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未来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充分发展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发展则离不开占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广泛参与。妇女人权的实现必须保证妇女获得自立、自强与自主的能力,以及赋予她们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权利。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宪法作为国内公法,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将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对妇女人权的保障进行比较,既可以对中国保障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权从立法上和实践上不断予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时代,人权问题始终是一个政权问题,它依赖于在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的宗教、道德伦理、哲学思想。而宪法则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并且公民权力和自由是不断补充的,但是宪法并不能保障整个社会都具有充分享有权力的生活,而只是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上层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中西方,人权与宪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体的说就是宪法确认和保障人权,对人权的不懈追求又促进宪法的向前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方在人权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双方的主张不太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人权在不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要回家,我要工资!
这是民工岳富国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话之后,岳富国便因突发脑溢血昏迷,36小时后死亡。直到此时,岳富国仍然没有拿到应该属于他的工资。 相似文献
6.
侦查权的行使会涉及到公民的各项权利,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侵犯公民人权的现象。而保障人权是刑事侦查程序的一项基本准则,因此,如何在行使侦查权的过程既要保持侦查正义,又能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国刑事侦查活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在侦查过程中,对人权保障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梦的人权价值引领,大力改善民生问题,着力强调公正司法,使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如果说十八大强调“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方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建设规范了中国人权司法保障的制度设置,那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总方略则是为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建设指明了根本性的司法理论依据和司法实践指导,从而使我国的人权司法保障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妍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1):81-83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罚人道主义与罪犯人权保障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这一论题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质内涵,进而从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出发,论述了刑罚人道主义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最后,本文从健全监狱法律体系、监狱罪犯权利各项制度的落实、成立我国国际人权公约与刑罚执行委员会等方面对监狱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了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具备民主法治的环境,而民主法治必须以保障人权为前提,在刑事法律中人权保障是最易被忽视并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除对当前人权保障的成绩肯定之外,提出了刑事法律中阻碍保障人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障碍:刑讯逼供和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后,联合国致力于以“国际人权组织”的方式,打造人权保护的全球性机制,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政治与公民权利公约》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等一系列重要联合国文件建立国际人权保护体系。1960年以后,在联合国人权事物委员会的努力下,国际人权保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面对国家主权的权威和排他性,不同民族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导致在人权定义方面存在的认知差异,因此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已经形成的全面的人权法体系,现在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带有司法性质的机制实现其既定的人权保护目标。组建这样一个法院需要对法院组建的模式、法院的能力与程序以及与其他机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考虑。构想建立的国际人权法院将与人权条约机构在联合国框架内形成监督审查与申诉救济并行的保护机制,这样,联合国在实现人权机构改革方面的构想将更具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首次对纳税人权利作出了较为集中、明确、充分的规定,但与发达的民主宪政国家法律中纳税人权利清单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所体现的理念、柔性和人权精神以及周到体贴等方面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本质差别在于:前者只是限于规定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纳税人的一般性权利,而后者是从宪政和主权在民的角度来配置纳税人的权利的。 相似文献
14.
公民环境权利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公民环境权利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论关注,而且不少国家的法律做出积极回应.倚重行政环境权力而轻视公民环境权利是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制的基本特点,这很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应当确立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具体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利.法律确认公民环境权利应当两条进路并行:与环境保护的公权力结合和与传统私权利融合. 相似文献
15.
蒋萌萌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23(7)
本文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2007财政年度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的执行情况,以及对资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发展的经费投入执行情况,还介绍了联邦政府资助各主要联邦政府部门的研究经费执行情况,并对这些投入执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宜度来说。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足够高了。结合中国目前所处的技术等级水平,中国现阶段不宜过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同时要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点放在“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上。 相似文献
17.
徐腾飞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1,(3):49-53
引渡与人权保护紧密相关,是当今国际引渡法的一大特征。在国际引渡实践中,被请求国出于人权保护的目的可以拒绝引渡。死刑犯不引渡和政治犯不引渡是出于人权保护目的的两项重要引渡例外。目前,有必要探究引渡与人权保护相联系的原因,从人权的视角研究上述重要的引渡例外制度,进而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引渡实践。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刑事证人权利保障是诉讼中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行法律缺乏对证人权利保护的有效机制,导致中国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了案件事实的查明,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因此,要化解证人出庭难问题,必须完善对证人权利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医药是维吾尔族人民留给人类的伟大的物质财富,已形成了具有维吾尔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维吾尔医药产业,对于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相比较其他民族医药产业,新疆雏药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究其原因,缺乏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对维药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其在社会分工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引导着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潮流。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在全球经济抵御危机、走出低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