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衡量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2006年底,我国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逐渐出现上扬的趋势,进入2007年后,CPI更是节节攀升,先是于3月份超过了3%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之后又于7月超过了5%(而我们通常将CPI大于5%视为恶性通货膨胀).截止2007年11月,我国的CPI已达到了6.9%.居高不下的CPI引起了我国货币当局的极大重视,多次采取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的方法来紧缩通货.同时这也引起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我国对外输出通货膨胀的言论.事实上,中国不仅不是通货膨胀对外输出的源头,而且恰恰相反,我国本轮的通货膨胀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宁新鸿 《经济》2007,(7):49-49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其中3、4月份涨幅均达到3%以上,达到了央行3%的调控警戒线.5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更是达到了3.4%.面对物价的快速上涨,很多人开始惊慌,担心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中国通货膨胀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究竟会给社会福利水平带来多大的影响,这是经济学者和各级政府所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双对数货币需求函数,结合中国1992—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前沿方法得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相应参数值,然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和变异补偿方法来具体估算中国通货膨胀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将利率从14%降至3%会改善社会的福利水平,其数值相当于增加实际产出的0.67%;将利率从3%降至零带来的福利收益相当于增加实际产出的0.19%;通货膨胀越高,社会福利水平越低,因此,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持低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结构变化的视角,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传统的AR方法还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方法估计,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在2000年之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弱,减弱的幅度在10%左右。除通货膨胀预期和外部汇率变化冲击因素的影响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加权经济增长率等经济结构变化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亦非常显著,其中,第二产业加权经济增长率的减缓对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减弱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一产业与通货膨胀持久性负相关,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将有利于弱化中国通货膨胀持久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广义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滞后3期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广义货币供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广义货币供给仅能解释通货膨胀22.93%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郝之洪 《现代财经》2006,26(7):60-63,68
采用增广Pisarenko方法对当代中国通货膨胀周期进行分析验证,可得出通货膨胀周期函数。运用这一周期函数对中国通货膨胀周期进行10年预测,可得出2009年左右、2013年左右中国可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测结果。因此,必须对可能出现的较高的通货膨胀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好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有3种情况激励政策制定实施意外的通货膨胀政策;供给冲击、谋取政治选票和为财政赤字融资。当出现的供给冲击时,采取通货膨胀会使福利损失较小;为了获得政策选票而以通货膨胀换取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会使社会福利损失增大;当为弥补财政赤字而以铸币税融资时,社会福利损失增大,同时其再分配效应使得公众对通货膨胀极其反感。  相似文献   

8.
付霞 《当代经济》2008,(6):82-83
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文章就这一现象进行了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对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物价上涨严重,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过快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但是,这一系列政策对经济的稳定效果并不明显,投资需求持续上升,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特别是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由3%提高至4%或5%,当然反对的意见也不少.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阐明我国是否有提高通货膨胀目标容忍度的必要,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但通货膨胀率却依然达到20%,而且居高不下.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做些初步的分析.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对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终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中央银行控制住了广义货币供应量,就不会出现物价的全面上涨.去年初确定了将通货膨胀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并据此制定了信贷计划和现金供应计划.各方面下了很大力量控制固定资产信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情况表明,控制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不意味着控制了广义货币.截止到1994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_2)供应量达到4351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1%.这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世界经济走势明显趋缓,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虽然今年一季度经济仍增长1.2%,但是增幅比预计的要低,日本经济复苏进程再次陷入停顿,出现衰退的风险增大;欧洲经济增长趋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在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面临两难选择,亚洲经济增长比去年明显回落,拉美经济也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15年改革开放引导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脱离了传统的经济剧烈波动的发展轨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轨迹。但是,这种新的增长格局正在明显地受到日渐突出的通货膨胀的干扰,每2—3年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就被迫进行经济紧缩。在经济紧缩政策实施后,通货膨胀仍会保持相当高的水平。1994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未出现明显的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特征的经济过热情况下,又出现了出人预料的高通货膨胀问题,这提醒我们应当注意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汇率变动、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有限,并且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也有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导致了市场的投机和炒作行为的出现,从而形成了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最终推动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然失业率的角度,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约为2.2179%~6.6389%.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处于适度区间之内,但上升趋势比较明显;我国通货膨胀对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通货膨胀对负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要强于其对正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比较注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即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第二类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指当货币量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经济扩张,就业就繁荣;经济紧缩,失业就增加。前几年,我国经济在通货膨胀的支持下出现了超常过热,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就业形势空前大好,待业率由1979年的5%降到2%。然而,事实证明,通货膨胀维系的经济过热最终会使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我国经济被迫进行调整,即从1989年开始用三年乃至更长一点时间进行治理整顿。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我国经济再一次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物价指数上升很快。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国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8.7%,其中城市上升幅度在10%以上。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指数上升高达15.6%,15种主要生产资料(钢材、钢、铝、煤炭、油和水泥等)比去年同期上涨38%以上。通货膨胀的出现既与旧体制固有的根本性缺陷有关,也与双轨体制带来的一些新问题紧密相联。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区分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的基础上,研究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和锚定的特点,发现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呈现不规则的正态分布,往往在通货膨胀实际值较低时更多的经济学家做出偏高预期.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显示低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大城市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最敏感.总体如果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物价上涨,则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增加.发现居民物价预期指数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成冈,但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却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发生.国际比较发现英国居民物价预期指数显著高于中国.锚定通货膨胀预期的关键是防止通货膨胀预期加速形成,防止中央银行陷入通货膨胀预期陷阱,为此需要单一化中央银行职责,建立通货膨胀预期中期监测机制,竖立中央银行反对通货膨胀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经历了30多年的“物价稳定”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度高达近20%的通货膨胀。相应地,经济学家们研究通货膨胀的著述也越来越多了。钟朋荣的《中国通货膨胀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就是其中一部系统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专著。要想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首先要说明通货膨胀现象,也就是要正确地说明通货膨胀中包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指导思想最近几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对某些人来说,这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通货膨胀是改革带来的结果,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以改革的停滞为前提条件。尽管许多人没有明确表达这种观点,但是从最近一两年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来看,确确实实是把治理与改革对立起来,相应地出现了市场机制的发育受到人为地阻碍、旧的体制又或多或少地复归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