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东晓 《新财经》2005,(8):66-66
继韩国、台湾地区之后,中国内地能够成为液晶产业的新转移地吗现年69岁的美国人乔治·海尔迈耶于上世纪60年代发明液晶显示器时,他不会想到液晶产业以后将一直是亚洲人的天下:是日本人将这一发明做成了产业,而后液晶产业却先后向韩国、台湾转移,在日本却逐渐衰退。对这一产业大转移的历史,台湾元智大学的潘美玲有着精辟的回顾与分析:这其实是日本、韩国、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全球电脑资讯产业的“巨商”与制造业主们,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一个地方——中国东莞第二届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东莞的电脑资讯产业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新崛起的电脑展览会东莞,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香港与广州之间著名的“工业走廊”,更是世界举足轻重的电脑资讯产品制造业基地之一。其电脑资讯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及半成品占40%,  相似文献   

3.
台湾电脑及外设产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升级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珺 《亚太经济》2006,(1):75-78
台湾电脑及外设产业从最初作为旗舰企业的简单元器件和产品的加工制造商,发展为现在的高层级供应商,在全球电脑及外设生产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剖析其升级路径对中国电脑及外设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婷 《改革与战略》2008,24(11):208-211
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产业结构。文章根据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从产业转移的动机、产业转移的行业分布、产业转移的主体构成以及产业转移的区位分布等四个方面,对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为我国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IT产业,为什么会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向大陆转移?其实和当初美国将制造中心转移到台湾一样,都是由寻求竞争优势而不断转移供应链重心的国际产业变化趋势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龚三乐 《改革与战略》2011,27(7):178-181
文章指出,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的绩效包括三方面内容:核心能力提升、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社会效益提升。建立有关升级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文章以东莞IT产业集群为例,对企业升级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东莞IT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升级绩效主要受集群外部经济、要素资源引力因素和全球价值链治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 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制造技术世界一流,多种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排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21%,拥有工程建筑、金属、铁路、汽车与零件等优势产业群.日本一直是山东省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未来几年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相当部分产业和产品将转移到海外进行生产.抢抓这个机遇,争取更多的日本企业投资山东,应是山东加快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水平的良好选择.据2003年日本贸易振兴会对720家企业的调查,有意扩大对华投资的占60%以上.在这一轮日本企业"移师"中国潮中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制造业的生产据点向中国大量转移.最明显的是汽车工业,各大汽车厂商竞相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试图在中国建立生产和出口基地.二是除加速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外,还扩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比率.三是制造业带动其他行业,金融、航空、流通、研究开发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几乎所有的日本大银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8.
1.加入WTO对台湾资讯业的影响台湾的资讯产业起步较早,具有较大优势,为世界第三大资讯产品基地,其多项产品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由于台湾拥有专业技术,在全球资讯科技的供应链上,站在一个相当安全的策略性位置上。加上台湾电子业将产能大量转移到祖国大陆,享有的低廉劳动力及成本,更增强了台湾在资讯产业的竞争实力。对具有世界第三大的资讯电脑产业与世界第四大半导体产业的台湾产业界而言,因其信息工业多项产品在世界占有率在五成以上,为一出口型产品,国际化程度大。入世后与其他参与国对此类产品同步调降关税,加入ITA对台资讯产品的出…  相似文献   

9.
数字     
IT产业台湾地区位居全球第十三亚洲第二 10月16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信息部(EIU)公布由商业软件联盟(BSA)赞助的全球IT产业竞争力指数调查,台湾地区凭借“研发环境”指标全球第三的优越表现,竞争力指数位居全球第十三,亚洲第二,仅次于新加坡,超越日本并持续领先韩国和香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台湾优势产业现状目前台湾优势产业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休闲创意农业。1.电子信息产业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在其后三十多年间紧跟全球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提升其产业地位,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极。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1年10月公布,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指数居全球第十三位,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排名第二,超越日本并持续领先韩国和香港。  相似文献   

