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政府的诚信力、威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政府获得社会及人民信任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质量和法治建设程度。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事关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公众对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信任正在流失。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历史文化因素外,主要原因在地方政府及其相关个人的行为,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袁园 《经济视角》2012,(4):131-132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是完善政府理论的必然要求。目前,反映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事件时有报道,这也暴露出基层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树立起依法行政的观念,缺乏群众意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弱化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此,应加强政府公信力研究,建设诚信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以群众为服务中心,这样才能加强政府的权威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李立臻 《新经济》2013,(26):52-54
作为各级政府或部门派出的统一对外办理审批事项的“服务窗口”,实质上是各个派出单位的“形象代表”和“服务使者”,它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初级产物,又是探索政府“公共服务”的试验基地.为此,努力创建一流的政府服务窗口,使它能够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6)
政府机关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和政府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户端";是党和政府调查民意、赢得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和政府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完成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机关作风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拥护,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党的十八大对党和政府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彻底改变机关作风,解决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仇焕广  黄季焜  杨军 《经济研究》2007,42(6):65-74,153
深入研究不同因素特别是政府信任对消费者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的影响对我国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对我国11个城市两次较大规模的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消费者对不同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研究了消费者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信任程度等因素对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信任程度显著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另外,消费者对政府管理能力的信任程度有显著的内生性,忽略该变量的内生性会明显低估政府信任对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影响。虽然国内外一些学者曾提出政府信任可能对消费者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产生影响,本文首次通过定量研究证实了该观点,并解决了研究中消费者对政府公共管理能力信任程度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任与居民通货膨胀预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经济形势下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其通胀预期的影响。基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三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混合截面数据,考虑到居民对政府信任程度的内生性可能,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形势平稳时,居民的政府信任程度对其预期的未来通胀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在经济形势较好时,居民较高的政府信任程度会导致其预期的未来通胀水平较低,即这种影响显著为负;在经济形势较差时,这种影响显著为正。此外,与初中教育程度以下的居民相比,初中教育程度及以上的居民的政府信任程度对其通胀预期的影响更显著。这说明,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会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等宏观调控目标之间权衡,而这种权衡会通过居民的政府信任机制对其通胀预期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相关部门在制订通胀预期管理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政策作用客体即居民的异质性特征对政策效力影响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李涛  李红 《经济研究》2004,39(11):85-95
以中国四省区 2 2 0家非国有企业为例 ,本文考察了决定企业间信任程度的各种因素 ,并分析了它们影响信任程度的不同作用渠道以及相互关系 ,从而实证检验了信任形成的“双方关系论”、“关系网络论”、“法院论”和“政府论”。T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 ,企业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纠纷信息的有效扩散等因素都显著提高了企业对第二大客户的信任程度 ,而可能中断的业务关系以及缺乏约束合同纠纷的有效机制起到了负面作用。以上因素对信任程度的影响随业务时间长短而异 ,而且彼此之间可能相互独立、补充、或替代。研究发现支持了“双方关系论”和“关系网络论” ,否定了“法院论”和“政府论”。政策含义强调了适度的市场竞争、利用社会关系网络、保持信息传播的通畅等措施对加强信任的重要性 ,同时也指出了司法改革应当考虑到它会影响市场竞争与信息扩散因素对信任程度的不同作用 ,因此需要寻求均衡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决策中如何畅通渠道,积极有效地吸收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万众一心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目标与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盛纹 《当代财经》2012,(4):122-128
关于政府审计目标的主要观点目前有公共受托责任论、权力制约与监督论、公共资金管理与控制论以及审计信息论,而对政府审计对象的表述更是琳琅满目。将政府审计置于国家治理系统内来考虑,可以将政府审计的最高目标定位为维护国家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政府审计对象抽象化为权力、谁来使用权力和如何使用权力。这种认识从国家治理和权力视角诠释了政府审计的本质,它可以提高政府审计自身的权威性,还可以更好地让政府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信任对政府管理的重要性、政府及其部门应如何培育和发展信任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信任和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要求的关系来展开分析.文章首先给信任提出了一个理论定义,然后详细剖析了不同的信任和有效的政府管理之间所存在的真实和潜在的联系,以及信任如何帮助建立良好而有效的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人民群众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广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了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转变政府职能是核心问题。因此,要从强化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入手,解决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韩国怎样通过政府创新提升政府信任.文章分析了卢武铉政府为什么在政府创新中强调"原则与信任",介绍了韩国政府创新的概况,阐述了为什么把参与和透明作为提升政府信任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文章最后分析了创新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即参与和透明是否促进了政府信任,并提出了改善政府信任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政府信任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政府信任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信任,整个社会信任基于政府信任来推动和发展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立法和司法的监督与制约,以确保行政责任的忠实履行。如何认识和化解中国政府信任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政府信任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信任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政府信任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信任,整个社会信任基于政府信任来推动和发展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立法和司法的监督与制约,以确保行政责任的忠实履行。如何认识和化解中国政府信任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受人民群众尊敬和拥戴的公共服务创新与治理完善的强有力政府,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研究讨论的前沿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评述的基础上,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减少行政层级、形成三级政府架构及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善治是中国政府的执政要务,政治信任反映着公民对政府治理的认可和支持。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公民意识调查及政府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治理绩效的主观和客观维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在经济增长、民生福利、纯公共产品领域治理绩效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积极评价都正相关于政治信任;纯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观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和民生福利。县级政府的客观治理绩效对政治信任有重要影响,在高人均福利支出、低基尼系数和低失业率的县级单位,政治信任更高,而人均GDP反而微弱地负作用于政治信任。因此,尽管经济增长仍然是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但民生福利和纯公共产品正赶上并超越经济增长,成为公民提供政治信任的新源泉。  相似文献   

19.
汉密尔顿,对人民的不信任也同样坦率:一切社区都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前者是富有的、出身高贵的,后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的声音被说成是上帝的声音;但是,不论这条格言被引用和接受得多么普遍,事实上它是不正确的。人民是好骚动的、变化多端的;他们很少有判断或决定得正确的时候。因此,就让前一类人在政府中分享独特的、永久的席位。他们将控制后者的不稳定性;由于他们不会从变革中得到任何好处,因此他们将永远保持修明的治理。能想象一个每年在人民群众中轮换的民主议会会稳步地追求公益吗?只有一个常久性的机构能够制止民主的轻率。他们的好…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影响制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广东省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