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议农村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建忠 《经济师》2007,(9):85-86
农地的规模经营的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而农地的适度规模是评价农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量化指标。文章从分析我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入手,以城镇居民的年劳均收入为参照系,并给出了计算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在于通过规模流转绩效提升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农地规模流转绩效产生原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本量利分析模型,规模经营净收益与流转规模、产量、价格、变动性成本、固定性成本5个变量之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并可以此模型来确定流转规模的盈亏临界点和最适度点,从而发现农地规模流转绩效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达到规模效益,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实地调研的资料,分析了山东省苍山县代村社区近年来通过土地集约经营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和不足,对该村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并为其他地区进行土地流转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省的案例,研究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类型和实现形式,分析了企业、合作社和大户等三类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绩效,并针对各自劣势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四点启示:一是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是有限的,二是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应该多样化,三是政府在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需发挥积极作用,四是需要采取措施,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包含交互项的Logit模型分析了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规模、收入水平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农户收入较低时,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随土地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当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处于较小规模时,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并不会提高.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其他主要因素.针对结论,未来仍需不断加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宣传力度;针对农户需求差异,可适当结合当地农户有效融资需求划分差异性贷款额度,充分发挥抵押贷款对较高收入农民的有效性;针对大规模经营农户,依据其经营能力和还款能力实施农业生产专项抵押贷款,适当放宽还款时限.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规模的特殊性及其对策钱忠好一、我国农地规模经营的特殊性农地规模经营是规模经济原理的基本要求,生产经营规模的选择或改变会引起经济效益的增减变化,通常农地经营规模的变化会引起规模收益的递增、递减或不变.适度的农地经营规模应使规模收益不变,并尽可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置"并行的制度安排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更好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将加速促进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在"三权分置"改革中,要坚持自愿、不突破政策底线、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原则。应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动摇,防止土地私有化;确保农地属性不变更,防止农地的非法开发;鼓励土地适度集中,防止土地集中规模过大。  相似文献   

10.
了解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大规模经营及政府服务于农地流转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农地流转的规模偏小、流转形式多样、流转潜力较大,流转纠纷多以农户之间为主,而且存在农地流转市场及其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土地流转形式较单一、流转期限较短、土地流转规模较小、速度发展较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认为,农地抛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提供较低的级差地租、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当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技术构建了多空间尺度农地城市流转经济驱动机制模型,以揭示不同空间尺度因子对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的驱动力。结果显示:①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差异有61.99%是各县域本身的差异造成的,有38.01%是其所在市的差异造成的;②GDP和城镇土地比较收益对农地城市流转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农地投入和距武汉市中心的距离则具有负向驱动作用;③市域GDP会强化县域GDP与农地城市流转的正向关联,但会弱化县域城镇土地比较收益与农地城市流转的正向关联,市域粮食自给率会弱化县域农用地地均投入与农地城市流转的负向关联;④市域层次变量的引入解释了88.77%的县域农地城市流转平均规模差异,75.47%的县域城镇用地比较收益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78.67%的县域农用地地均投入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75.03%的各县(市、区)距武汉市中心距离与农地城市流转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农业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从农户经营特征分化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异质性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机理,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全职型农户均有较强的土地转入意愿,但普通农户因土地流转市场缺失难以转入土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租承受能力较强且受到政府支持,转入土地较容易。非全职型农户中,兼业农户基于边际产出拉平效应与社保功能,倾向于维持现有土地规模;工商农户具有较强的土地转出意愿,但土地流转市场缺失、种粮补贴政策扭曲、土地社保功能突出制约其转出土地。据此政策启示:建立健全各类农户创新创业投资的激励诱导政策,促进农户经营特征有效分化,提升农地流转有效供需水平;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保制度,消除土地准社保功能,促进农地在各类农户间有序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农地使用权流转与相关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静 《经济问题》2001,(7):44-47
在稳定家庭承包制,实行土地使用权长期化的基础上,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法律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这为土地使用权市场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依据,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才能促进农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土地的经营规模,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这存在一个适度规模问题。对于多大是适度规模,没有一定的标准,各个地方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远没有达到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的农地经营规模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许多学者认为,小规模的农业生产规模没有最大地利用规模经济效应,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大规模地强制推进集体农场或种田大户,而是应该消除农地转让中的种种障碍,降低土地交易成本,改善农地承包市场经营权流转的条件,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配置有限农地资源的作用,让市场来决定土地经营的最低规模。  相似文献   

18.
刘明皓  邱道持 《经济地理》2007,27(3):476-479,488
土地供求分析是建立适度的土地储备规模,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储备用地的适度规模进行预测可以建立在经营性用地需求和经营性用地的供给分析基础上,文章首先对重庆市都市圈房地产用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依据供给制约需求的原则,对重庆市都市圈城市用地的可供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计算模型。最后,对储备用地供应计划制定及农用地转用指标分解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所探讨的建立土地适度储备规模的原理与方法对指导储备用地的需求预测、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和农用地转用计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侠  葛向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2,22(3):351-355
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与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它的大小受资源禀赋,经营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程度,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政策性配套措施,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土地经营适度规范的影响因素和我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入手,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分区,指明了各区的发展方向,并测算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最后给出了各地计算适度规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之上对农业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对于预测农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长安区农地经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效用最大化原理,构造农户投入产出模型,结合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该地区劳动、资金、土地三个生产要素对于该区农地总产量的影响程度,即三个要素的产出弹性.发现三个要素中,对农地产出影响最大的是土地,其次是资金投入,而劳动对产出的影响不明显.针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合理化建议:1、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实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