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测算,以探索影响新疆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经济增长属于资本推动型,但是,综合要素生产率(TFP)已成为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2)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动、宏观制度变迁等是TFP提高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推动新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呈“负相关”的“贸易顺差悖论”并不存在。凯恩斯主义模型只适用于需求约束型经济形态,而不适用于供给约束型经济。同时,当前二者正相关的结论也并不能作为继续推行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依据,宏观经济背景的根本性变化要求新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选择了企业进入比率、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比率、劳均新建企业量来测度"企业家精神",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精神"与重庆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与重庆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重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企业家精神"这一特定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较符合实际的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解进行了严密的数理分析。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的历史统计资料,对三地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如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1979-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回顾这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轨迹,分析其增长格局与机理,对于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分别从动因特征、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剖析1979—2001年问中国的经济增长格局及其成因。文章认为,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已有了较大改善、形态有了重大转变,但仍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的转化,是实现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