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对中外学者进行的六个典型的、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实验进行了综述。实验的理论分析不止基于经济学理论,也用到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体现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显著特征:经济学和心理学交叉。这些实验都指出,消费者的行为有别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相反地,消费者表现出行为经济学领域中的"有限理性",具体包括"过度自信"或者"自信不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的实验流程、实验规范和仪器设备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彰显重要,传统分析都以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信用问题,能使信用问题的研究更趋完善和全面.这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心理分析与数学模型对产生信用风险的有限理性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罗坤 《市场研究》2009,(12):55-56
<正>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以其逼近真实市场行为的理论分析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行为金融学提出了人类行为的三点预设,即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并以此为根据来展开解释金融活动中与理性选择理论相悖的地方。行为金融学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  相似文献   

4.
行为经济学假设消费者具有行为偏误,因此其构建的消费者行为模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模型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分别将新古典经济学的预期效用理论、理性偏好模型、理性消费者模型、指数贴现模型和自利行为模式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参照依赖偏好模型、参照消费者模型、双曲贴现模型和关心公平行为模式进行对比,总结了消费者行为偏误模型和经典模型在选择偏好,风险偏好,效用函数和行为模式四个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商》2015,(23)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传统金融学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行为。换而言之,行为金融学所研究的"人"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而是受到许多心理因素影响的"有限理性人"。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理论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有限理性条件下企业恶性竞争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刘德海 《商业研究》2004,(15):32-33
讨论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理性假设的局限性,给出理性假设下的有多个跟随企业的Stackelberg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有限理性假设下的Stackelberg模型,分析企业出现恶性竞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分析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石,这种假设揭示了市场利益原则,把道德、情感等因素排斥于经济动机分析之外,使"经济人"成为纯理性的人,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交易主体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基于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对征纳双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行为经济学家之后,经济学发出了向行为学转向的信号,行为研究成为当今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总的来说遵循由隐含的、先验的幕后假设逐步走向台前的路径。以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的修正为起点,行为研究的枝蔓逐渐扩散开来,并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支中扎根,从多角度认识经济行为的细微末节,将经济学研究推向更为微观的领域,逐步实现向有限理性的真实经济活动面貌回归。  相似文献   

9.
关于“经济人假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莉 《商场现代化》2008,(17):302-303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出发点,该假设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自利,正由于人们对自利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才会产生发展冲动和进步要求,因此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则应该是一个社会制度设计的前提。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从自利的动机出发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既利己又利他人、损人利己、从自利出发但因手段恶劣造成既不利己又损他人,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既能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能抑制和禁止"经济人"过度自利所出现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实现利己利人的"双赢"结局。  相似文献   

10.
皮星  罗长坤 《消费导刊》2009,(15):219-220
本文从有限理性出发,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行为经济学,对以"理性经济人假说"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发起了挑战,总结了三种最典型的启发式偏差,并提出一系列行为经济学理论,为西方经济学回归客观世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杨吉 《商》2012,(8):185-185
经济学的发展基于行为人的理性,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然而,行为经济学派的出现正试图颠覆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依赖所确立的"理性人"假设的正统地位。与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相反,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人们可能会规避微不足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究其理论根源,在于其已经背离了其存在的客观现实,已经从理论上变得更加唯心.本文从有限理性出发,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行为经济学,对以"理性经济人假说"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发起了挑战,总结了三种最典型的启发式偏差,并提出一系列行为经济学理论,为西方经济学回归客观世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重新考察劳动供给问题,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标准劳动供给理论因其"充分理性经济人"假定而无法解释现实中的一些劳动供给问题.针对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的缺陷,本文引入了行为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理论,并在目标效应假设下分别从短期个体劳动供给和长期个体劳动供给两个方面对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最后指出该修正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优势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范武和框架,解析了交易费用及其产生的根源.群体经济的交易费用来源于经济个体之间的优势差异与自利行为这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假设,交易费用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界定个体优势差异的费用,与优势水平正相关,是具有优势差异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基于"优势人"假设的研究范式和框架弥补了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与相对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雪军  蔡健琦 《商业研究》2003,(14):107-110
行为金融 (behavioralfinance)结合了心理学与金融学的研究 ,认为人具有启发式 (heuristic)和框架依赖(frame -dependence)两大类心理决策偏差 ,从而在金融市场上造成了用标准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异常(anomalies)现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决策偏差 ,并结合经济学理性假设中的理性行为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 ,提出相对理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卡尼曼等人(1986年)在市场公平性的实证研究中首次引入了独裁者博弈,由独裁者决定对自己和另一方即接受者之间的分配,接受者除了接受分配者的安排外没有其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扮演独裁者进行分配时表现出的行为有悖于主流经济学的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该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自利的。近年来,行为经济学等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传统“理性经济人”模型提出了挑战和颠覆。引发了大量学者利用独裁者博弈从各个角度来研究人们在利益分配中的行为,特别是个体产生利他行为的心理过程及社会线索。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所说:"如同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由于博弈论的结论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公理)之上,而现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因此,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理性人的假设也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公平偏好与薪酬激励:基于保险代理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激励理论依据代理人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不能很好地解决保险代理的薪酬激励问题。行为经济学研究认为行为人并非纯自利的,在考虑自身物质收益的同时还会关注收入的公平性。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偏好观点,构建考虑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保险代理人存在公平偏好时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会改变激励契约结构形式和激励效率,"互惠"是解决代理人道德风险、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商业时代》2008,(2):18-20
经济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始终是研究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交汇的难点且又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经济学也有将理性从"自利"向更大范围扩大的趋势,但还没有建立完整精确的理论模型.本文从经济学以外更广泛的社会科学视角,通过分析消费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对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行为的解释性理论提出补充.论证了消费行为中非理性的一面,以及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性因素,对建立综合社会性变项的消费理论体系和模型做了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期望理论修正了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基本假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合到经济学科中,更好地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从而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基石.该理论目前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许多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金融市场异象,都能给出较合理的解释.本文在简要介绍期望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解释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异象--"股本溢价"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指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行为金融学对于金融理论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