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赵长英 《北方经贸》2002,(5):108-109
从文化的角度形象、具体地谈了隐喻的民族性和社会性。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隐喻 ,正确地将抽象的隐喻在语言交际中应用。了解隐喻和文化的关系 ,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感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读者看到本文的时候,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即将(或者已经)揭开大幕,32支来自全球各地的足球队首次在非洲聚首,在不到一个月的赛程内争夺大力神杯——不过,跟有史以来总共19届世界杯决赛中的18届一样,这一次的世界杯也没有中国队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李扬 《科技转让集锦》2011,(10):211-211
情感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宾现的。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情感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本文试从认知角度抒隋感隐喻分为通感隐喻和实体隐喻,并利用空间合成理论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的情感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以期论证空间合成理论框架下情感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无须隐喻     
简日 《国际广告》2011,(8):60-61
  相似文献   

5.
王霖 《商》2014,(35):126-126
隐喻研究现在属于认知语言学,也就是要根据语言环境的文化、文学、上下文的的不同需要翻译者有自己一定的认知。不过在这之前,是属于修辞学。不过隐喻的翻译还是有一定规律而言的。所以本文是从概念隐喻的角度为切入点,把握其中的深层实质,认识到翻译过程其实渗透着翻译者的认知。不过,对于翻译的最终评价是不一致的,也就是不均等的翻译体现。因此,有必要对隐喻恰当的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刘丹丹 《华商》2008,(3):117-11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隐喻性的。因此,语言中的隐喻是施喻者和受喻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存在的,与诗歌有着同样的文学本质.从语义的角度看,诗歌与隐喻的语言都有新的意义再生.尤其在中国文学中,诗歌借助隐喻增加空间性、画面感,加强感染力,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歌的浪漫往往都需要隐喻来代替表达,而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认知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赵倩  郭晓静 《消费导刊》2009,(13):222-222
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来源域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于身体的经验。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人体隐喻化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诗歌中人体隐喻的反映射。  相似文献   

9.
金少策 《浙商》2009,(19):54-54,56
十余位浙商在“重振经济增长”这一宏大命题中得到了一些答案和启示,他们将根据论坛透露出的经济信号。对自身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据说,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赴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了"文化强省"战略,并责成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尽快拿出"文化强省"的方案。而事实上,青岛市2005年就已确定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和区域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并已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在经济文本里被广泛运用,概念隐喻的理解对于经济文本的理解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成为经济篇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考虑。  相似文献   

12.
《商》2015,(7)
隐喻是语言的灵魂,是人们认识、思维客观世界的方式。隐喻在生活中和语言中无处不在。作为认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纽带,隐喻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重点阐释概念隐喻的三种分类的基本理论,即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并着重探讨了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词汇作为评议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语言教学体系中占在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隐喻理论的分析,探讨了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文学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被很多学家学者所研究。传统观念认为文学隐喻就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替代交换。但是随着该领域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研究的不断完善,有了和传统观点截然不同的现代隐喻学术论,认为文学隐喻并不简单地是一种修辞现象,更多的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文学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普遍性,阐述了商务英语中文学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周玮  李莉 《商业科技》2013,(11):168-168
长久以来,文学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被很多学家学者所研究。传统观念认为文学隐喻就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替代交换。但是随着该领域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研究的不断完善,有了和传统观点截然不同的现代隐喻学术论,认为文学隐喻并不简单地是一种修辞现象,更多的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文学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普遍性,阐述了商务英语中文学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绘画艺术家从大千世界中提取艺术精华,并构想了高度抽象的艺术符号,为其创作注入了艺术之呼吸.他们对生命力的感悟动情于创作主体,有其情必有其势,在感悟中表现.从-种呼吸到另-种真实的联想.在此引导下进行夸张处理,象征的、从内心深处掘出精神的种子,以求更强烈地表现出生命活力及富有个洼的作品,让绘画成为情感、灵魂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是一种整体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以特朗普关于中美贸易活动的推文为语料,归纳整理与战争隐喻相关的推文,并分析概念隐喻在推文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认知的发展过程中,空间隐喻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在我们学习英语介词的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空间隐喻,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真切,能够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空间隐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应用在时间、数量方面,还会应用在状态和范围方面,这些抽象领域应用空间隐喻,体现出了空间隐喻的广泛性、系统性和形象性的特点,除此之外,空间隐喻的应用还体现了在人类的语言发展过程中,隐喻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萍 《中国市场》2007,(48):91-95
本文以认知语法为框架,隐喻理论为指导,对英语动词过去时的用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英语动词过去时的意义存在着从时间域向真值域和心理域的拓展、衍生,而意义的拓展是通过以距离性意象图式为基础的隐喻映射完成的。距离性是英语动词过去时的基本特征。因此,英语动词过去时亦可以定义为距离性时态:它总是表示事件/状态与参照点之间存在于或时间域或真值域或心理域的某种距离。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隐喻加工机制的探索产生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型:范畴涵括论、结构映射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这三种模型,然后结合汉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句分析三者的解释力。研究表明,大脑中不仅存在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还包括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大脑还具备对事物进行深层次抽象概括的能力。范畴涵括论适合于解释有关事物本身属性的比喻,结构映射论则适合于解释事物关系的隐喻,而概念隐喻则是在更深认知层面对隐喻现象的描述。此外,随着隐喻规约化程度的加深,其加工方式也会更多地从结构映射转化为范畴涵括的方式。三者是互补而不是矛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