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良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21-23
信用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也是保险业的生命线和保障线。而我国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保险公司的信用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整个中国保险中介市场面临信用危机。因此,加快推进我国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险信用作为保险经营的重要宝贵资源,具有消费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存在保险信用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强我国保险信用建设,提高保险信用资源配置效率,必须建立科学的保险信用评估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大保险市场主体的失信代价,设立保险业保障基金和预警系统,切实防范保险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友芝 《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1-4
我国保险市场失灵是保险监管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宽松的偿付能力监管和严格的保险市场行为监管模式,导致了我国保险监管的低效率。为了克服我国保险监管失效,必须制定与我国当前保险市场体制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游戏规则,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保险资源的基础作用,辅之以保险监管的适当分工,即形成了保险监管机构行使专门的管理权为主,以保险信用评级机构实施独立、客观的中介监督权为辅的保险监管格局。因此,构建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可有效地弥补当前保险监管中存在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4.
刘友芝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24-28
保险信用评级制度从理论上讲是一项矫正保险市场参与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中介信息制度安排。然而,要发挥其预期的制度效用,需要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条件。从探寻美国有效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制度条件协入,可推论出构建有效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一般制度条件。然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些制度条件。为此,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应动态地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逐步改革我国现行制度环境,使之与有效制度条件相耦合。 相似文献
5.
国外信用评级制度与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存在诸如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评级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借鉴欧关经验,利用各种措施增强社会各方面的信用评级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组织体系,尽快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重点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第三方信用评级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障碍。为推进第三方信用评级,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加强征信宣传,加快征信立法,放开对评级业务的限制,建立评级结果的检验系统,鼓励金融机构使用外部评级产品。 相似文献
9.
姜楠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52-5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信用化程度的加强,信用评级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发展桎梏。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信用评级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改变评级理念,创新评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同时构建新的政府监管框架,打造自主经营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获取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研究与监管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8(2):50-53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非常注重对评级业的监管。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法规、统一的监管主体、评级机构市场准入及监管认可制度、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等。为构建我国评级业监管体系,应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统一评级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评级机构的监管认可机制,强化对评级机构执业及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推动组建行业协会,促进评级业自律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刘锴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7):48-52
次贷危机后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其评级收费模式即发行人付费模式本身的内在缺陷,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评级采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比较信用评级的付费模式,分析我国信用评级的现状及现行付费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发行人付费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最可行的模式.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收费模式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评级机构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2.
13.
米文通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8(2):61-63
信用评级机构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话语权,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为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大力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一是完善相关制度,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壮大;二是拓展国外市场,通过参股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参与世界信用评级,影响全球金融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4.
商业信用评级:来自美国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评级是当今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确保信用交易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发展信用评级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的信用评级业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我国今后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的部分设想与建议,即坚持走市场化评级道路,认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以及加强对评级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王岩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3):36-38
在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信用评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直接决定了资金融通的成本,而且对于资产征券化整体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着如机构缺乏独立性、评级体系不健全、评级功能不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评级体系、保持评级机构独立性、扩大评级范围等方面实现突破,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对其内部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优化内部环境,应不断完善信用评级技术,规范行业竞争,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优化外部市场环境,应推动债券市场良性发展,加快评级行业国际化进程;优化监管环境,应做好评级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认证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质量控制,应引入考核评价制度和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玺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0-56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暴露了缺乏竞争、不透明、利益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此,欧盟和美国加大了改革力度,前者注重外部监管,后者注重内部防控.欧美改革对中国影响深远,结合我国情况,可看出,欧盟模式更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18.
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及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43-4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亚洲区域信用评级体系是2012年东盟10 +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新倡议,其构建背景是各国为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加强合作,信用评级机构沟通协作意愿强烈.构建模式主要有“协议模式”“认证模式”和“机构模式”等三种.通过比较三种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认为“认证模式”优于其他两种模式.在构建亚洲区域信用评级体系的问题上,我国应积极参与,并注意保证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该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从国外来看,信用评级对高收益债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收益债券已经正式启动,但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未建立。通过介绍国外高收益债券的评级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科学的高收益债券信用评级方法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为我国高收益债券信用评级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