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搞特权,特殊化”的根源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因此,“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这里讲的“特权”,与腐败是同源的。而要解决的“制度问题”,应该首先就是建立和完善“保障人民…  相似文献   

2.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一把手”处于领导班子的核心,又是权力的中心。他们往往容易出现人事管理“一句话”,财务管理“一支笔”,重大决策“一言堂”,这种“三合一”现象不仅失去监督应有的制约力,而目容易产生和助长腐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构筑制约防线,首先要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突出班子内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权力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一种行为和现象。当权力主体把公共权力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支配,为私人谋取特殊利益时,腐败便产生了。因此,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力与腐败紧密相关,只要存在对人、财、物进行资源配置的权力,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我们要克服权力所带来的腐败问题,就必须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改革、创新、完善各项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达到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的。一、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在各个层面上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当权者"不能贪"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逐步创新和建立包括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权力监督体系和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以权谋私问题根源有多种。当然腐败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可忽视。如他们自身缺乏抵制腐败诱惑的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缺乏人民“公仆”意识,特别是那些“跑、要、买”来的宫们,把原来的投入作为谋私的资本,把到手的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像这样的人,腐败的主观因素早日存在,而一旦宫到位、权到手,客观条件一旦具备,就必然会揭腐化,沦为腐败分子。但根本的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都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从社会制度上讲,是不应该产生腐败的。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即体制…  相似文献   

5.
一、权力腐败在施工企业中的表现形式 当前施工企业中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治权力商品化。一些人私欲膨胀,将责任和义务抛在一边,眼里只有利益,利用权力吃、拿、卡、要。比如,在物资材料的采买管理工作中,为谋取个人利益,违反制度规定,采购高价材料,或舍近求远,或采购不合格材料,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企业名义私自承包工程,或借改革之名成立各种名目的子公司,以权经商,采用不正当手段牟取高额利润,损害企业利益和信誉;在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期中,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反腐是治标,廉政建设是治本,重在治本。我们要在廉政建设上引入竞争机制,让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成为主动监督者。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形势的新发展和实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找到主动监督的好办法,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在我们党内,任何人都没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权。要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以德倡廉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只要存在生存竞争,那么腐败就是其孪生兄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是一种公认的公害,是各个国家切肤之痛。腐败不反,发展下去亡国丧权。江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是加大源头反腐败的力度,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下面,笔者就源头反腐败提出以下对策:一、把人管住,建章建制是关键目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仍存在与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之一是干部任用伯乐相马,个人拍板,关门任命;表现之二是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表现之三是民主监督和权力制约软弱无力;表现之四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未形成。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企中存在的行为不端、经营腐败等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对现有的监督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一新监督管理模式的特征新的监督管理机制不但是直接管理,而且更着重于通过对企业的决策权、计划权、...  相似文献   

10.
论文摘编     
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和制约。不受约束的权力,是一种危险的权力,导致腐败的权力。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主要特征是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它都集中表现在一个“权”字上。这些年来,党和政府惩治的腐败分子中,绝大多数是握有人、财、物大权的官员。似乎老百姓有一条信奉的“真理”:凡是带长的大小官员不能得罪,就是那些具有行业管束权的管电、管水、管房、管路的实权人物也不能得罪。权力成为一些人侵吞社会财富、掠夺他人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权力的至上性加重了人们心理上的畏惧感,使其在权力面前失去独立人格。 以权制权是当今反腐败的通行原则。监督者必须以一定权力为后盾,形成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才能是有效的监督。新加坡反腐败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是有一个效率高、权威大的执法机构——“反贪污调查局”。它的工作由总理办公室直接过问,案件侦察除有一般权力外,还有与警察相当的逮捕人的权力,其监督机制十分有力。香港的廉政公署是直属港督领导的独立机构,编制保持独立性,廉政专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变化。权力人格化,利益货币化,从决策到投资、从生产到销售、从经营到分配,自主权更加充分,这既为经营所必需,也对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提出了新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怎样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呢?我们经过对一些国有企业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开展企业效能监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思路,这就是国有企业内部要逐步把事务监督上升为权力监督,建立起强有力的企业内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和问题,主要存在于人事任用、资金运作、物资购销、分配等关键环节当中。本文拟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就如何建立国有企业"人事权、资金权、购销权、分配权"四权监督机制谈几点建议。一、关于实行"四权"监督制的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增加监督的力量。对领导干部手  相似文献   

12.
高莉 《中国电业》2009,(11):30-31
“嫌疑腐败”即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如何认定“嫌疑腐败”行为,关键要看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人拥有一定的职权;二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具体的或抽象的公务行为;三是侵害既定的制度、规定或程序。依照这几点,山东省电力公司曾明确把“个人擅自决定应该由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等可能引发腐败的11个方面60种行为都定性“嫌疑腐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有一幅漫画,一个人面对着“1+2=?” 而瞪眼闭嘴。漫画的注释是:“所谓成熟,就是知道后故意说不知道。”这种成熟,无非是要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谨小慎微,处理各种关系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说得好听是成熟,说白了就是世故、圆滑。时下,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把手中的权力放大化,只要手中有一点权柄,就拿腔拿调,“事”本来不大,也要有点“派”,有点“风度”,要有城府,有点架子,喜怒不形于色,一说话先嗯后啊的,让人看不破其胸中的沟壑,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人最会见风使舵,更会溜须拍马,最会明哲保身,遇到问…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手中的权力是一种“公权”。随着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监督并避免“公权”错位运行,防止发生腐败行为,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探寻国企监督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将有利于我们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国企经营管理者权力。  相似文献   

15.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就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相似文献   

16.
“内部人控制”成因的管理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内部人控制”是近年来人们讨论较多的一个议题。它表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作为执行者进入企业经济舞台的经理人员在受托组织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法律或理论上的权力主体(通常是所有者)的控制,其权力触角从日常生产活动的具体指挥逐渐延伸到战略决策的制定,最后扩展到整个企业经营的组织,从而成为企业经营权力运行的实际主宰。不论我们是否承认或愿意,“内部人控制“似乎已成为现代企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不讨论这种带有一定必然性的现象的是非曲直,而仅从管理学角度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两点思考。一、经理工作的性质及其…  相似文献   

17.
企业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才能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开展以“廉内助、廉管家、廉助手”为主要内容的“三廉”教育活动,能够帮助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职工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不断推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三廉”教育活动是强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称谓嬗变说明什么?黄振华时下,不少人称领导干部为“老板”,这种现象,也属腐败。称谓,名称,对人们起着无形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因而不可随随便便。“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的是称呼、名称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的领导干部迷恋于“老板”,陶醉于左一声右...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事故多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可谓“矿难猛于虎”;而矿难背后的黑手往往被人忽视,可以说几乎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都隐藏着腐败,是黑色的腐败埋葬了无辜的矿工。也可以说是“腐败猛于虎”!腐败是安全生产落实不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找出对策,根治安全生产中的腐败,促进安全生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肖璐 《中国核工业》2011,(10):52-5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腐败风险也随之增加。如果不强化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中就会产生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危及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曝光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中存在对国企人员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监督或监督缺失的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