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政策的经济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洪 《财贸经济》2007,(6):91-97
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频频出重拳,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并根据中国的特点,正式将土地供应政策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中。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和全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经过十余年的城市(镇)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是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影响?(2)哪些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有影响?它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呈现什么样的形式?(3)我国现行的土地供应参与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是否有效?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随着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土地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土地供给政策已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在我国特有的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的制度框架下,土地供应确实能作为一个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参与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2)我国的土地供应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供应量和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住房是现代人生存的根本需要。住房问题是中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住房土地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工具,是解决住房问题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从我国城市住房土地政策的演变和实践出发,结合土地的特殊属性,分析我国现行城市住房土地政策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城市住房土地资源配置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可转让的制度安排,构成了城市土地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机制。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市场委托代理关系存在模式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完善城市土地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吴群  王婵婵 《商业研究》2008,(5):207-210
我国土地市场发展已有20年的经验,土地出让采用了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市场或准市场的方式。随着土地市场的建立和逐步成形,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计划调控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仅对市场不完善之处作以调节。土地具有商品的属性,但是因为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土地市场行为不可能以普通商品的的市场供需规律加以诠释,因此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叶耀先  雷运清 《财贸经济》1992,(4):36-39,56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土地有偿使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特区,城市土地市场正在逐步形成或者已经初步形成。政府对需要用地的单位不再采用过去那种无偿划拨的方式,而是采用协议、招标或是拍卖(视不同情形灵活选择)等各种方式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用地单位则必须支付一定代价才能取得有限期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郭宏宝 《财贸经济》2011,(3):123-131
本文运用一般均衡理论研究了财产税、城市扩张与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财产税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过程,这涉及到消费者偏好、政府支出行为、城市扩张模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情况以及政府对住房市场的介入方式等诸多因素。简单地讲财产税能够降低或推高房价都可能是草率的。土地政府垄断下的转租制度不是高房价的必然推手,政府转租土地推高房价的现实是住房市场扭曲的表现形式。当然,如果住房市场存在投机行为,那么财产税、土地租金对住房价格影响的上述结论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针对理论研究结论,本文调研了我国12个重点城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2SLS进行了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收储和拍卖工作是指城市政府按照土地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据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本城市区域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用地思路,通过对土地按市场效应同比价收购、征用等渠道获取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进行有计划的土地储存工作,以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和应对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介于市场与政府间的宏观经营管理行为。其根本目的是政府对市场经济最新秩序环境中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有序管理和宏观调控,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应围绕土地法大纲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既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主体运行趋势,又要做好立足全局的宏观调控工作。从整体上权衡利弊得失,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极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市场化过程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玲 《财贸经济》2005,(11):64-68
土地市场化配置对于合理利用稀缺的土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政府希望通过从上到下强制性制度变迁行动,达到土地市场化的目标;而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和"财政分权"等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逐步演变成为具有自身效用函数的政治经济组织;土地的实际占有者也不再是政府部门可以任意支配的机构,随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等改革措施的实行而成长为市场体制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要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中央政府的供给型制度创新行动并不必然转变成地方政府,特别是土地占有者的自觉行为.于是,在政策传递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土地实际占有者之间的博弈便产生了.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土地实际占有者三方博弈的过程、结果及其对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影响,阐明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迟缓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9.
地区竞争、土地供给结构与中国城市住房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彬  李超 《财贸经济》2020,(5):116-130
为了分析地区竞争下地方政府间土地供给结构的策略互动及其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梳理中国土地供应法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同时考虑居住用地需求和工业用地需求的两城市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基于2006—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受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有激励以减少居住用地为代价提高工业用地供给,进行招商引资竞争;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情形相比,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时,工业用地的供应量更高,居住用地的供应量则偏低,工业地价与居住用地的价格差异增大;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结构的干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推高了房价。此外,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会影响到相邻地区的供地策略。研究对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改革、从供给侧解决高房价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核心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由于城市土地使用权初级市场是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纵向流转,即城市土地使用权由政府出让给城市用地者,市场上的卖者为城市政府,买者为城市土地使用者.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批租地价来调控城市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土地收益,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充实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原因,使得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其他深层次矛盾。因此,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市场经济也在走入良好发展的状态之中。土地储备是我国政府控制土地开发的一种宏观调控措施,也是现如今我国为了迎合市场经济下做出的重要改革。如今,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资产的价值,成为了我国土地存储制度所需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旨在指出如今土地储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土地储备对于土地市场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土地市场的特点,从而分析政府在土地市场管理中行使职能时所存在的问题,而后对政府在土地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从而明确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规范、管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规范政府的行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市场,使得我国的土地市场有序、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形象表述,其实质是寅吃卯粮。它的形成与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城市发展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虽然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推高房地产价格、降低调控政策效果等弊端十分明显。解决土地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地方税源,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5.
制定和实施城市土地供应计划是管理和调控城市土地市场的主要手段,其本质是在科学预测城市土地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尽量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各种需要,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按照现行土地制度,国家对以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性用地,采取有偿出让方式供应土地;对于学校、机关、城市基础设施等非经营性用地,采取无偿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因此,经营性用地的供应政策直接决定城市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和土地价格水平,是土地储备机制调节和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土地的概念及二者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经营城市要正确认识经营城市的二重属性,要遵循市场规则和加强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17.
张宇 《新财富》2004,(10):67-68
土地有偿转让收入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其主要用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在过去5年中,这一收入从1999年的114亿元增长到2003年前9个月就达到了1376.13亿元。这得益于土地二级市场的迅猛发展,2003年我国市场化配置土地的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51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及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瑞 《财贸经济》1994,(6):54-57,61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模式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按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思想,建立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合理的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9.
张琦  王昊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53-58,115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但从理想目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看,目前显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功绩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但从权益公平化及改革成果共享化的角度看,很显然,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困惑。一是土地权利非公平性:二元土地制度下的城乡差异依然严重;二是显失公正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扭曲的收入结构日趋严重;三是体制的缺位与错位:政府职责定位的混乱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四是土地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冲突加重;五是农地流转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反向逆流。  相似文献   

20.
张李陵 《商业时代》2006,(20):46-47
我国政府于建国初期建立了土地征用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征用制度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也曾数次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土地征用制度的差异以及改革路径,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做出分析,并指出这种必然性是由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内禀的城乡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