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找到关键     
做企业就是应对挑战,从我们想做企业的那一瞬间开始,以及从那以后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做企业不容易,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快乐十句话     
快乐十句话(一)“你快乐吗?”“我决乐得不得了!”(二)“快乐是什么?”“就像是象形文字的‘乐’字是一个人双手舞着他拿手的乐器!能做自己最拿手,最想做的事就是快乐。”(三)“什么是快乐?”“我自己决定什么是我的快乐;你自己决定什么是你的快乐;让每个人...  相似文献   

3.
忙并快乐着     
看到很多人写文章谈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引发我的思考.究竟什么是快乐,如何寻找快乐,每个人的解读似乎都有不同,每个人获取快乐的途径也千差万别.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所谓快乐,就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因为大家的需求迥然不同,因此所谓的"满足"也就大相径庭了.今天,我也谈谈自己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你得到的就是你想到的我爷爷常说:“如果你一直盯着一棵树看,树都会走路”我们看在眼里的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自我意象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控制我们的人生我们自认为怎样,实际上就会怎样如果你认为自己不会成功,那你就不会成功。如果你想不到,那你也就做不到。  相似文献   

5.
职场导航     
《经营者》2001,(2)
<正> 赢得高薪靠什么?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才尽所能,从而赢得最大限度的高薪。如何赢得高薪呢?不妨看看下面的意见: 慎选公司高薪来自于公司的高效益,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还想追求高  相似文献   

6.
发现快乐     
人生在本质上是快乐的,快乐的理由有很多。每个人都是幸运的。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动物是由父与母两个方面基因发育而成的。那么一个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那是竞争的结果。一个动物之所以成为它而不是其它,它的机会一般只有几亿分之一,其机会大大小于体育彩票那个五百万元大奖。如果体育彩票发行100万张,设一等奖一个,那么中一等奖的机会为百万分之一。可见,一个动物的孕育而生实在是太幸运了。在此之前,只要有微不足道的变故和影响,此生命就不存在了。人是动物的一种,有人也许感觉不到他的幸运,但事实上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7.
你的客户是6号?你想让他爽快签单? 你的下属是6号?你想让管理更有成效? 你是6号?你想知道如何实现自我提升? 这都不是问题, 了解6号人格,让你轻松面对一切。 最近越来越多地昕到身边的人谈论九型人格理论,很多人都已经发现这一理论在自己生活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他们都发现:九型人格,让我们更懂得自己了。按心理学的说法:“注意力焦点等于一个人感到的事实!”九型人格里的每一型,都是一个人主观看世界的方式,超越这个性格,到达的才是真正的本我一一高我.我们相信,如果能认真地学习九型并将之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终究会达到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盖盖 《企业文化》2009,(1):73-7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一项人体潜能研究表明快乐的工作可以激发员工的灵感、创新思想,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满意度。西方伦理学学者也认为,一个终日快乐的人创造的价值往往要比一个不快乐的人更多——乐而为之显然要比不得已而为之来得更具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快乐工作的员工是每个企业都希望拥有的。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倾听     
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所以,倾听对我应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表述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针对学习而言的,同样,对做其他的事也应适用.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做有兴趣的事,应是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是一般而言,或许难以做到,若工作和乐趣不能两全,还得先尽量解决生存问题,再去寻找理想的世界,总不能自己尽享快乐,让别人为你埋单.  相似文献   

11.
另类力量     
<正>与人矛盾越少,冲突越少,你追求成功 的困扰就越少,愈能与人默契合作,你成功 的机会就愈多。 无论你追求什么,都必须充满信心。不 要判断自己能力不足,不要过于庸人自扰, 更不要在别人面前说没有骨气的话,你应该 告诉他们:"我能办到"。 "学习"两个字,写起来简单,说起来 更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不是想做大事, 想出人头地的,想取得一定成绩的人,他 100%地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人就一定是 一般人。  相似文献   

12.
郎咸平 《经营者》2004,(1):28-28
每个企业都逃脱不了上帝的诅咒,中国企业只要是想“做大做强”就一定会失败。中国民企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我个人认为。企业经营的决策和方式并不算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民族在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后,你再问他们准备怎么做企业,每一个人都会告诉你:我  相似文献   

