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包含本地区产出缺口、国内其他地区产出缺口和国外产出缺口的三缺口通货膨胀模型,实证分析产出缺口对中国地区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分东部和中西部考察区域差异。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外产出缺口显著影响我国地区通货膨胀。较之中西部地区更多受到国内产出缺口的影响,东部地区则更多受到国外产出缺口的冲击。而且,国内地区间的通货膨胀压力传导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更明显。另外,政府的反需求管理措施存在时滞,且政策调控主要降低了本地区产出缺口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预期以及产出缺口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得出主要结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一些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差别,不是很明显;产出缺口在统计上显著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笔者利用HP滤波方法估计中国近年的产出缺口状况,并建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中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最后采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持续偏快的经济增长率是中国近年来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中国政策当局应当坚持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单一调控目标,并通过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来避免宏观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菲利普斯曲线,本文设定包含通胀与产出的非观测成分模型估计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季度通胀和产出均被分解为互相独立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估计结果表明,二十年来我国的潜在产出变化相对于传统HP滤波结果更为平滑,其近似呈线性增长。这意味着我国产出特征可通过简洁的趋势平稳过程来描述,而Nelsonand Plosser(1982)以来普遍采用的单位根过程未必是刻画我国产出的最优模型。核心通胀率推断还表明,1998--2002年间的通货紧缩并非如物价指数下降表现的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菲利普斯曲线,本文设定包含通胀与产出的非观测成分模型估计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季度通胀和产出均被分解为互相独立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估计结果表明,二十年来我国的潜在产出变化相对于传统HP滤波结果更为平滑,其近似呈线性增长。这意味着我国产出特征可通过简洁的趋势平稳过程来描述,而Nelson and Plosser(1982)以来普遍采用的单位根过程未必是刻画我国产出的最优模型。核心通胀率推断还表明,1998-2002年间的通货紧缩并非如物价指数下降表现的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 总被引:112,自引:6,他引:112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潜在产出的三种估算方法的基础上 ,估算出我国1 978— 2 0 0 2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长率。结果表明 :(1 ) 1 978— 2 0 0 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 ;(2 ) 1 995年以前 ,产出缺口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 ,1 996年特别是 1 999年以后 ,产出缺口变化较为平缓 ;(3 )从 1 999年开始 ,我国产出缺口扩大的势头明显趋缓 ,但在 2 0 0 2年出现了一些反转迹象 ,这表明 1 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遏制经济下滑、治理经济衰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根据以消除趋势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 ,我们可以推断 1 978— 2 0 0 2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10.
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问题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和方向,在评估经济增长潜力和判断经济走势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测算潜在经济产出和产出缺口来判断经济走势和发展潜力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生产函数法估算了 1978-2020年的潜在经济产... 相似文献
11.
12.
Liangmei Liao 《中国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3):36-40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threat of revaluing Chinese currency would impact China and world's econom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ssue from 5 perspectives. (1)Revaluing Chinese currency(the renminbi, RMB)would decreases China's export and increases its import, which will lead to reduce it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then bring about import decreasing. China's economy will get into recession. China's export decreasing means other countries' import that come from china will reduce and bring about unfavorable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2) The RMB appreciation will make re-export products dearer and make China less attractive to foreign investment. (3) Both China's banking system and its capital market are under-developed. Revaluing RMB will destabilize China financial market, even though world financial market. (4) If the risk comes from revaluing the RMB become true, it will hi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system. (5) Priced Chinese exports due to revaluing the RMB will worsen China's already grim employment situation. Since above negative influences will produce from Revaluing the RMB, it is wise for China to choose stabilizing the RMB rather then Revaluing the RMB.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特征及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其他诸如原油、粮食、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环境下,既要实现物价稳定又要避免经济衰退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般认为,由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监控成本是信贷渠道存在的主要前提条件。在我国当前经济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是否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率。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实证分析: 1986~2005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对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86年至2005年间我国货币错配的引致原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等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货币错配现象的特点对以上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视角下通货膨胀率测度方法实证分析,发现不同视角测度结果存在差异,每种测度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缺陷。因此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应借鉴国际先进的测度通货膨胀率方法,设计出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率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基于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个途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抑制人力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通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阻碍作用。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