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因为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而诚信则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说,它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小至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大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诚信,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必化为乌有,其结果必将是家庭的分裂和社会的动乱.所以管子一再告诫人们"毋访于佞,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则私多行."  相似文献   

2.
魏常雷 《魅力中国》2011,(11):180-180
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最持久。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中,对家庭与家庭恩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及其环境的创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和创造,改善我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促进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影响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基础性因素. 家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调节的, 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物质环境、 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 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 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必须做到: 改善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 完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建设家庭的优秀文化氛围, 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 创造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 强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文化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家庭伦理文化氛围,不但关系到个人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平稳定。在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的教育格外重视。家庭作为教育的起点、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家庭伦理文化渗透在其中的各个方面,并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洁 《黑河学刊》2013,(2):69-71
和谐家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功能、形态三个方面的发展来看,和谐家庭建设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相符合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野中,和谐家庭建设具有实现思想包容、维护政治稳定、加强道德规范、引领文化风尚四种基本功能,因此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互联网背景下对网络行为主体所开展的思想教育、价值塑造和政治引领工作。网络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网络信息传播所特有的技术理性,规约甚而控制网络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根据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向度,消解网络思政的技术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导意识形态间的内在张力,主要应该从强化中国网络话语的思想统领、突出主导意识形态解释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重视网络文化创新和内容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木道  刘洋  刘静钰 《中国西部》2012,(27):22-25
在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正用“青羊式”的路径与智慧破解着家校共育这一时代命题,这是先进理念和广泛共识的长期坚守,这是怀揣思想遵循规律的青羊教育人的接力创造。他们认为,家校其育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魏丹华 《老区建设》2012,(10):49-50
健康对人的生活和工作十分重要。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许多中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影响,加上缺乏正常的健康教育,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失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齐星  张卫平 《黑河学刊》2019,(1):167-168
家庭环境,是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气氛、家庭传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等家庭综合因素的总和。"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家庭环境作为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在对家庭环境特征及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措施,以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陈子华 《魅力中国》2014,(11):175-175
班集体是学校组织落实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班集体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如何切实加强班集体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发挥了班集体的积极作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勇于创新、有健康心态的人,它是提高青少年良好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出孩子们的正能量,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幸福感。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学班集体建设,经营出一个幸福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1.
尚礼  王梦 《魅力中国》2013,(19):15-15
前言: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人的唯一教育,也不是终结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家庭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不仅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无论是文化建设或思想建设,都需要家庭的配合。 家庭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最主要地表现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3.
陈鑫鑫 《魅力中国》2013,(26):341-341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仅要坚持不懈,还要常抓常新。爱因斯坦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笔者认为,企业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学校,企业也应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保证永远以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要素之间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联体制及管理规范等。因此,本人认为企业必须努力建设并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思路,把握规律性,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连续的作用,促进企业和谐管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在考虑问题、制定政策时,必须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尤其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市建设、住房建设问题更应该如此。目前,一些地方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采取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有些甚至实行停止审批的做法,这不仅没有顾及到占城市居民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群众的切身利益,偏离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有悖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指导政策的正确方向,必须予以纠正。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是中央的精神,是促进国…  相似文献   

15.
闫彦 《魅力中国》2010,(20):64-65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普遍的社会活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尽管西方国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但是作为有效的思想统治手段,在西方社会同样客观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开放的环境,走向国际大舞台。因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手法,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6.
林子方 《中国西部》2011,(20):34-35
重视家庭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或者形态,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都是一个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文兵 《理论观察》2010,(4):153-154
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环境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在网络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是直接关系的国家、民族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化,构建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路径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梦蝶 《魅力中国》2014,(21):363-36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自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就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之中。虽然各个国家对其称谓有所不同,但是其实质都是一门关于如何培养人的、使人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其实效性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施红清 《魅力中国》2010,(12):126-126,131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之精魂已经不复存在,格式化教育对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才施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以“识别儿童的智能强项领域”为前提,以“培育儿童的智能强项”为手段,深度开发人的潜能,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琴 《黑河学刊》2010,(1):97-9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贫困大学生资助较以往有了成倍的增长,这一举措保证了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大力度、大面积资助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得到大力度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更也不利于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资助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为此我们应该做到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