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然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土地财政依赖"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模型面临重要拐点。"土地财政"的转型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却透支了城市的未来,在不断推高房价的同时,也使地方财政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及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不断增长,"土地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天水土地出让金收入情况及对当地财政收入的研究,认为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却透支了城市的未来,在不断推高房价的同时,也使地方财政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将作为未来发展经济的抓手之抓手,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拐点,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外贸红利、环境红利等均已走到尽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4.
通过财政部和审计署联手对全国范围2001年度地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核查,基本摸清了2001年地方企业所得税非正常增长因素,查出了收入不实的问题,也暴露了地方财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在地方企业所得税非正常增长因素中,收入混库、违规多征所得税、财政和银行等部门注入资金缴纳企业所得税等项目将毋庸置疑地从所得税基数中扣除,但如何正确处理税收优惠政策和清欠税款问题,对合理确定地方企业所得税基数影响很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中央和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应区别对待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增收任务加重,虽然税收收入的增长连创新高,但税收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与财政收入的紧迫相对应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却在"大方"地减免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使地方财政有了"土地财政"之称。本文以许昌市为例,以地方国库为视角,探析地方财政土地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引起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跨期消费与投资组合模型研究了"土地财政"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2004~201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土地财政"通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以及推高房价共同抑制了居民消费,并且随着"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增加,居民将相应地增大房产部分在家庭财富配置的比重;其次我国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不显著,但是居民住房面积的增加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最后,提高信贷利率和改善公共服务水平都将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因此,减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建立居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以及弥补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职能缺位是提振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江 《证券导刊》2013,(42):31-34
中国过去十年的这种经济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无论是政府财政、社会生态和社会信用都出现了严重的透支。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环境层面都出现了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明年中国经济将怎么变革?变革中又将蕴藏着哪些投资主线?为此,本期我们专访了深圳道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柏良先生。  相似文献   

8.
《新理财》2011,(10):52-53
企业型财政出现了中小企业"跑路潮",资源型财政面临着"支柱将倾"的严峻现实,转移型财政又面对着企业型财政向处在转移支付链条末端的自身的冲击,土地财政正在被"冰封"…我…们发现,这些地方财政都面对着不同程度的,但均不可忽视的危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也包括失地捉民问题。农民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其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将对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财政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遏制土地财政、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土地财政作为地方融资的重要途径,为地方政府做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土地财政的弊端日渐彰显。如何走出土地财政困局,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文中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地财政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合理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昀 《海南金融》2013,(6):51-53,84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平衡被打破,在财政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形成依赖,盲目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土地财政形成原因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揭示土地财政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正负效应。最后得出,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现行财政体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并提出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和财政体制,建立土地出让的综合评价系统等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的阵痛,资本市场的单边下跌预示着传统产业结构的发展空间已经走到尽头,经济增长正在寻找新的发展驱动力在流动性紧缩和经济增长放缓预期的双重影响下,股票市场单边下跌贯穿了2011年全年,年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困局的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土地使用权和住房产权制度的变迁,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形成了在地方政府主导下以土地资本化和房地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格局,产生了所谓的"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致人们把地方政府财政称之为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涉及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是土地收益如何分配;二是土地财政还能持续多久。收益分配土地收益的分配涉及两种分配关系:一是土地收益在政府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财政的家底越来越雄厚。此时,回应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诉求,财政由体制内的"吃饭财政"转型为公民分享的"民生财政"既成为可能,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事实上我国"民生财政"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国家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今后中国财政预算的大部分将投入民生。如何落实"民生财政"政策,防范政策执行中暗箱操作、贪污腐败行为,提高财政惠民绩效,已成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大使命,也是财政治理面临的关键考验之一。应对这一考验,财政信息公开至关重要。据报道,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变身"抽水机",使"让利于民"变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采取增量出售还是存量征税方式,土地收益始终都是各国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地方政府获取土地收益的手段、方式及获取后用途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委托所有者和公共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土地收益的分配,通俗说就是以地生财。土地财政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土地资产收益,在我国,政府出让的只是土地使用权,而非土地所有权,因此,获得的土地出让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地租。二是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如房产税、物业税、财产税等等。因此,土地财政既包括土地出让获得的收益,也包括土地上的不动产带来的税收,其根本目的是为地方政府的建设性支出融资。  相似文献   

18.
从城镇化角度考察地方债务与融资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如果不能处理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关系,找不到地方政府城镇化融资的长期有效的途径,地方政府必然难以摆脱土地财政模式的惯性如何为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融资,是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08  相似文献   

19.
3月31日,"国五条"地方细则密集出台,除了京津沪广渝严格执行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其他地区均未提及。各地城镇化程度、住房供需情况和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不同,导致地方细则的千差万别。专家预测"国五条"地方细则的出台或难抑房价上扬,只有各地政府在GDP的增长中逐步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房产调控。  相似文献   

20.
赵合云 《财政研究》2011,(10):36-39
从逆向软预算约束的理论视角分析,"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目前的制度环境、强激励机制和弱约束机制下在其管辖范围内攫取资源来完成政府政策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应是优化制度环境、调整目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具体来看,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将政绩考核权力适度下放,以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增强外部约束主体的约束能力和约束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