13.
每个电视台都想生产出《快乐大本营》这样17年长盛不衰的"老产品",但除了湖南卫视,没有谁能做得到。这需要一个组织具备"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4.
对于老板来说可能最重视的第一是谈大生意的大客户,第二是企业的又一上帝──政府的头头脑脑,第三大概排到老婆大人、红颜知已类。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老板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经营生涯中谁是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谁是对你的企业发展影响最持久的人,而谁又是仰你鼻息、靠你最近的人呢? 不是客户,不是官员,不是老婆大人,是你的员工。想起来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的厂房没有了,设备没有了,一切都毁于一旦的话,如果我的员工还在,那么我的企业照样可以一切继续。”我想这个设想可能对于所有的老板来讲都是一种经营的梦想,但是大部分人认定的结果是什么呢──突发奇想?理所当然或者不可思议! 那么你怎么认为呢?如果你恰巧也是我的读者的话! 显然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如果不绕得很远的话,那么我们只是想说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老板,你应该学会怎么去讨员工欢心,如果你对这一点持有异议的话,不如我们换一种说法,倘若你是一个个人至上主义者,至少你要学会一点──怎么不讨员工的嫌。全球调查公司目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员工更为厌恶的老板特征排序如下,不如引以为鉴如何?  相似文献   

15.
唐凯林  梁海松 《英才》2007,(1):40-46
这是一个谁也输不起的牌局,谁也不知道,决定胜负的那张底牌是什么。 没有谁愿离开牌桌。按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说法,这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有人在前面,但他并不是第一,只是阶段性领先。“我们从来不说我们是老大,但是也绝对没有说我们是老二。”每个人都想当老大,老大只有一个,而赌徒心理的基点在于:我就是那个老大。  相似文献   

16.
马云 《经营者》2006,(8):21-21
在我看来,CEO应该是Chief Education Officer,即首席教育官。如今我自己在公司里的作用其实主要就体现在教育方面,我说话,员工干活。但阿里巴巴的员工不是为钱去做的。我一直感觉:真正想赚钱的人,一定要把钱看得很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无论是小生意人还是大生意人,其实都是很累的,而且也不会成功。因为你脑子里只有钱,就连跟人聊天,嘴里说出来的都是美元或人民币,别人根本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人,不管是CEO还是普通员工,脑子想的都应该是如何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被广告所包围。但无论人类的财富得到何种方式的增长,人类的时间,却从来没有增长过。每个人都有且只有二十四小时,都需要睡觉吃饭读书工作。让企业主们觉得日益困惑:我怎样将我的商业信息送达我想要的目标眼前?  相似文献   

18.
马云 《企业世界》2005,(11):22-22
在我看来,CEO应该是Chief Education Officer,即首席教育官。如今我自己在公司里的作用其实主要就体现在教育方面,我说话,员工干活。但阿里巴巴的员工不是为钱去做的。我一直感觉:真正想赚钱的人,一定要把钱看得很轻。如果你脑子罩老是钱,无论是小生意人还是大生意人,其实都是很累的,而且也不会成功。因为你脑子里只有钱,就连跟人聊天,嘴里说出来的都是美元或人民币,别人根本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人,不管是CEO还是普通员工,脑子想的都应该是如何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9.
说到做厨师的人,人们首先会想到,此人如果想发财,只有两条路:要么去城市里的酒店里打工挣高薪;要么在城市里租一个小门面,自己开餐馆做老板。然而,城里的大小餐馆多如牛毛,厨师更是多如牛毛,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发家致富,谈何容易!福建省有一个农村青年,在城里的大小餐馆折腾了几番后,见无什么发展“钱途”,便索性回乡办起了一个连店址都不需要的乡村流动餐馆,竟然月收入近5万元!他是怎么想到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商机的呢?他到底有怎样的绝招,把城市的星级酒店“搬”进了乡村呢?他的成功谋生,又给了人们怎样的启示呢?城里发财太难!我回农村…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上海似乎是一夜之间流行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说法。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约翰逊所的一本书名,不知道书中有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员,我总在想:如果我们的求职朋友也能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职场“奶酪”在哪里,也许对我们获得求职成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