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旅游圈理论成为当今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圈开发已成为"大湘南"示范区经济合作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目前构建"大湘南"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不仅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而且具有旅游发展上的共生性。建议:成立协作机构,对"大湘南"旅游圈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汲取成熟旅游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经验教训,采用旅游圈的发展模式开发"大湘南"示范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大湘南旅游圈是湖南省近几年提出的新的旅游区域,根据现有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大湘南旅游圈”生态文化旅游合作的基础与障碍的系统分析,提出整合大湘南丰富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促进大湘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湘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多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问题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庞大工程,因此“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也有了更多的困难,大湘南地区旅游合作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问题,随着旅游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也将发展得更加完善,为大湘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本文结合“大湘南”旅游圈建设的实际情况,着力分析“大湘南”旅游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湘南”旅游圈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晓亮  陈国生 《经济师》2015,(4):176-177
大湘南旅游圈业已成型,但时间结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从对大湘南旅游圈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和高峰指数(Pn)及衡山旅游区的客源时间结构分析来看,目前大湘南旅游圈的强度指数和高峰指数值都偏低,有必要通过调整其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主动引导市场,主动调节客源市场时间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化,从而有力地推动大湘南旅游的组团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首位度和旅游基尼系数等多项指标对大西安旅游圈近10年的旅游规模分布变化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西安旅游与大西安旅游圈发展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大西安旅游圈是单极核圈层结构,呈单核辐射发展;西安是大西安旅游圈的旅游首位城市,但首位度在不断降低;旅游圈内游客人数和旅游经济均趋于分散,但旅游经济分散的程度更为显著.此外,大西安旅游圈旅游规模成长呈现单点集聚性、轴线指向性、区域差异性与结构趋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然而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对于湖南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陈国生、陈晓亮、阳琴、尹智勇、张哲和邓泓鸿共同撰写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黄河出版社,2015年  相似文献   

8.
衡阳、郴州、永州三市旅游开发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而在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过程中,三市的行政区域又是实现合作和联运的主要障碍,因此,急需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协调联动机制。从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角度来看,大湘南协调联动机制不外科纵向协调联动和横向协调联动两个方面,为此,需要从四个方面去理顺大湘南三市协调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差异性,以城市为核心形成旅游地域系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本文以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马勇  董观志 《经济地理》1996,16(2):99-104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部六省旅游发展综合评价及空间结构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利用AHP分析法以及嫡技术对中部六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认为河南省、湖北省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中部六省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在进一步探讨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空间基础后,根据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应以7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一级发展极核,以八大跨区旅游圈为基本旅游延伸面,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长江旅游带等跨区域的旅游经济带,形成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多极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深刻把握区域创新系统内部耦合特征与协调机制,是科技强国战略下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创新活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与地学空间方法,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莫兰指数、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质量与创新氛围耦合协调的空间结构。研究发现:①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得分呈现“中轴高—四围偏低”的空间结构,广州和深圳的创新氛围与创新质量的耦合协调度均较高,说明两系统间呈现出有序的螺旋优化状态,而澳门的创新发展存在双重错位现象;②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分异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联系紧密的环形创新网络结构,网络空间交易成本和同配性现象显著,深港创新集群的耦合协调联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与竞争的系统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沿时空两轴,存在纵向与横向的耦合关系;并认为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现处于点轴扩展模式向网络化过渡阶段,各区域旅游景区间处于竞合阶段的竞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油气工业空间结构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媛  郝丽莎 《经济地理》2004,24(2):177-181
从世界油气资源的空间结构入手,根据其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耦合关系,提出世界油气工业三大空间结构模式,即协同发展(就近供应)模式、通道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以期能为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下游流域旅游圈的构建,既有诸多优势,又有不少障碍。其中,区内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构建旅游圈的最大障碍。本旅游圈的发展可以遵循增长极理论的发展模式,选择宜宾、昭通作为两个增长极点,形成"点—轴"系统的核心区域,通过核心区域带动整个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如火如荼般地开展,旅游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对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撑下,以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总体设想,重点打造以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线为主轴,中部陆路跨国旅游环线为中心,东西水陆跨国旅游环线为两翼的旅游圈层结构,形成环环相扣、辐射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把乡村环境、生态、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深度体验旅游。巴拉河流域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但其在黔东南旅游圈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黔东南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仍不相称,通过分析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必然性,提出巴拉河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主体进行界定及角色定位,指出当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核心主体应是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交通网络的演化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武陵山区区域交通和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通达性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的引力模型,以武陵山区为例,选取2005、2010、2015年等3个时间截点,分析区域交通通达性演化推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效应,构建交通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两个系统的内在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1)交通通达性模型阐述了恩施州交通通达性数值最大达到3.77,张家界以2.94的数值紧随其后,湘西州交通通达性最小且各市州交通通达性差距在逐渐缩小;(2)引力模型研究了怀化市与恩施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在前期最大达到5.713,与湘西州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最小仅为1.375,张家界市则平衡在3.5左右,后期则朝着均衡状态发展;(3)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表明张家界的耦合协调度最大,湘西州与怀化市隶属于第二梯度,而铜仁市与黔江地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以上充分印证了交通运输网络的演化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存在互为反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旅游圈的合作也要求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