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采用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和财政分权对出口贸易总规模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降低了地方政府发展出口贸易的积极性,而财政分权具有弱化这一负面影响的作用;由于出口退税机制设计中存在地方政府间税收输出问题,沿海省份财政分权对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负面影响的弱化作用要比内陆省份小;出口退税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2015年要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将出口退税由中央地方分担重新调整为"中央全部承担、地方定额上解"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一年多来进展总体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全部还清了历年累计拖欠的出口退税款,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机制,调动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了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但是,新机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方负担不均衡,部分地区负担较重,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外购产品出口、限制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它是在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推出的。新政策的五大改革措施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采取全额贴息解决。五大措施不仅解除了出口企业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政府尽快兑现退税承诺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以下对实行了2年的新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关》2005,(1):17-17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2004年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出来。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负担超基数部分出口退税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财力相对不足.使得及时足额退税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将带来出口增长越快、地方政府负担越重的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不鼓励异地收购出口。  相似文献   

5.
信息园地     
<正> 建立出口退税新机制国务院近日在北京召开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作出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策,是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积极措施。改革方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地方和企业的意见,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措施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二是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三是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四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五是累计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解决。 (摘自《中国财经报》)  相似文献   

6.
WTO咨询台     
1、我们知道,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外贸体制改革,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一年多来进展总体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调动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了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但是,新机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方负担不均衡,部分地区负担较重,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外购产品出口、限制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等。  相似文献   

7.
<正>出口退税政策再次发生了微调,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从75:25调整为92.5:7.5,同时规范地方出口退税分担办法,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实行中央统一退库。可想而知,新措施执行后,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必将明显减轻,企业可望更加迅速地得到退税款。但这项改革同时也是一项不彻底的改革,因此出口退税及其相关政策,必然还会发生进一步的调整。衡量任何财税制度的标准,是经济效率和该项制度自身的奉行效  相似文献   

8.
严才明 《财贸经济》2005,(12):31-35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实施一年来,由于"核定基数超额比例自负"的财政负担体制和地区间外贸出口动态发展以及增值税多环节多次征的矛盾,改革诱发了政府间转嫁超基数出口退税负担额的动机,征退税率差也引起了同一出口产品在不同贸易方式间的利益不均,制度变迁又给了地方和企业新的获利机会,一系列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还将导致出口贸易结构的失衡.本文以为,现行增值税条件下出口退税要跳出"谁出口谁负担"的改革思路,建立将进口环节税全部用于出口退税、节余结转、不足再按国内增值税收入比例分摊的负担体制.  相似文献   

9.
出口退税对广东中小型贸易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退税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出口退税改革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这项政策,适应新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本区域中小型贸易企业外向型经济稳步、快速、持续发展,是政府涉外部门和中小型贸易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广东特点具体分析了,调整出口退税对广东贸易出口数额、结构、方式和地方财政的影响,最后本文从观念和企业政府措施上,具体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策略,如创新观念,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等等措施.希望本文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学者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出口退税新政策、简化出口退税程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信贷支持四个方面分析了政府的优惠政策,为外贸企业顺利度过“严冬”,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就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证实了服务贸易通过增加人均资本、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对人均产出产生正面影响。但是,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相互不平衡,并且总体上落后于货物贸易。而实证检验中所发现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功能的偏离,为完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114-118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趋势将进一步对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因果检验和建立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81-2006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会刺激加工贸易进口、出口的增长,对此文章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谢丽芬  谭晶 《北方经贸》2004,(12):62-64
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但黑龙江加工贸易发展还比较滞后。从内因分析 ,黑龙江具有政策、比较成本及环境方面的内在优势 ,同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从外因分析 ,中国加入WT0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将有利于黑龙江发展加工贸易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文章在分析内外因的基础上 ,提出黑龙江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思路以促进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对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外贸依存度的高低进行了判断并对其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结论表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实际上并不过高,而且在未来5-10年内仍将呈上升趋势,但是10年以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势头将会趋缓,达到顶点以后将会缓慢下降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加工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它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发展加工贸易应延长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的供应链,扩大波及效应;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宏观调控,突出发展重点;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资产评估工作,促进技术转移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对俄边境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制约。黑龙江省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以自由贸易区为基础,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外投资和劳务合作力度,并以投资带动技术合作,实现全方位的对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本文对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浙江省加工贸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GDP与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对外贸易额是GDP变化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快速发展。新疆对外贸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总量与经济发展总量同步;它们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的依存度提高;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新疆经济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加工贸易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冲击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加剧国际间贸易摩擦,走私问题比较普遍等。文章提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处理好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和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突破传统监管观念,重视社会责任,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并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本币升值是削减我国贸易顺差的一项措施。但是,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时存在且加工贸易占比更大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削减顺差的作用将大大被削弱。本文探讨了在多种贸易方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证明了本币升值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并指出要有效削减贸易顺差必须特别采取针对加工贸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