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旅游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可以把新农村建设资金转化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效益。恭城乡村旅游问题明显,体验旅游的体验氛围不够浓厚,体验游览项目数量偏少,人文风情缺乏特质。农村旅游开发联动的对策,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做好客源市场开拓,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相似文献   

2.
王东宇 《唐山经济》2009,(12):21-22
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旅游业态,有力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提高了农民素质,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解决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创新了经营管理模式,更新了生产方式,实现了城乡等值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剑  黎彦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22-125
对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和就业,学术界缺乏定量研究,致使人们无法准确认识乡村旅游的作用与价值。文章利用浙江省三个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点的社会调查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的比例以及乡村旅游收入与从业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时期,可以促进农民增收12.17%,提高农村就业率13.26%,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游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带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加快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特色的分析以及乡村旅游的功能与作用,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乡村旅游在延长乡村产业链、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省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丰富优势资源,探索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使农村的面貌有较大改善,使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发展乡村旅游,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又有利于地方文化和资源的保护,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应综观全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一种城市反哺农村建设的旅游活动,是连接都市与农村的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农民、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湘西地区农村全面脱贫之后,“三农”工作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旅游。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表现及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针对目前湘西地区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人才、完善培训制度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一项新兴产业,分析其对农民的收入效应及其机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凤凰县为样本,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民家庭的收入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增收的动态机制以及机制核心。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具有显著的增收富农效应,而产生这种效应的机制核心在于农村旅游资本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9.
尹正江  李颜 《科技和产业》2009,9(1):12-15,40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乡村旅游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种呼声。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是黎族、苗族主要聚居的区域,长期封闭,经济落后,但黎苗文化及其原生环境却独具特色,在这一地区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十分必要和可行。文章首先提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定位——黎苗文化生态,然后进行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无论是在区域经济的贡献方面还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层面,乡村旅游的独特功效都影响重大。从战略层面研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当前旅游市场环境,希望可以在分析本文的过程中真正帮助乡村旅游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市场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这是开拓旅游发展新领域,为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因此探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旅游是建立在乡村风情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将农村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实现乡村风土人情与旅游经济协调统一的旅游模式,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地区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环境保护、兼顾乡村风土人情与农业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规划管理,提高项目科技水平,保持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等,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及其运行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由于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发展乡村旅游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关键决策,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优势,早日摘掉贫困帽子、加快脱贫致富。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促进乡村旅游扶贫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手段之一,有助于推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善农民的生活。基于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乡村旅游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促进了不平衡不充分领域的发展。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地居民获得感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健 《中国经贸》2012,(6):98-98
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多种非农产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至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农村旅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农村一些地区的经济与社会面貌的改善都起到很好地的促进作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标志着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签署的“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现笔者就发展农村旅游,促进徐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庭 《特区经济》2009,(11):146-147
安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对于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障碍,在乡村旅游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庭 《科技和产业》2009,9(10):20-22
安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对于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障碍,在乡村旅游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乡村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分析了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鑫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乌昌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重要的环节,是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依托乡村自然田园风光、当地民风、周边旅游景点为资本,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做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旅行;体现乡村“天然、质朴、安静”满足走出钢筋水泥城市,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农家乐消费相对不高,符合十八大提出来的节俭要求,而且可以满足舒缓人的精神,受到城市人的欢迎和喜爱。体验农家乐是建设美丽新农村,提高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对带动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村风文明、村容村貌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主题公园也是推动乡村农家乐、保护生态、改善人民生活,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乡村旅游及当地农民收入的现状出发,研究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并以具体乡村旅游地区为例,从农民视角出发,运用聚类分析对两种发展模式下的农民增收情况进行比较,结合当地实际增收情况的对比,得出社区主导型旅游可以作为长期战略性选择但必须辅以适当的配套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