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芹英 《新理财》2004,(11):14-16
一说到珠算,社会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但大多数的人没有区分中国珠算与欧洲珠算,因而免不了把对欧洲珠算的研究议论,看成是针对中国珠算的.例如一提到珠算,学界不少人就认为早就淘汰了.其实是欧洲珠算早在1 6世纪就被淘汰了,进而取代它的是我们现在人人都学、都用的笔算;但中国珠算不但没有被淘汰,实际中一直在用着,而且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算以及在中国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更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江志伟 《新理财》2004,(11):32-33,30
"珠算传承第一功"是台湾珠算世界文物纪念馆馆长、台湾珠心算幼教协会名誉会长蔡景裕先生那年参加中珠协算理算法年会暨理论研讨会时所吟咏出的感言诗句;现在,当完成了对他的专访之后,我猛然发现:其实这行诗句恰是58岁的台湾珠算家蔡景裕先生热心珠算事业的真实写照和如实评价,在"珠算传承"大业上,他确是一位立下了"第一功"的珠坛劳苦功高者.  相似文献   

3.
刘芹英 《新理财》2004,(8):36-37
说到珠算,一般人都知道就是用算盘进行四则运算.由于商贸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然日常用到的珠算也都是四则运算.这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以为珠算只不过能做四则运算,是低等的,功能有限,运用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人甚至说:珠算连分数都没法表示、计算,更不用说无理数了.  相似文献   

4.
珠算式心算教育,即珠算,心算,笔算相结合的三算教学,是在珠算达到一定的娴熟,把珠算升华到更高级阶段的教育,计算时,不同手指拨动算珠,而是在人的大脑形成“脑算盘图”,计算用有自己的“脑算盘图”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的计算,可使计算神速,这是以珠算为基础而超越珠算的计算,是珠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珠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珠算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保护珠算国粹,弘扬民族文化,以珠算博物馆为基地,构建珠算文化发展新平台,展示、宣传珠算历史,研完、弘扬珠算文化,发挥启智育人功能,再续珠算文化千年辉煌.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引出 <中国珠坛>1987年3期发表<再谈珠算是祖国第五大发明>;1998年<珠算>2期发表<论"珠算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是科学的>.<珠算通讯>2001年1期刊登<是第五大发明吗?>,持否定态度.本文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述珠算是祖国五大发明之一,请珠算专家和读者们审之.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智慧是人类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使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着清晰的头脑。珠算在全世界不断发展,让许多人受益良多。它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方向目标,有责任心,在其成长中,能从精神和心理上挑战极限,提高自身能力。因此,珠算是可以强化人的优良个性的。 事实证明,学习珠算对我们“聪明的珠算社区”的许多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孩子们形成优良的思维方式并能灵活加以运用。珠算,特别是心算,已超越其本来的意义。人的潜意识力是可以唤醒的。例如,对那些用这种方式计算的人来讲,数学不再是那样的难。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的隆重开馆,我国已经拥有安徽程大位故居珠算资料馆、北京中国珠算协会珠算资料室、上海陈宝定算盘陈列室、浙江国华珠算博物馆、山东临沂市珠算资料馆、上海立信珠算资料馆和台湾殊算世家文物纪念馆等8家珠算类博物馆。虽然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姗姗来迟,然而后来者居上,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收藏最全、功能最齐、景观最美的珠算博物馆”。本文将为读者披露来自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诸多新闻背后的趣闻轶事,而这些新闻背后的趣闻轶事买在足以感动中国珠坛和世界珠坛,实在值得载入中国珠坛史册,并进而为我们珠算事业的振兴注入一支强烈的兴奋剂。  相似文献   

9.
王旭东 《新理财》2005,(2):28-28,35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珠算如何顺应新形势,迈出新步子,成为摆在我们广大珠算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重振珠算工作雄风,提高珠算教学成效,就必须进行珠算教学改革,而珠算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江志伟 《新理财》2005,(2):34-35
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开馆典礼于2004年12月19日9时38分在江苏省南通市该馆主楼前广场隆重举行,南通市财政局局长、市珠算协会会长施建中主持了开馆典礼.  相似文献   

