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阳 《市场周刊》2008,(2):60-63
电影院线简称“院线”,是电影放映行业一种具有垄断性的经营体制。 “院线”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简单的说。院线制可以有效地规范电影发行市场,解决放映走私影片、瞒报票房、盗版光碟泛滥等现象:更重要的是,院线制将促使各院线公司投巨资对影院进行改造。活跃了市场,观众看电影将真正成为一种感、观享受。 中国最早出现的电影院线是本世纪初至20年代中期,西班牙电影商人雷玛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维多利亚等七家电影院组成的电影院线;其后中国影戏院公司在京、津、沪等地也建成相当规模的电影院线;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业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组建南洋电影院线。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成立了36条跨区域的院线。将近千家影院收入麾下,控制全国90%左右的票房。  相似文献   

2.
《商业企业》2009,(3):15-16,26
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为繁荣文化产业,按照有利于文化娱乐业发展、有利于文化市场监管、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经过资产重组,于2002年1月成立的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以文化产业为主,涉及院线发行、电影放映、剧场演出、广告发布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杨航 《致富时代》2010,(3):42-44
我国电影放映事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遭遇了一定的困难,主要的症结在于电影产业体制与时代发生了脱节。随着2001年《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的颁布,院线制被提上了日程。在随后的几年中,院线不断地扩展,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一个火热的领域。近几年,这种新制度的活力被一部又一部亿元大片所证明,院线制激活了整个电影产业链条。该文旨在对这一转变进行阐释,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直趋于某一特定模式的电影市场,已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存在的现实,打破旧的体制,建立一套全新的运作机制已迫在眉捷。许多年来被计划经济体制控制的电影业,市场缺乏针对性,机制缺乏活力。对影片来讲,每年按照计划要求去制做影片,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调节。影片制作没有进入市场,运作系统与市场需求没有紧密衔接,具体的资金、人才还不到位。目前中国的制片业还很不发达,无论是影片的制作成本还是制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国产影片不能与外来的电影抗衡。1993年的电影改革翻开了中国电影史上新的一页,为中国影业发展推波助澜。逐步打破行政垄断,建立竞价机制,进行适当的利益调整,归还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平等、规范、统一的电影市场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于电影产业档期的界定,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基于发行方、院线和电影院视角:档期是由发行方、院线以及放映方根据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档日的时间间隔;第二种,基于观众的视角:档期是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暇时间并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观众有时间看电影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6.
人事变动     
《中国报业》2018,(11):111-111
王晓晖兼任国家电影局局长 5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其中,任命王晓晖兼任国家电影局局长。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等。此前,国家电影局局长一职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张宏森兼任。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加速和深化经济改革,要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以“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特征的经济运行机制,加强财政和银行在间接管理中的作用。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深化经济改革的目标,也明确了财政和银行体制协调改革的意向,即如何塑造有效的间接管理机制,市场  相似文献   

8.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的电影业按指令性计划指标生产和发行放映电影,使得电影实际上变成了国家进行政治宣传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工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国际压力使得电影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以2002年颁发的新《电影管理条例》为起始,经过不到六年的机制转变,我国电影事业改革已渐渐走向成熟,在改革中,行政力量变控制为参与,良性干预中国电影业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对我国电影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冯氏贺岁片商业化运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初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面临着整体低靡的情况。而贺岁导演冯小刚却凭借着几部贺岁影片一直占据国内电影票房的前列,高额的票房显示出了冯小刚电影在市场化运作上的超凡功力与计谋。本文试从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宣传、放映等方面,探讨冯小刚电影的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度同质化的电影放映市场,进行营销创新是商业影院树立差异,实现成功运营的有效手段,而文化和情感元素在影院的差异化营销中具有以柔克刚的力量。文章从影院内外两个角度,通过影院品牌、环境、服务这几个主要的营销环节来挖掘文化助推和情感渗透的柔性力量,院线在影片片头加上随片广告,既有利广告商品销售,也推进了院线的商业运营,从而实现商业影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结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姚俊峰 《现代商业》2014,(30):190-191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正处于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此项改革不仅涉及新股发行制度本身的转变,还必须相应地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退市机制等。这一系列改革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包括抑制新股发行价格过高、改善新股供求关系、抑制新股发行寻租行为等,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将传导向二级市场;同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方式在二级市场上有利于引导价值投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注册制也对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国力的标准之一。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以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开发(如音像制品、相关图书、玩具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市场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功能是综合世界各种艺术手段、运用最先进视觉科技手段并能最生动地表现出来,为人们提供审美、娱乐、宣教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市场经济监督管理机构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随着政府对经济市场以微观经济管理和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经济管理和间接管理为主的态势,来转变自己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建立有权威的市场(经济秩序)监督管理(行政管理)机构”,已成为实现国家授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新时期经济监督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2002,(12):50-51
“积极推行院线制,促进跨地区经营”,是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近两年来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在电影业向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30多院线的陆续启动宣告中国电影战国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高筠英 《中国工商》2003,(12):156-157
电影企业属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中国电影制片业正处于迫切寻求新体制的关键时刻,不是简单的调整和改良,而是要创新电影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是完全依赖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摄制权,按分配指标的计划生产管理,还是面对独立制片人和民间投资不断增加的现实,积极、稳妥地探寻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电影制片体制,这是一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读了李成瑞同志在《财贸经济》月刊上发表的《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若干问题》(1986年第11期)和《再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8年第1期)二文,我得到了不少启发,可谓获益非浅,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在这里,我不准备对这两篇文章作全面评论,只想就我国新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是不是以“间接控制为主”、作者设计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不是以“间接控制为主”以及全民所有制或国家所有制要不要进行改革等问  相似文献   

17.
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价安民长效机制是指围绕稳价格、保民生,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对价格总水平波动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的制度体系及其运作方式。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抑制通货膨胀的客观需要、深化价格改革的重要条件、保民生促和谐的现实要求、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措施。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应做好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规范流通,减少环节;建立储备,调节市场;加强监测,引导预期;依法监管,维护秩序;实施救助,保障民生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佳轩 《商》2014,(44):51-51
对行政管理进行研究,即是对其效率进行研究。改革机构最终的目标就是提升效率;如果撇开效率谈改革机构相当于说空话;目前,伴随不断地深入改革经济制度,改革政府机关也在慢慢地进行,一定要对行政管理法律进行研究,并且认真地分析行政的效率,争取总结出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影票价—该降!一时间,困扰中国电影发展多年的电影票价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降价的呼吁声不绝于耳。『引子』日前,电影局通过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向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称,各地将分别制定电影票价指导价格,其中会员票、团体票不低于影院挂牌价格的70%。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由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改革过程中,信息披露的质量对证券市场的高效有序和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有重要作用。注册制改革,作为其核心及灵魂的信息披露制度如若不同步更新,能否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证券发行市场的健康运作?以信息披露为切入点,研究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对实现由核准制过渡至注册制,完善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公正和谐的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政策背景,分析现行核准制下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和不足原因,对注册制下IPO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