11.
东莞制造业努力走出困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段时期,有关东莞制造业陷入困境的报道非常多。位于珠三角的东莞市,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从2007年开始,这里有上千家外资企业倒闭和外迁,现在,仍旧有部分企业正在经历"生死劫"。在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扮演了"世界工厂"近20年之久的东莞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与韩国产业型态高度相似,竞争是必然宿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进行痛苦的内部改革,不断健全内部金融体系和企业财务制度,与台湾分道扬镳,走上不同产业发展道路。台湾走代工,韩国则走创立品牌之路。2008年再次发生全球金融海啸时,发达国家景气低迷、无力扩张,反而成为让韩国企业扩  相似文献   

13.
一、韩国与台湾企业发展模式对比 综观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发展模式,其中亚洲的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发展模式可谓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韩国和台湾都是新兴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但韩国和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有所差异.首先,韩国和台湾在企业所得税和失业率方面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失业率方面,台湾的失业率要大大低于韩国;其次,在产业结构上两地区大不相同.韩国大力扶植大型企业,使韩国的十大财团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名列全球企业500强;台湾也有大企业(财团),但其数量不多,真正支撑台湾经济的是数量多、比重大的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箱包产业是东莞的优势传统产业,拥有规模以上51家,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数的4.35%;规模以上箱包企业工业总产值62.17亿元,占广东省310亿元的19.73%,占全国1149亿元的5.32%;东莞箱包企业以中外资企业和港澳台独资企业为主,占企业总数的76.47%,生产方式以加工贸易方式,加工费较低,从箱包产业链来说,能够留在东莞的利润并不多,当地政府从中获得的税收并不高,箱包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主要来源地,双边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分析日本、韩国对华产业转移对我国贸易和我国对日、韩两国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指导中日、中韩经济合作实践,促进双边经济合作发展.实证分析表明,日本对华产业转移与我国贸易之间为互补关系,韩国对华产业转移和我国贸易之间则为替代关系.日、韩两国通过产业转移对华投资促进了中日、中韩出口贸易的增长,其中中韩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台湾资讯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以80年代的"代工"(原厂委托生产或委托设计)模式为起点的.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台湾已跻身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大供应商.许多电脑部件,如主机板和显示器,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都达到60%~70%.世界各主要品牌如Compaq、IBM、Dell等都由台湾厂商为它们做定牌生产.  相似文献   

17.
台湾集成电路(简称IC)载板产业的应用市场广泛,且因台湾已成为全球最大IC封装生产地区,在其下游需求的强力支撑下,也带动了台湾IC载板产业的发展相当蓬勃,2008年仍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其全球产值市占率也逐年提高,2008年已突破30%以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以下将就台湾IC载板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做一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9日,初冬的第一场瑞雪给乳山带来了喜气。由韩国客商具泓林先生在威海纺织染整工业园投资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400万美元的韩国佑成纤维有限公司隆重开业,韩国驻青岛总领事辛亨根先生和300多名韩商佳宾出席了仪式。如今,投入使用两年光景的威海纺织染整工业园已引进韩资企业9家,总投资近亿美元。现在,在乳山投资的韩资企业达260余家,全市累计利用韩资突破4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占全市总和的60%以上。乳山,成为一座迅速崛起的对韩开放桥头堡。一小时经济圈,打造了韩商转移产业的第二故乡“乳山是韩国中小企业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乳…  相似文献   

19.
<正>光电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技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光电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台湾的光电产业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在全球已与日本、韩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台湾学者提到:当年台湾在搞十大建设时,韩国还遥遥落后,不断派出观摩团来台考察学习。甚至数年前,韩国与台湾仍并称"亚洲四小龙"。如今,韩国已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三星敢与美国的苹果对决,现代汽车则在拚日本的丰田,韩国政府决心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科技前七大、资讯业前五大、航空业前七大。除了科技与产业之外,韩流文化已进入全球的文化市场,韩国人要把韩式料理发扬为全球五大饮食之一,甚至还想成为汉医药及汉文字的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