11.
李娟 《新理财》2004,(5):30-31
课堂教学是珠算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传授珠算知识、培养珠算能力的关键.而课堂教学中利用"顿悟",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珠算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珠算与代数     
刘芹英 《新理财》2005,(8):22-23
历史上普及面最大的就是用珠算解决实用日常生活问题,以致一些人有所误解,以为:珠算只能作整数、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连分数运算都没有办法用珠算,更不要说是代数运算了。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在把珠算用于数学教育(如三算结合教学)就觉得作用有限,20世纪70~80年代,有心人开始了对珠算高级运算的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珠算不能解决的“可计算问题”。其实,道理很容易明白。因为一切的运算最终都要化为四则运算,甚至是加减,乘除运算也都不过是珠算加减的程序。于是,用算盘不仅可以进行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通分、约分、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还可以进  相似文献   

13.
姚克贤  王宗江 《新理财》2004,(11):26-29
珠算(发展到珠心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有着数千年的光辉历程.在历史的进程中,珠算作为经济数学,为发展社会生产、经济,推进人类进步吟做出积极贡献.当今电子时代,由于珠算已起质的变化,有其独特的功能在经济核算、学校教育、启迪人们智力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对这一项古老又新生的科技产物人们褒贬不一,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阐明发展珠算科技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山西财税》2006,(8):F0003-F0003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珠算文化,更好地推动我省珠算事业的发展,8月23日,全省首届职工珠算竞赛暨第26届学生珠心算技术竞赛决赛在省财税专科学校体育馆拉开帷幕。省政协副主席张正明,中国珠算协会副会长王研玲,省财政厅副厅长张秋明,纪检组长岳盛林,总会计师武涛,  相似文献   

15.
陈升 《新理财》2004,(11):20-21
不同的科学技术互相渗透、互相利用,是人类社会赖以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过去二千多年来,珠算科学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日,为了让珠算科学事业早日摆脱困境,借助经济学的理论武器,笔者提出若干建议,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珠算呐喊     
张晓红 《新理财》2003,(5):43-43
廖沫沙先生曾为中医呐喊过两句,今天我要为珠算也呐喊两句。 “珠算”和“中医学”一样,都算是我们的国粹。虽没有中医学的阅历那么悠久,但据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自从珠算一出现,我们的祖先就在实践中进行广泛的应用着。 现在,只要一提起珠算,人们就把它拿来和电子计算机进行比较,说它不行了,该退出现代舞台了。事实如何呢?我看不尽然。在电子计算机(器)如此发达的日本,却流行着“珠算热”,在现代  相似文献   

17.
珠算位位清加减法即把每加1位数(或每减1位数),处理一次进(或退)位的珠算加减法叫做珠算位位清加减法.珠算位位清加减法是珠算算法中优秀、常用的算法,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很利于普及.将珠算位位清加减法转化为珠算式笔算,笔者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将珠算位位清加减法转化为珠算式笔算位位清加减法,关键的是要把高位算起的珠算原...  相似文献   

18.
泰财会 [2 0 0 1 ]1 3号关于对珠算珠心算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珠算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的珠算珠心算征文活动 ,得到了各县市区财政、教委与市直有关学校、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珠算、珠心算教育工作者、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活动开展以来 ,共收到论文 94篇 ,其中珠算论文 2 7篇 ,少儿珠心算论文 49篇 ,幼儿珠心算论文 1 8篇。经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定 ,共评出一等奖 1 7篇 ,二等奖2 7篇 ,三等奖 3 9篇 ,优秀奖 1 1篇 ,现予以通报 (名单附后 )。对获奖人员分别颁发荣誉证书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希望获奖人员再接再励 ,开拓…  相似文献   

19.
曹玉平 《新理财》2003,(8):30-31
课堂教学是珠算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传授珠算知识、培养珠算能力的关键,而课堂是否有情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课堂情趣的创设,对优化珠算课堂教学,提高珠算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芹英 《新理财》2005,(11):20-21
大家都知道,珠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一部分,但一般认为珠算只是数的计算,与几何无关.在计算机时代,珠算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独特的作用.计算机处理几何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几何的观念,出现了所谓计算几何.计算几何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计算机几何学.计算几何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得对于珠算刮目相看,发现了珠算在几何教学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