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经贸》2009,(9):9-9
9月8日,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自今年4月份辞职后首度开腔。他在出席一个公开活动时透露,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以个人名义成立一家公司,专营中国房地产及金融业务,有机会在上海投资。如果没有利益冲突,他所成立的新公司,不排除会与中信集团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如 《消费导刊》2009,(14):134-134
完整、连续、透明的信息披露体系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督的保证,是公司股东利益保护的一道坚固的堡垒,更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国际金融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批国内上市公司纷纷在金融衍生业务中折戟落马。在分析惨败原因时,发现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准确。本文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因为贸然参与复杂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若干大企业在过去一年里投资亏损合计达上百亿元,其中仅东航衍生品亏损就高达62亿元。内地其他企业和个人身陷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消息也不断传出:中信泰富巨亏150亿元,曾荣膺内地首富的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巨亏7.4亿元,一些民营企业家把几十年的心血都赔得一干二净,不少内地的客户陆续接到香港一些银行的催款通知单,  相似文献   

4.
吴丽 《商务周刊》2009,(9):20-20
解局,是每个棋手一生的宿命,即使是如常振明这样30年前在巅峰时期毅然洗手的隐者也不例外。棋手的面前,总是摆着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戏称为“紫筹股”! 因为中信泰富持续业绩优良,1992年就已经成为蓝筹股,又因为中信泰富依傍背景深厚的中信集团,又被视为红筹公司。蓝色配上红色,自然就是紫色。当然,“紫气东来”,贵不可言之相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2009年,荣智健因投资外汇衍生品交易发生155亿港元的巨亏,被迫从他一手缔造并掌控的中信泰富退位,中信集团派大员全面接管公司。荣智健没有辉煌地全身而退,更没有能够将他呕心沥血22年打造的事业平台传承给同在中信泰富的一儿一女。  相似文献   

7.
速览·人物     
《中国市场》2009,(42):9-9
9月8日,荣智健透露,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以个人名义成立一家公司,专营中国房地产及金融业务有初会在上海投资。如果没有利益冲突,他所成立的新公司,不排除会与中信集团合作发展。不过荣智健同日表示,无意辞去中信集团常务董事的职务,暂时也无意全数沽售所持有的中信泰富股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自200P年至今实施经营体制重大改革为背景,在分析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背景和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中信集团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中信集团勇于创新在国内首先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成功实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信泰富爆出巨亏,引来无数媒体关注,但真正的焦点不是中信泰富本身,而是荣氏家族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0.
荣智健谢幕     
《浙商》2009,(9):22-26
4月8日下午6时20分,荣智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0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自此,中信泰富告别荣智健时代。  相似文献   

11.
程皓 《中国商论》2020,(8):25-27
KODA,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国内将其翻译为累计期权,这是一种以合约形式买卖(股票、外汇或其他有价商品)的金融衍生工具,一般是场外交易,通常会签订一年的合约。累计期权是投资者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场外交易,其中标的资产包括股票、外汇或其他商品。累计期权充满风险,渐渐的为很多人所知,但它的风险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无意中签订了累计期权,又该如何控制风险呢?本文一共分为两章,第一章简要叙述累计期权的概念和特征,第二章以中信泰富为案例,通过对2008年中信泰富巨亏事件的分析,进而对累计期权KODA进行剖析,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期权,从而得出该合约的购买者本质上是卖出了看跌期权。  相似文献   

12.
刘璐 《中国市场》2011,(1):71-71,73
本文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地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易、交易分析以及亏损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信泰富"事件,并对中国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方式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又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此,要控制衍生工具所隐含的巨大风险,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在阐述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巨亏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联竞争力》2010,94(1):17-17
中信泰富炒汇巨亏100多亿港币,当家人荣智健晚节不保,被黜出局。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     
《中国市场》2009,(29):10-10
<正>"消法"大修已实施15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迎来第一次大修。此次修改应进一步拓宽消法适用范围,囊括各类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建议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和对"网上交易"等三类产品建立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建议政府公权预防审查格式合同。三类商品交易适用后悔权:网上交易;先交钱后签合同的消费行为;交易额巨大的消费行为,比如购买汽车、房屋等。  相似文献   

17.
毕夫 《大经贸》2009,(5):68-71
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脉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政治与商业的交配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红色根基 从荣熙泰到荣德生再到荣毅仁,直至今天的荣智健,荣家旺盛的商业香火已经传递到了第四代.而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荣家也可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符号--经历晚清、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直至改革开放的唯一一个跨世纪商业王朝,中国百年工商业发展的一个完整标本.  相似文献   

19.
李正曦 《商界》2009,(1):112-117
没有人敢小觑中信泰富,也没有人不承认荣智健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政商两界的巨大影响力。但如今,这只极具符号意义的“紫筹股”,这个家族中最出色的继承人,正在经历生平最大的一场考验——金融衍生品危机。荣智健面临的困局,不仅在于巨额的亏损,还在于能否重新赢回家族的荣誉和人们的信任。无论是站立、弯腰还是躺倒,只要不死就有转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